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清首富》第二百五十三章 雍和宮
  吳承鑒在廣東會館又安安靜靜地呆了四五天,這一日,蔡清華那邊忽然傳來消息,要吳承鑒好好“準備準備”。蔡清華沒說別的,但吳承鑒已經猜到了一二。

  如此已經“準備準備”了,兩日過去,什麽下文都沒有。但到第三日,忽然有穿黃馬褂的人到廣東會館傳喚,也不說明什麽,就將吳承鑒叫了去。吳承鑒一路都是低頭跟著,一句話也不說。

  直到走到一座大門前面,他才抬頭瞥了一眼,卻是“雍和宮”三個字。

  這雍和宮乃是雍正帝的潛邸,且乾隆也在此出生,按照規矩,出過皇帝的房屋不能再住人,所以改為黃教喇嘛廟。

  進了大門,吳承鑒又低下了頭,目不斜視,所以一路也不知道走到哪裡。耳邊所聽都是藏傳佛樂,鼻端所聞都是繚繞檀香,過了一個門戶,黃馬褂停下了,一個太監叫道:“可是吳承鑒?”

  黃馬褂應道:“是。”

  便有一個太監、一個侍衛上前,把吳承鑒搜了個底兒掉。

  因確定來人身上很乾淨了,那太監才道:“走吧。”

  吳承鑒又跟著那太監,走到一個門前,他知道這一趟是北京之行最後的危安之變,不肯再多一絲變故,所以顯得極其老實,連門口的牌匾都不曾去看一眼。

  在門口等了不知道多久,才有個老太監進來,瞧了吳承鑒一眼,道:“進來吧。”

  吳承鑒聽到這聲音,心裡微微一跳,心想原來是你,但臉上一點變化都沒有,更沒有抬眼去看那個老太監的容貌。

  老太監心裡倒也暗讚了一聲,心想:“此子果然懂事可靠,怪不得能賺到如許多的錢財。”

  吳承鑒隨著老太監走進門去,老太監往地上一指,吳承鑒就跪在那裡了,頭低著,眼睛並不看周圍,隻隱約瞥見前面有個案子,大概書案後面坐著人吧。

  就聽書案後面有個中年男子的聲音道:“這個就是那個廣東保商?”

  老太監回道:“是。”

  那中年男子道:“抬起頭來,讓朕看一眼。”

  果然是嘉慶帝了。

  吳承鑒這才抬起頭來,好讓皇帝看清楚他的臉,但他的眼睛很老實,目光自覺向下,連一眼也不朝皇帝臉上掃。但書案上的情形卻是瞧見了——上頭有一張薄如蟬翼的紙,雖隻一瞥之間,但這張紙吳承鑒太熟悉了,就是那張蓋著“隨安室之印”的“贓物清單”,所以就認了出來。

  “咦,這麽年輕,就做保商了?”嘉慶帝似乎有些驚訝。

  老太監代為答道:“他所恩領的宜和行本是他兄長掌管,前幾年他兄長忽然病倒,他父親又老朽,所以才臨危受命,把家業給扛了起來,這幾年倒是乾得頗為出色。”

  上百萬兩的銀子果然沒有白花,幾句代答裡頭,藏著三四句好話。

  嘉慶帝道:“原來如此!臨危受命,不負所托,雖是商賈,卻也算一條好漢子了。”

  吳承鑒心道:“果然是朱珪教出來的學生,腔調都是一樣的。”聽到這裡他心裡就已經有了底。

  嘉慶幾日前從朱珪那裡聽到“大內贓物清單”的事情後,就有心要提這個廣東保商一問,但在這個敏感時期,以吳承鑒的身份是進不得紫禁城的。恰好今日他出宮禮佛,為太上皇求平安,就順便安排了時間出來。

  嘉慶帝說道:“朱師給朕說你的事情,說你身在十三行,被迫屈服於和逆的淫威之下,卻能費盡心機忠心護主,算得上一個忠義之人。”

  吳承鑒聽到嘉慶連“和逆”這種稱呼都出口了,更對今日之事有了把握,連忙道:“此事事關天家顏面,臣就算萬死也不能袖手啊。只是彼時和珅勢大,臣乃商賈小民,若是與和珅硬抗無異於以卵擊石,且於事無補,和珅除掉小人後,又會找別的人去辦這件事情。所以小人思前想後,決定虛與委蛇,暗中取事,破此奸謀。期間因為事秘難言,受了一些誤會,然而此是為人臣者當為的本分,朱閣老的誇獎,臣愧不敢當。”

  嘉慶點了點頭,和珅勢大的時候,別說一個小小的商賈,就算是滿朝大臣,又有幾個不附逆的?這個小夥子能心存忠君之心,已經算是難得了,不過他還是有些奇怪:“臣?”按理說商賈之輩應該自稱草民、小民才對。

  從他這個反應,吳承鑒就知道這個皇帝對十三行的情況所知極少,連兩大保商被封官身的事情都不知道。

  他連忙說:“和珅為了控制小人,硬生生給小人安了個官身,當時小人不願意接,卻又不得不接。”說到這裡他匍匐在地,渾身發抖,也不知道是驚懼還是緊張。

  這時老太監道:“和珅暗中指使禮部、吏部,給十三行兩個最大的保商都安了官,一來是可以從他們身上敲到大筆捐獻錢財,二來就算是在他們身上打上和氏的印記,從此之後,他們就只能聽和珅的話,替和珅辦事了。”

  嘉慶帝聽到這裡怒道:“奸臣,奸臣!大奸臣!”

