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倪匡傳奇》第18章
第十七篇:神州大地任規劃

  要開闢五十萬畝的荒地為農場,當然不是簡單的事,但是一想到大地任憑策劃,喜歡怎樣規劃,就怎樣規劃,而且真正是改造大地,要把鹽鹼地化為良田,豪情勝慨,真能使人忘記生活物質上的困苦。

  生活上的困苦,舉一個例子,在大批勞工到達之後,住的地方,又從大窩棚變成小窩棚,天一冷,溫度常在攝氏零度之下。早上出去勞動,鋪在地上的草,就結成了冰,晚上回來一躺,到半夜,體溫將冰融化,一按就會出水,第二天又出去,草鋪上會有一個人形的凹坑,到晚上回來,只要在那個人形的凹坑上一倒就行,十分省事。

  由於當地,曾經遭受過海嘯的襲擊──怪的是,全然沒有正確的年月,只知大約是民國十年左右的事,在此之前,曾有美國人和英國人,考慮到這一帶的緯度,十分適宜於棉花的栽種,曾設立過小型的農場,名稱叫「中南公司」,就是毀於海嘯。據說,海嘯令海水湧進內陸超過一百公里,所以鹽鹼地的鹽份更高,地也更荒了。

  為了防止再度有海嘯,所以首要之務,是建造一道海堤。這道海堤的規模,相當壯觀,北起自陳家港,南迄廢黃河口,全長超過十公里,恰好可以保護那五十萬畝荒地,不再受海水襲擊。

  海堤的大小是:高四公尺,頂面寬七公尺,底寬二十一公尺,橫斷面是一個漂亮的梯形,全部用土來建築,土的來源,由距海堤五十公尺處挖掘,在取土的同時,形成一條取土河,這條取土河,可以形成將來農場主要的引水灌溉渠道,這種設計規劃,不知出自甚麼人之手,真是又科學又經濟,一樁工程而有兩樁工程之利,實在是高手的手筆。取土河和海堤正好相反,寬二十四公尺,深四公尺半,底寬八公尺。

  開始不明白何以取土河要比海堤大,後來知道設計者早有計劃,海堤在土堆上去時,要經過一層一層夯實,比原來的土還要結實,所以要多用點土。可知設計者之妙。不過人算不如天算,一開始,一切順利,可是有一大段,在挖到兩公尺以下時,全是深灰色的流沙──也不能算是流沙,土不像土,沙不像沙,簡直無以名之,挖上一個坑,一兩個小時之後,坑就會消失,挖上來的泥,根本不能堆起來作海堤之用,真是傷透了腦筋,整條河,其勢又不能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淺,而且更麻煩的是,晚上收工前,量度的深度是兩公尺,到第二天,流沙層湧上來,深度反變成了兩公尺五,這種古怪的地質情形,真是始料未及。

  於是,只好大量去採購小竹子,編成了竹排,挖多深,竹排插多深,阻止流沙湧過來──為了採購大量小竹子,倒撈了一趟浙江之行,見識到了著名的富春江,那是一次極愉快的旅程。

  流沙層的厚度,約莫一公尺,下面是稀泥漿,有氣泡冒出來,氣泡一破,就有黃色的液體流出,充滿了硫磺的味道。當時曾對一些人說:這裏,再挖下去,可能蘊藏著大量石油,自然,被譏為「異想天開」,近日頗聞在黃海之濱鑽探石油,不知是不是那地方?

  這道海堤工程,花了大半年時間,經過了一個嚴寒的冬天而築成,極其壯觀,現在應該還在,同時,引進河水,取土河也注滿了水,由於流沙層挖出來的土沒有用,所以擴大挖開去,形成了沿河有不少小湖,湖水只有兩公尺深,真正是天造地設最好的魚塘,曾向上級建議養魚,也被批駁下來,誰都不想多事之故。

  然後,再進一步,以取土河為基礎,挖掘引水渠,由大到小,把那五十萬畝的荒地,劃成整整齊齊,每塊五百公尺乘兩百公尺──面積十萬平方尺的一塊一塊,這種情景,若在空中俯瞰,一定是奇觀,大片土地,整齊劃一,何等壯觀。

  一切妥當,所有灌溉渠也都有水,有閘(木製的),在開始正式播種前,蘇聯專家又來了,大談其甚麼「小株密植」的理論,每畝地,種玉米的,要下種四十斤重,把當地人嚇得話都講不出來。

  或許不僅是蘇聯專家的錯,到收成時,下種四十斤的玉米田,每畝總共得收穫七斤,辛苦勞作,還每畝淨蝕三十三斤,自然主要是由於鹽鹼地的原故,幸而灌溉渠發生了作用,不斷放水、蓄水,到第二年,土地的鹼性大減,蘇聯專家也照例「一擊不中,飄然遠去」,按正常方式耕作,小麥、玉米,皆有可觀的收穫,棉花田地也大片大片開闢起來,農場規模初具,還調來了一批農業機械,中國大陸最早十架康拜因收割機,據說有兩架在這個農場。

  收割機一到麥田,從收割到麥子上卡車,麥穗自動綑好,一堆一堆置於地上,一氣呵成,站在收割機上,雖然塵土滿面,烈日當空,但也自有快樂之處。

  這個農場,現在一定還在,當然土質改良得更好了,只是不知道勞改犯人刑期滿了之後,就算留場勞動,是不是可以得到應有的酬勞而已。

  神州大地,本來是大有可為的,不可為,是人為的災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