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人,自稱是黃侍郎的家僕,一大早敲響了登聞鼓告禦狀。
他不告錦衣衛抓走黃侍郎,告的是當今皇上,弒父殺兄,謀害了先太子滿門,害了先帝,竊居帝位二十多年,喊完就一頭撞死在了順天府衙門的柱頭上!
順天府尹梁啟年手上的訴狀,瞬間有千斤重萬斤沉。
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老僕人一心求死,誰也沒法讓他改口供。
當今皇帝害死了先太子,害死了先帝,所以現在有了報應。
什麼樣的報應?
京裡的百姓們不知道皇帝昏迷的事,他們大多數也不知道北齊的鐵騎已經攻破了西北的防線,隨時可以調整個小方向兵臨京城。
老百姓們能感受到的,無非就是京城這幾天戒嚴了,進出城門要接受的盤查次數變多時間變長。
真正知道內情的,只有官宦之家。
當然,皇帝畢竟是當著滿城文武昏迷的,如今時間過去了好幾日都沒醒,再怎麼保密,這個消息已經在小範圍傳播——
所以黃侍郎的家僕敲登聞鼓,告禦狀,一頭撞死前喊的話,像「報應」什麼的,圍觀的老百姓們沒往皇帝昏迷病重這件事上聯繫,大家想得更多的,是這幾年大魏的不太平。
旱災、洪災和蝗災,那真是輪流肆虐。
天災之外還有人禍,這裡鬧匪,哪裡造反,一年到頭這天下就沒有真正太平過。
老一輩的人還記得先帝在位時的日子,那時候普通老百姓過得要好些,賦稅沒這麼重,直隸以外的地界什麼樣他們不知道,但直隸地區基本是風調雨順。
封建帝製,識字的權利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不識字不讀書也就不啟智,統治者還要宣傳「君權天授」,讓普通百姓不愚昧可能嗎?
不愚昧,老百姓就不好管了。
不愚昧,他們怎會乖順交賦稅,用一國的財富,去供養統治者。
皇帝自稱是「天子」,老百姓們信了。
現在有人敲登聞鼓說皇帝的帝位來之不正,聯想到大魏最近這些年的不順,老百姓們不得不多想啊!
所以,這些都是當今天子的「報應」,是當今天子不配在位,老天爺才會降下這些懲罰嗎?
也不知是哪些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儘管順天府尹梁啟年在老僕人撞柱而亡後,立刻讓人控制住衙門外的圍觀百姓,周侍郎家老僕人在死之前說的話,照樣很快傳遍了京城。
官府越是想把輿論往下壓,京城百姓越相信這事兒。
老百姓們不能在街面上說,不能在茶樓、酒肆裡說,難道還不能關上家門偷偷說麽?
這一次,程卿是第一時間聽到了這件事。
這也是她第一次留意到二十多年前的舊事。程卿進過翰林院,但在翰林院的時間不長,也沒怎麼參與過修書和編史,對於這樁懸而未決的「宮變」沒什麼了解。
但孟懷謹就不同了,孟懷謹在翰林院的時間很長,還曾經告訴過程卿蕭氏皇族的辛秘,程卿覺得孟懷謹應該知道。
不過才短短兩天時間,程卿讓人打聽外面的消息,五城兵馬司的人已抓住了不少私設路祭的百姓,這些百姓居然是在給先太子燒紙——
等孟懷謹晚上給程卿送訓練好的小紅狐來,程卿忍不住問孟懷謹。
孟懷謹說過幾日就是先太子的忌辰。
小紅狐在孟懷謹懷裡十分溫順,已不見一個多月前的野性。
孟懷謹是怎麼訓的,程卿不知道,她只能看見小紅狐窩在蕭雲庭手臂懷間,蕭雲庭時不時用手摸一摸小紅狐的後脖頸,擼狐如擼貓,叫程卿很是羨慕。
小紅狐讓孟師兄養了一個多月,皮毛色澤動人,像一匹紅色的緞子。
嗯,師兄擼狐的手也很看。
要不是發生了這麼大一件事,程卿很願意多欣賞一會兒美狐和美人師兄相映生輝的畫面,但黃侍郎家僕敲登聞鼓的事,後續影響和暗中推手已經顯露了冰山一角,程卿不得不專註於正事:
「天顯六年,是先帝駕崩的那年,如今已過去了二十多年,民間還有自發祭奠先太子忌辰的行為,我覺得是有人推波助瀾。可能是看見黃侍郎被錦衣衛抓走,就想借黃侍郎的名義生事。」
孟懷謹低頭看小紅狐,「小郎,事情沒有你說的那麼絕對,五城兵馬司抓走的私設路祭的百姓,或許是有人刻意安排,或許是他們真的想祭奠先太子。直隸的百姓們這幾年日子不好過,他們還沒被逼到要造反的地步,但你要說他們不懷念先帝在位時的風調雨順,那肯定是假。」
祭奠先太子這種行為,的確是受到了黃侍郎家僕敲登聞鼓一事的影響,同時也是直隸百姓在壓抑中的一種宣洩。
孟懷謹不滿當今皇帝,但他站在公正的立場評價,在今上繼位的前十來年,今上還是勵精圖治,試圖要當一個明君的。
在宮變後倉促繼位,皇帝的壓力非常大,面臨著朝野上下的質疑,讓皇帝不得不重用錦衣衛來製造恐怖氣氛,與朝臣們鬥智鬥勇,以確保自己頒布的政令能真正被執行。
在剛繼位的十來年,皇帝展現出了強大鐵血的政治手腕,壓服了朝野上下不順從的勢力。
至於後來怎麼越跑越偏,從勵精圖治的明君人設,變成了醉心於玩弄權術……孟懷謹搞不懂當今皇上的心路歷程。
孟懷謹覺得沒有那場宮變,先太子順利登基,未必會做的比當今天子更好。
然而別人不這樣想,活人永遠都比不過死人,特別是當活人出錯時,先太子的形象就會被美化。
孟懷謹這樣一分析,程卿也聽得發怔。
二十多年前的宮變,那時候程卿還沒出生呢,距離她太遙遠了。照孟懷謹的說法,天顯六年先太子在東宮放了一場大火,大火中無人生還,先太子一脈自然沒有什麼後代留下。
流落在民間的滄海遺珠不算,沒上過皇家玉碟的,皇室可以不用承認身份。
那黃侍郎的家僕,甚至是黃侍郎本人,為什麼要選在眼下發難?
趁皇帝昏迷,要皇帝的命肯定是原因之一。
但把皇帝打上「弒父殺兄」的標籤,後續又該怎麼辦?
——黃侍郎沖在前面戰鬥,假如這場鬥爭勝利了,誰來接收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