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工科生表白指南》第78章
第078章

  梅裡雪山位於雲南德欽縣東北部十公里處,是滇藏界山。它處於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地區,北連西藏阿東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山有十三做,並稱為“太子十三峰”。

  遠眺雪山的時候,秦湛這麼和同伴介紹。

  已經過去十年,記憶都褪去了痕跡,可導遊當年在車上說過的介紹,秦湛一點也沒有忘卻。他還記得那天天光熹微,導遊開著車燈,爺爺認認真真地傾聽。偶爾吹來的風裡夾雜著晶瑩的雪片,簌簌地堆積在飛來寺的斗拱飛簷上。

  同伴有兩人,是他賽車時候認識的,聽聞雪山遇難傳說,便也興致勃勃同他一起上路,其中一人更是一名專業的登山運動員。按照十年前的路線,秦湛決定先至麗江再走雪山,最後入藏,行至布達拉宮返程。

  落腳麗江不久,他幾經輾轉,找尋到了當年的導遊。

  導遊已經不再帶人進入香格里拉遊賞了,他的兒子開了一家民宿,導遊就幫兒子照看生意,他熟悉德欽路線,又頗善言談,每一個入住的旅客都會被他訴說的傳說不自覺吸引。

  民宿的外頭掛著大紅燈籠,都是紙糊的,一盞盞接連著垂在門楹旁,襯得木質小樓古樸雅致。

  跨過門檻,正對面的牆上掛著照片,都是導遊歷年間照下的,秦湛順著時間座標往後找,導遊記錄下了十年前的日照金山勝景。

  正巧來了一批年輕的旅客辦理了入住手續,由出示的學生證可以看出,這是一眾大學生,嘰嘰喳喳地圍著導遊詢問,導遊也樂意和他們說話。

  多少時光過去,藏民口中代代相傳的故事依舊沒有改變,導遊又說道:“來參拜雪山的人相信,若能等到雲霧退散,看到霞光掩映中的梅裡十三峰,會幸運一整年……”

  秦湛就倚靠在門口靜靜地聽著。

  有學生疑惑,指著牆上大片排開的日照金山照片,問:“那大伯,您每一年都看到了雪山,豈不是每一年都超級幸運?”

  導遊聽聞就哈哈笑起來,身下的椅子都在動搖:“是啊,每一年都很幸運,第一年看到雪山,我妻子就懷孕了,後來我就專門帶人去看山,日子就越過越紅火了。”他沒有隱瞞自己的發家史,倒是格外誠實,“現在我不去看雪山了,年紀大了,也不好上去,不過我兒子每個月都會去德欽一次,去等日照雪山。你們要是願意等,過個一星期,我兒子就會開車過去,到時候你們可以搭他的順風車。”

  藏民們大多淳樸,導遊就算是開店做生意了,也還是記著送人家人情。

  學生們一行正好四人,面對這樣的一份驚喜,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下來,不過是等待一個星期,這時間可以游賞麗江風光。

  人群裡又有人問道:“那大伯,哪次看雪山讓你印象最深刻?”

  “印象最深刻?”導遊扶著椅子,思量起來,“應該是十年前吧,大概是四月的時候。也就是這時節。”

  秦湛陡然直起了身子,插在口袋裡的手不自覺收緊。

  導遊看著照片恍恍惚惚:“我當年陪著一對爺孫,去飛來寺觀景台,其實也不只是他們兩個人,還有一群保鏢,一個個跟拍香港大片似的,穿黑西裝,我的車坐不下那麼多客,還特意想去借別人的車,那個老爺子就說不用,保鏢自己解決。好傢伙,後來我就開著一輛破破爛爛的麵包車,後頭跟了一行威風的黑轎車,別提多帶勁了。”

  說到這裡,學生們哄然大笑起來,導遊老臉也紅彤彤的,接著話茬說下去:“其實雲南四月多雨,滇藏邊際也都是水霧,憑藉我多年的經驗,那時候是很難看見日照金山的,但我也不能明說,只是說有緣人才能等到。那對爺孫裡,爺爺很相信這話,小的就不相信了,不過那個小男孩長得好看,白白淨淨的,不喜歡笑,小大人一般。後來上了山,我們在車裡等著,日出就到了,那個小男孩下車剛好瞧見,不過他爺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那時候他正巧叫人給他孫子拿一件外套,就晃了神,一回頭的功夫,雲霧就合攏了,也就看不見雪山了。”導遊唏噓,“所以後來我就愈發相信我們神山有靈,只能叫該看見的人看見。”

