困意湧上,郅玄連打幾個哈欠,想到要緊事,讓人送來冷水,撲在臉上,讓自己保持清醒,隨後鋪開竹簡,準備給西都城內寫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告知對方自己獵到一頭犀牛,取下犀牛皮、犀牛角和完整的頭骨,打算貢入中都。這樣能載入青史的好事可是千載難逢,有沒有興趣署名?
當然,署名不能白署,總要給些好處。糧食牲畜都可以,鹽也行,他統統都可以,完全不挑。
不過時間有限,在收到信後最好盡快做出決定,否則時間一到,他就會自行組織起去中都的隊伍。
越過國君,以公子的身份入貢多少會引來非議。但他如今受封三地,為國戍邊,以郅、豐、涼三地之主的身份入貢,等同一方大氏族,沒人能挑出理來。
書信寫好,郅玄從頭至尾看過一遍,確定沒有任何問題,才用布袋封好,在袋口插上竹簡,寫明收信人。隨即召來府令,交代他安排人手,快馬加鞭送去西都城。
之所以如此著急,一來是天氣太熱,犀牛皮經過炮製,尚可以長時間保存,犀牛頭骨保存不善則會出現問題。所謂夜長夢多,自然要盡快送去中都城。
其次,他帶來的糧食雖然不少,數月只有消耗不見補充,遲早是個問題。必須設法儲備一些,為明年的開荒做準備。
再次,他離開西都城這麽長時間,不能一直沒有動靜。
悶聲發大財的計劃早成泡影,只有在必要的時候展示實力,彰顯一下存在感,讓各方都清楚看到,才更有利於今後發展。
獵犀入貢是個極好的機會,他相信西原侯和六卿都無法拒絕他的提議,哪怕肉疼,該給的還是要給。
在給粟虎和范緒的信中,郅玄多提了幾句,相比給其他人開出的條件,兩人需要付出的就少了很多。
可以少給,但不能不給。
只有雙方的利益都能滿足,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底線,保持一定平衡,合作才能繼續下去。
書信送出後,郅玄放下一件心事,開始考慮房屋建好之後,該以什麽樣的方式分給屬民。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道理他再清楚不過。
給工地和林場提供飯食,可以視為勞力交換,卒伍額外得的一餐也勉強說得過去。
接下來,他就要慢慢開始收緊。
按照郅玄的計劃,現在的城池實在太小,早晚要搬離。工地上建造的排屋就是新城的雛形。
新城之外,軍營也要擴建。
新軍人數早晚要召齊,現有的營房不夠容納一支萬人軍隊,與其到時手忙腳亂,不如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安排。
郅玄一邊想著,一邊在竹簡上刻畫,理順有些雜亂的念頭。
在他忙於落筆時,府令安排的人已經出發,攜帶他的書信,風馳電掣趕往西都城。
與此同時,另有兩支隊伍也在日夜兼程,從不同方向趕往郅地。
其中一支帶來涼地縣大夫洛弓的消息,另外一支則來自北安國,身上攜帶著趙顥的親筆書信。
第三十九章
涼地位於西原國最北,境內多草場丘陵,少耕地,屬民多以放牧為生。
因同草原接壤,涼地時常遭遇戎狄部落侵擾。為能自保,生活在這裡的人性情彪悍,無論男女均能上馬作戰。
洛弓抵達涼地之前,上一任縣大夫即被召走,留下空蕩蕩的府邸,還有大堆落灰的竹簡。
簡單了解過情況,洛弓連續數日召邑大夫議事,其後派出心腹,一個村落一個村落統計人口,國人、庶人和奴隸分別造冊。最終統計出,涼地國人庶人共二百一十三戶,奴隸數量不多,僅一百人左右。
之所以如此,並非涼地國人不好戰功,而是土地貧瘠,大多數人家都依靠放牧維持生計,不需要大面積開荒種田,就不需要太多奴隸。涼地人十分務實,大多以戰功換了牛羊,僅有部分需要奴隸,用來耕種少數熟田。
洛弓抵達之前,逢青黃不接的季節,涼地連遭數次胡患。屬民再是強悍,遇到十幾倍於幾的狄戎也沒辦法輕易取勝。
幾次襲擊中,總會有一兩座村莊被攻破,村人飼養的牛羊被搶走,家中也被洗劫一空。
凡是居住在涼地的人,都和狄戎有著血海深仇。無論哪個村莊,也無論國人庶人,甚至是奴隸,都對這些強盜恨得咬牙切齒。
他們不是沒有戰鬥力,人數相當或者只差兩三倍的情況下,狄戎絕不是他們的對手,時常被打得屁滾尿流。
吃過多次教訓,狄戎部落開始學得聰明,不再各自為戰,每次南下劫掠都是數個部落聯合,蝗蟲一樣殺之不盡。
洛弓召邑大夫和村老了解詳情,後者聽他親口證實郅玄就封戍邊,將建新軍掃除邊患,無不拍手稱快。
“君如有召,我等出人出力絕無二話!”
邑大夫和村老全都受夠了胡人,他們十分直白地告訴洛弓,只要下令,涼地之內凡是能拿起武器的,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衝上戰場,不會有一人後退。
“公子玄如要建新軍,男子不足,女子亦可為兵。我等雖老邁,家中兒女孫輩都能騎馬射箭!”
村老們都曾上過戰場,有的還屢次立下戰功,十分了解西原國的軍隊組成。
單靠三地的男子絕不可能召齊新軍數量。加入涼地女子,戰鬥力同樣不弱,發下足夠的武器,同樣能上戰場殺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