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後陽翟
陽翟縣一戰,以郭斌生擒何曼為轉折點,之後一切便簡單得多了。郭斌率大軍壓上,以長弓陣的巨大壓制力逐步壓縮黃巾軍的生存空間,迫使其潰散,而關羽則率領所部騎兵穿插追擊,在一舉突破陽翟城外黃巾大營後,驅趕著逃兵進入伏龍山莊外圍的黃巾軍大營。大軍尾隨敗兵而入,一萬多人的大營直接被沖散。
關羽所部並不停留,而是穿營而過,一點重整大軍的機會都不給對方。而早就得到飛鴿傳書的管亥見狀,則領著五百軍士並五百青壯出莊輔助接受俘虜。
據後來統計,此戰除了將何曼活捉之外,所得俘虜超過兩萬,黃巾軍中層將領除去亂軍中被斬殺的,有二十幾人被俘。
而在地道中的五百黃巾軍精銳,雖聽到外面喊殺聲震天,卻以為是何曼正在率領大軍為眾人做掩護,便按照事前的計畫進入陽翟城內,被早就埋伏在周邊的軍士包了餃子。除少數負隅頑抗的被趙雲以長弓射殺外,全部被俘。
就這樣,三萬前來陽翟的黃巾軍全軍覆沒,黃巾軍佔領陽翟縣的計畫徹底破產。
戰後,郭斌命越騎營繼續在北大營駐紮,並利用前來支援的五千民夫,擴充了大營規模,使得北大營中的長弓手可以對由東方進入陽翟縣境內的敵軍進行火力覆蓋,成為自陸路進入陽翟的一道強力的屏障。
而被俘的近三萬黃巾軍,其中有近半青壯,剩下的便都是老弱婦孺。現在的戰爭就是如此,所謂的三萬大軍,實打實的有一萬作戰部隊便算是精銳了,其餘的全是負責運送物資,建設營寨等後勤工作的民夫。而有的時候,為了壯大聲勢,則會誇大軍力。比如說有一萬作戰部隊,外加兩萬後勤部隊,總數三萬人的部隊,就敢號稱十萬大軍。而多數情況下,便是營中的普通士兵也是很難分辨得出來的。
所謂人馬上萬,無邊無沿。只有經驗極為豐富的將軍,登高遠望,方能估摸個大概。可能許多時候,在這種草台班子似的黃巾軍大營中,便是領軍的將領亦是只約莫知道自己帶領的部隊的數量。因為太亂了,這裡裹挾一點流民,那裡溜走幾個士兵,以黃巾軍這種效率極為低下的部隊,信息的傳送是極為困難的,更不要說頗具專業性的人數統計了。
因此,“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被寫入了《孫子兵法》。大多數將領所謂的“知己”,可能只是停留在知道自己手下可作戰的精銳的數量吧。
此戰黃巾軍所表現出來的戰術水平,與在江湖上“打群~架”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否則便不會顧頭不顧尾,一再中了郭斌的計謀,丟失了糧草,人數的優勢變成了巨大的累贅,才被郭斌逼得不得不急急忙忙地尋求決戰。
而因為有五百精銳潛入陽翟城的籌碼,以及郭斌手下士兵極為精銳的印象,不想造成過大傷亡的何曼,在心理上便極力避免與郭斌大軍提前決戰。否則,不用掩護五百精銳進入地道,只將五千軍士守住大營,一萬五千人強攻郭斌大營,便是損失個幾千人,攻陷了郭斌大營,生擒乃至斬殺郭斌的話,陽翟城便真的是沒了最後的依仗了。
即便是趙雲、關羽、張飛、陳到等人神勇驚人,戲志才、荀彧、郭嘉、徐庶幾人智計超群,也沒有一個能代替得了郭斌的地位。不知不覺間,無論是在軍中,還是陽翟縣中豪門大族和平民百姓的心裡,郭斌都已經成為安定陽翟的定海神針,若是郭斌倒了,陽翟的一切繁華與強大都會煙消雲散。這也是郭斌一直以來,拼了老命般努力的原因: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他身上的擔子,實在是太重了。
被俘的兩萬多黃巾軍,大多數隻是被太平道裹挾的青壯,被郭斌打散了安置在陽翟城中以及伏龍山莊。
此外,郭斌在當初何曼建設的黃巾軍舊有大營處重新建設磚石建築,將東碼頭亦包括在其中。又修建了貫通陽翟城的制式公路,連接到此處,形成了貫通伏龍山莊-郭家莊-陽翟縣城-東碼頭鎮(黃巾軍舊大營)的公路系統,極大地加快了陽翟縣東西方向的物資流通速度,為以後陽翟縣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當初被派來潛入陽翟縣中,意欲偷城的近五百精銳,郭斌決定將他們派給陳到訓練。以一百特種士兵做軍官,一個帶五個,爭取在最快的時間裡形成戰鬥力。這些人大多是江湖上有名有姓的好漢,應何曼邀請,前來太平道助拳的。
因為恰逢災年,江湖也很是不好混,好不容易找到個飯轍,眾人哪裡還猶豫?這也是大多數人在看到身陷重圍後,並沒有多強的戰鬥欲~望,而舉手投降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這五百人均是太平道的死忠分子,趙雲想要降服或者全殲他們,便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了。只是太平道人都要在軍中擔任軍官的角色,便分散得很了。