  秦湛僵在了原地。

  有風吹來,拂動紅色的燈籠,木質的門被吹得吱呀吱呀地叫喚,卻喚不醒秦湛的神魂。

  原來當年只有他一個人等到了,爺爺沒有。

  他到了如今,才明白。

  “那後來呢,後來怎麼樣?”學生們聽故事聽得入迷。

  “後來啊,其實我很擔心,他們會不給我付工錢,因為畢竟那位老人沒有看見雪山,加上他們人多,我也不敢挑明,等我開車原路送他們下山,小男孩的爺爺把錢給了我,是我該得的十倍。”導遊左右手食指伸長,在空中比劃了一個“十”字,

  “他說,他這是最後一次帶他的孫子出來旅遊了,以後就不能陪他的乖孫了,所以只要他的孫子瞧見了,就是他也瞧見了。他說話的時候還咳嗽了,我猜,他的身體也不好了。我靠著這筆多來的錢,買了供奉送給梅裡十三峰,又加上我自己的積蓄,買了一輛更好一點的車,慢慢就過上了現在的日子,說來也很怪,從那以後,只要我帶人上山,每每都能看到日照金山,大概是神山真的接受了我的供奉吧。”

  故事說完了,天色也已經沉了。

  學生們熱熱鬧鬧地散開,只留下門口的秦湛和坐在椅子上看雲朵的導遊。

  “您好,是要住宿嗎?請問有沒有預約?”導遊迎上來問秦湛。

  秦湛垂著眼眸,過了一會兒才回答:“我只是路過,偶然聽到了您說故事。”他退後一步,很有禮貌地點頭致意,“我該告辭了。”

  從導遊口中,他機緣巧合地得到了一切的答案。

  十二歲那年,他無奈出國,其實是爺爺早已下定的決心。

  他走之前,導遊送了他一副自製的地圖,描繪著去往香格里拉的路線,並將沿線美景和注意事項全部標出。

  秦湛看了導遊好幾眼,導遊已經老了,臉上有斑點,高原的環境讓他的皮膚乾涸,他從一個中年,變成了一位短小精悍的老者了。

  沒有人能逃過歲月的鐮刀,他的爺爺不能,導遊也不能,只有去往梅裡的路線,數十年不曾有一絲一毫地改變。

  隔日,秦湛就和友人踏上了這條路。

  幾日裡,氣溫不斷攀升,常年路面附有冰霜的214國道都變得乾燥,周遭淺薄的冰層融化,雪水滲入地底,日頭高掛。

  有登山專長的朋友說,這不是一個好天氣,但如果運氣夠好,這就是最好的天氣。

  秦湛聽得迷迷糊糊,但無論運氣好與不好,他都是一定要上山的,十年前,爺爺因為身體原因,未曾踏足雪山範圍一步,這是他們祖孫二人共同的遺憾。

  行至飛來寺,遊人眾多,飛來寺不再僅僅是個寺廟,更像是一座小型的集散小鎮,遊客絡繹不絕,秦湛被堵在路上近一個小時。

  這一次,他沒有看到雪山,雲霧像是一層面紗。

  大概是他對神山不夠敬畏吧,秦湛想。

  進入德欽是在夜裡,他們將車停在了飛來寺,徒步前往雨崩村下。

  雨崩村分為上下村,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柏格的中日聯合登山大本營,下村通往雨崩神瀑。這裡的村民維持了幾百年來農耕畜牧的傳統生活方式,木質結構的平房,用膳食搭建庭院的圍欄,悠然行走于土石路上的牛羊和騾馬,無不彰顯著世外桃源一般的祥和安寧。

  同秦湛一起來的兩人對這裡充滿了好奇,這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罕見的景觀,中國原始的生產生活也讓外國人疑惑。

