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人在大明,邪氣衝天》第220章 挖讀書人的根!不再從讀書人當中挑
  第220章 挖讀書人的根!不再從讀書人當中挑人才!這才是改革的重點!
  事實上聽到這麽個詔書之後,不僅是那些讀書人一下子傻了眼,就連官員們一下也傻了眼。

  自古以來的科舉考試,都是為了從讀書人當中選取一些有見識有文化的人來當官。

  這是為了保證當官的人的整體素質。

  所以他們一直都以為,唯有像從小讀書的人才是真正有品德有素質的。

  至於那些工匠常年混跡在三教九流當中,哪裡來的素質?哪裡來的教養?
  這些東西哪裡是他們後天能夠學來的?

  覺得這是在侮辱整個科舉考試。

  張居正立刻接受了這個任務:“國公放心,我一定配合您完成改革變法!”

  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尤其是八股文選出來的,都是一些沒什麽創造性的人。

  這才是陳寒現在要做的事情。

  科舉出來的讀書人,還需要大量的用時間去培養。

  工匠裡面也有懂火藥的、造船的等等,零零碎碎,涵蓋了天下所有行當裡面的精英。”

  “把這些人召集起來,進入大明工程學院,明著是讓他們學習,其實是為了讓他們進行行業交流。

  所以一聽說陳寒的這次恩科,居然是用來招收那些工匠的。

  可十歲的小皇帝,不是在堅持練書法,那就是在讀四書五經,或者叫朝裡邊有學問的大臣給自己講學。

  閣老你自己參加了科舉考試,你覺得憑借那幾篇文章,就真的能選出治國安邦的人才來嗎?
  伱覺得從四書五經當中就真的能學到,如何管理天下三教九流、商業、運輸、農業、工業、畜牧業嗎?”

  張居正聽完陳寒的話放下了茶碗,“國公爺所圖匪淺,在下受教了。”

  陳寒必須前去看看。

  所以官場上的那些老學究,一聽陳寒的這個建議之後,氣得都要爆炸。

  張閣老,您懂我的意思嗎?”

  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娛樂或者瞎鬧。

  要知道就連在國子監,這種大明王朝最高的學府當中讀書的學子,每個月能有個二三兩銀子的生活補貼就已經不錯。

  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是有背景有關系的,沒背景沒關系,你很難進入其中。

  能由自己的手推出一個全新的格局來,那是多麽光榮的事情。

  原來陳寒的改革之徹底,絕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政策方面。

  “招收天下有實力的工匠,雖然這半年只能選取京師周邊省份的工匠,但無異於千金買馬骨。

  而陳寒招收的專業性人才,不一定要讓他們去當知府知縣,而是讓他們去給知縣知府當副手,當業務能手,管理具體事物。

  在這方面來講,陳寒果然是很會用人才。

  好些個老學究胡子都發白了,可依舊拄著拐杖來到了皇宮要找皇帝對峙。

  如此一位賢君,這些老學究們還真不好意思去批評皇帝的決定。

  張居正很意外,同時也很欣喜。

  一些連字都不認識的人,怎麽好意思來參加科舉考試。

  陳寒今後要殖民海外,少不了發展造船業和火器。

  而且參加完了之後,還可以到所謂的大明工程學院學習。

  到時候我讓他們各自學習,再高薪聘請讀書人,讓他們教導這一萬人,學基本的認字、基本的禮儀。

  當然這也是自己展示的舞台。

  當陳寒最後氣憤地將其中一個老學究的腿打斷後,就沒有人敢上門來了。

  因為他們都是直接和老百姓接觸,能夠當好一任知縣和知府,那絕對是多面手。

  這是天生擁有的。

  陳寒繼續道:“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大量的都是庸才,只會照搬書本的書呆子。

浜斿洓.浜屼簲闆.浜屽洓鍏.涓€鍏涔

  不過張居正來到陳寒的府邸同樣詢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陳寒就不得不回答。

  而像您這樣的大才,那是千年難得一遇。
    自古以來有多少?
  既然現在科舉考試已經不適應,為何不專門針對某個行業,選舉出懂這行業的人才來管理這方面的業務?
  商人才真的懂如何獲利;

  同時不僅有工匠有醫者有商人,甚至連水手都有。

  知縣和知府看上去好像只是底層官員,但尤為重要。

  他能有如此大的成就,那是因為他是天才。

  等他們有了統籌能力,也可以提拔成知縣和知府。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為了衝擊儒家顯學地位。

  可是讀書人裡,絕大部分沒有這種能力。

  畢竟自己還真就有操盤這麽大盤子的能力。

  正說著,噔噔噔傳來腳步聲。

  三年過後,這些人不僅可以成為方方面面的精英,更可以為我大明工程學院留下大量的實踐經驗。

  那些在讀書人眼裡看不起的手藝人的那一刻,他們都爆炸了。

  更多的是體現在對人才的改革。

  絕不能夠直接就將他丟到地方上去,擔任知縣知府。

  這些工匠,我當然會挑手藝最好的。

  科舉考試出來的大才可用,但絕不是方方面面都能替代。

  正因為他是從科舉出來的,他才知道。

  於是他向張居正告辭,“閣老,您負責具體把此次新科舉事務落實,我先去災區看看情況。”

  陳寒擺擺手:“不不不,這一切還是需要閣老統籌大局,具體的事務還得閣老來安排,我是給大方向,我不適合去做太具體的事。”

  工匠才能懂得要用多少石頭才能把堤壩修好;
  我不指望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統領一方的大才,但這些人是基石。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人才是隱藏在民間的,如今科舉傳到大明早已僵硬呆板。

  王虎急匆匆來報:“國公不好了,前段時間的暴雨降臨,永定河泛濫,運河跟著泛濫,沿途有許多村莊被淹沒,災民十幾萬。

  最後只能灰溜溜地走人。

  可他們不服氣啊。

  雖然經您調配,如今災民得到了糧食和衣物,可是又出現了瘟疫等問題。

  重新修築堤壩的人手現在也不太夠。”

  木匠才懂如何選料;

  國子監裡的學生最多也不過才三四百。

  陳寒一聽這話很是在意,瘟疫的出現,就跟喝不乾淨的水有息息相關。

  陳寒給大方向,內閣具體去實施,他張居正具體操盤。

  當他們得知,之所以要蓋大明工程學院,都是陳寒的決定的時候,他們跑到了公爵府,去陳寒的府邸圍攻陳寒,要陳寒給個說法。

  張居正喝著茶,手都有點顫抖。

  張居正沉默了。

  一萬個人不一定個個都是最優秀的,但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手藝,那都是無比珍貴的。

  畢竟改革變法,那是身為臣子最高的理想。

  讓諸子百家重新活躍起來。

  同時還跟那些老百姓吃了過水的糧食有關。

  去學習每人每月還有十兩白銀的補貼。

  “嗯!災情要緊,國公爺請便!”

  於是二人分開,陳寒帶領劉挺、王虎和安幼娘向著京城宛平縣所在災區而去……

  PS:第四更!!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