事後,據說那十幾個負隅頑抗之人,便是此次率隊前來的鐵桿太平道。
在一干事情都安置妥當後,閒了下來的郭斌端坐在陽翟縣大堂,準備處理所俘虜的黃巾軍中大小首領的事宜。
何曼最先被張飛帶了上來。
郭斌抬眼看去,只見他面色紅潤,走起路來虎虎生風,連雙手都沒有綁縛。若不是沒披掛皮甲,也未曾攜帶兵刃,恐怕很難想像到他竟是個俘虜。
一到大堂,何曼見了端坐的郭斌,忙跪下施禮道:“何曼拜見騎都尉。”
郭斌如何不知道,在這幾天自己忙著安置黃巾軍俘虜的功夫,張飛便常常拉著關羽去找何曼喝酒較技?這大戰一結束,一干人等都忙得腳後跟打後腦勺,只有張飛一天到晚無所事事,關羽是被他磨得沒辦法,方陪他前來尋何曼喝酒的。
張飛也曾在關羽的教導下訓練過越騎營中的軍士,可就他那急性子,哪裡是能耐下性子來訓練新兵的人?如今大戰結束,所增加的新兵不過是那五百太平道精銳,張飛便將訓練士卒的活兒一股腦兒地推到了陳到身上。
哪知陳到於教訓士卒頗有天賦,一些訓練的方法,只要關羽一說便能融會貫通,甚至還提出了許多頗具建設性的建議,很得郭斌看重。因此,在經過慎重考慮,並與戲志才等一干人商議過後,郭斌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
他決定將新兵訓練的任務全部交給陳到,其他的將領則不再擔當訓練新兵的任務。此後,每當有新兵進入郭斌軍中,必然先要去陳到手底下走一遭,接受過為期半月的新兵營訓練,方可正式上戰場。就這樣,在幾年後名震天下的陽翟軍校的雛形便正式形成了。
這項決定作出之後,郭斌拍著陳到的肩膀,語重心長地道:“叔至,從今往後新兵訓練的任務便交給你了。我郭潛陽麾下有多少士兵,你便訓練多少士兵。如今我擔任騎都尉,統領著越騎營,你便是我越騎營的軍司馬;我若得任郡守,一邊是一郡的軍司馬;若有朝一日,我得任大將軍,你便是御林軍司馬!”
一番話說得陳到激動興奮,狠狠地攥著拳頭,眼中噙著淚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原來,他雖家境不是很好,卻自幼便喜讀兵書,尤其對排兵佈陣,建築大營,訓練士卒之類特別感興趣。
他幾年前曾經幫助過一位江湖異人,那人為報其恩德,便將一身武藝盡數傳授給了他,並交給他一本《吳起》。
此書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吳起所著,書中包括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等共四十八篇,被世人稱為《吳子兵法》。後世將《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為《孫吳兵法》,北宋時期將《吳子兵法》列入《武經七書》中。
然而傳到現代,《吳子兵法》多有遺失,僅餘六篇,故現代人想要看到《吳子兵法》原貌,卻是難能了。
要說吳起最為讓人熟知的事蹟,便算是訓練魏武卒了。魏武卒為當時步戰士兵中最為精銳和彪悍的代表,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陳到自得到《吳子兵法》後,奉為至寶,日夜研讀不輟,立志要訓練一支堪比魏武卒的精銳部隊。本以為此生無望,可如今遇到了郭斌,可算是得遇伯樂了。
而趙雲身為陽翟縣令,一大堆的事情壓在肩上,要擴建北大營,要重新修築東碼頭鎮,又要安排修路,還要忙著往陽翟縣各大莊院處通報消息,抓捕黃巾餘孽。雖然修路和擴建北大營以及重新修築東碼頭的事情,有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人負責,同時一干物資調度以及聯絡各大豪門的事情有徐庶負責,可還是有許多大事需要趙雲決斷,直把趙雲忙了個焦頭爛額。
雖然忙點兒,卻也是得到了不小的鍛鍊。對於趙雲這些日子以來的變化,郭斌看在眼中,心中也是暗暗驚異。
原本不喜言語,甚至略有點呆板的趙雲,如今行事竟也是果斷利落了許多,人果然還是在壓力下才能鍛鍊出來的。如今的趙雲經過這一個月的鍛鍊,已經成為郭斌手下唯一能夠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便是關羽都要稍遜一籌。
早就與張飛等人打成一片的何曼,並未勞動郭斌多費唇舌。出來混江湖,本便是為了討一口飯吃,何曼雖得波才看重,可他若是真回去了,就損失了三萬精銳的大罪,波才便不可能饒了他。而如今投效郭斌,非但不必承擔兵敗的罪責,反而搖身一變成了正規軍,那可有的吹了。雖然位份不高,卻是得到朝廷承認的。黃巾軍自封的所謂征西將軍,現在想來,卻是可笑的成分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