  但秦湛卻沒有過多的心思和他們解釋,他看向對面屹立的卡瓦柏格峰,心中恍然有風起雲湧。

  雨崩村不適合露營,過低的氣溫甚至將人活生生凍死在夜裡,呼叫都沒來得及喊出口。

  因此,他們一行人在村民家中住下了。

  待到清晨濃霧四起,秦湛又背著行囊上路。

  雪崩來臨之前,他們已經走過了雨崩神瀑。

  高山上日朗雲清,為了避免眼睛受到刺激,秦湛聽從登山員朋友的告誡,戴上了防護眼鏡。

  融化的雪水一部分彙聚起來,流向懸崖,形成瀑布,一部分滲入雪下。

  秦湛不再向前行走。

  冰的密度與水不同,同樣的元素,同樣的化學式,但受力能力也截然不同。

  登山員朋友聽聞解釋後,也停下來,他想到的是更大的災難。

  憑藉經驗,他們沿著山脊行走,並在附近挖出了洞穴,躲藏進去,並在每人身上都系了一條紅色的布條。

  大片的積雪滾落下來之前,秦湛最後做了大聲警告“雪崩”,再多躲進了洞內。

  這個洞保全住了三人的性命,甚至除了略有狼狽之外,他們不曾有一絲的不適,山脊線的陡峭讓積雪無法堆積,但下山的路已經被封鎖,平坦的地帶都有可能是雪崩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會塌陷。

  他們帶去的食物依舊充足,在經歷一天一夜的等待和補給後,選擇了下山。

  這一天一夜裡,陸陸續續有新的雪崩發生,直到後半夜才止住了趨勢,氣溫在急劇下降,下山是唯一的選擇。

  秦湛走在隊伍的最後面,他最為靈活,身手也最好,登山員朋友走在最前頭,他經驗豐富,適合帶路。

  雪地裡紅色是十分醒目的顏色,秦湛身上的登山服是,紅布帶是,血,也是。

  秦湛看到了遠遠走來的一行人,身上有或多或少的血跡,互相攙扶著走著。大災面前是沒有國界的,登山員朋友比他更熱心地主動上去支援,對方的隊長懂得英文,在交談過後,秦湛被分配去給傷患做簡單治療。

  他是打過黑拳的,身上會有大大小小的創傷,都說久病成醫,他也算是一個醫生了。

  那日裡風雪彌漫,像是粉塵遮住前路,莽莽冰川開裂,張開血盆大口。

  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次看見了顧辛夷。

  她是這支隊伍裡年齡最小的,還是個女孩,在災難肆意踐踏時候還能保持鎮定,很不容易。

  大抵是聽見了身邊的動靜,顧辛夷抬起頭來看他。

  源於本能的自我保護,秦湛在外從不過多自我介紹,這一次也一樣,他只是告訴顧辛夷,他也是登山的遊客,現在有義務來幫助她們。

  由於先前為了提醒旁人,大喊“雪崩”,秦湛的嗓子已經啞了,在風雪裡聽來失了真切,顧辛夷也沒有在意,將隊友的情況告知。

  秦湛替傷患做了處理,止住了傷口處的血流。

  顧辛夷抬起頭來對著他笑,秦湛這才發現,這個小女孩長得極其貌美,像是傳說中的雪女,皮膚晶瑩白皙,眉梢的一粒紅痣仿佛彙聚了晨曦的金光。

  他向顧辛夷詢問隊伍遇難過程,她看起來,大概是整支隊伍裡,最健全也是神志最清醒的人了。

  顧辛夷用了最少的語言告訴他最多的情況,談到嚮導逝世,她不免低落,但只是一小會,便又收斂神色。

  風雪愈發大,致使無法行路,一隊人找了穩固的山石作為掩體,秦湛和顧辛夷留下照顧傷者,登山員和另外一位友人以及隊長前去探尋路況。

  秦湛在傷者裡找到了衛航。

  失去意識迷迷糊糊的衛航,衛航倒能認得出他來,甚至還有力氣瞪他。

  衛航傷勢極重,右腿被滾落山雪壓住,幾小時後才得到救助,但神經以及血管在極度深寒情況下,已經開始壞死,在這樣的情況下,衛航還發了低燒。

  同交流會上做發言的意氣風發的青年模樣截然不同。

  顧辛夷用樹枝替衛航醉了臨時固定,減少患肢的活動,避免二次損傷。

  “他的腿好不了了。”秦湛這麼和顧辛夷說,“只能截肢保命。”

  顧辛夷異常安靜,不像個十五歲的姑娘,她點頭道:“我知道,但你可以先不要告訴他嗎?”

  “為什麼?”

  “因為他還要回去見爸爸媽媽。他不可以沒有希望。”顧辛夷說得很小聲,從呼嘯的山風裡傳來,像是在對自己說這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