  他痛罵了兩句,敲了敲桌子上的那張清單,道:“你抬起頭來,給朕說說這東西是怎麽來的。”

  吳承鑒應道:“是。”

  他估摸著呼布塔既被朱珪帶走,多半事後會被轉到皇帝這邊,由其心腹進行審訊,所以不敢胡編亂造,幾乎是有選擇的全說真話。

  從莫名其妙地收到一批不能開封的箱子說起,到為了藏好這批“贓物”而暗中掉包,掉包過程中有個妙手空空從箱子中取物,最後卻愕然發現了和珅的奸謀等事,擇要一一說來。

  這些事情嘉慶帝果然都另外派人審過呼布塔了,兩相對照之下便知乃是實情,只是如何取出清單的那番曲折,卻是第一次聽說了。

  吳承鑒最後道:“搬運途中,那個妙手空空從箱中竊出此物完全是意外,原本小人是不敢開箱的,若是這樣,也就不可能拿到這清單,便是拿到這清單,如果不是小人的師爺當年曾是朱閣老的師爺的徒弟,偶爾聽到過隨安室的名號,那麽小人等就無法猜到這張清單的背後,竟然會牽扯到天家顏面。這麽多的偶然只要掉了一環,事情就不是今日的樣子了。可上天偏偏就借一個偷兒之手,取出此物讓小人猜到了內情,又在許久之前,就安排小人的師爺恰巧聽過‘隨安室’。可見聖天子自有百靈庇佑,此事吳某不做,也自然會有別的忠臣孝子從中行事,必定不讓有心人做成不義之事。”

  他頓了頓,又說:“當時小人身在局中,無法向朱閣老明言此事,而朱閣老不知此事是局,又在逼迫小人上京交代,小人當時進退兩難,都已經準備在獄中自盡了!不料就在此時,上天竟然降下大火,把那批可能會令天子為難之物,燒了個一乾二淨!自那以後小人就明白了:不但是天下人都會明裡暗裡,擁護天子,便是上蒼也在保護天子啊。所以從那之後,小人就更加一門心思地隻知忠順二字,因為天子就是上天之子啊,人可欺人,人可欺天乎!”

  當日嘉慶帝剛剛拿到這張清單,再聽朱珪說起前後諸事,委實吃了一驚——原來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場明爭暗鬥!這事如果按照和珅寫好的戲本演下去,最後必定讓朱珪下不來台,跟著又會牽連到自己頭上來。

  雖然區區一件“大內贓物案”還不足以就動搖他的皇位,但他馬上就想起,那個時間全國各地還發生了其它一些事情,有一些事情成了,有一些事情沒成,如果這“大內贓物案”按照和珅的想法給辦成了,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事情疊加起來,那皇阿瑪會怎麽想怎麽做,真的難以預料了。

  畢竟在皇子裡頭,他顒琰並不是最出色的,如果真要廢立,乾隆太上皇手裡頭不是沒有備胎。

  一想到這裡,嘉慶帝當時是出了些許冷汗的。正因為此事說來牽涉不小,所以他才要費心機擠時間,出宮來見一見這個保商。

  這時聽了吳承鑒說起小偷竊單、天將飄火等細節,亦覺得冥冥之中果然有天意。

  “和珅就算機關算盡又如何?朕乃天子,上天庇佑之下,他和珅才能再高也是無用!”

  一念及此,心情當場轉好,看著還匍匐在地上不知所措的吳承鑒,心中好笑,在他看來,這個小商賈肯定也有一些自己的心思的,但在關鍵時刻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那也就夠了,總不能要求一個商販之輩,能夠如同儒門名士一般全無私心、舍己為國啊。

  想到這裡,他對吳承鑒笑道:“你身上的官身雖然是和珅給的,朕就給你免了。不過立此功勞,也該獎賞,便複了你這官身吧。”

  吳承鑒顯得大喜若狂,整個人都貼在了地上,山呼“萬歲”!
  嘉慶帝朝老太監點了點頭,老太監便要引吳承鑒出門。

  吳承鑒忽然道:“臣還有一事,不知當稟不當稟。”

  嘉慶帝微一猶豫,道:“長話短說。”

  吳承鑒道:“泰西有番夷擁兵前來,堅船利炮佔據了澳門,甚至還有染指廣州之意,此事不知道朝廷已經知道了沒有。”

  嘉慶帝愣了一愣,老太監也是吃了一驚,嘉慶帝喝道:“你說什麽!”

  “難道朝廷真的不知道嗎?”吳承鑒當下長話短說,將英國兵船進入澳門、控制珠江口,又企圖讓朝廷承認英國對澳門的佔據、以及要朝廷開放更多通商口岸之事說了。

  嘉慶帝聽得勃然大怒:“真有此事?若是真有此事,兩廣總督做什麽去了!廣州將軍做什麽去了!”

  吳承鑒道:“陛下,英夷犯境之事,廣東那邊幾乎人盡皆知。因為此事乾系國體,所以臣等不但稟報了監督府,而且臣還寫信給了和珅的管家劉全,所以和珅一定是知道這件事情的。當時臣想,和珅再怎麽貪腐,這樣的大事也應該不敢欺瞞朝廷,誰知道臣到北京之後,才驚駭發現,北京這邊竟然不知道此事。所以今日臣才鬥膽稟報。此事千真萬確,陛下若有所疑,可再派人探訪,則必得實情,若無小人所言之事,小人願以性命贖此欺君之罪!”

  嘉慶帝聽得暴怒,他心想如此大事一查便知,這個小商賈就算有十個腦袋料也不敢在這件事情上說謊!

  他連拍桌子,怒罵著:“奸臣軍機!顢頇總督!國事敗壞至此,真是令人心痛!”

  老太監凝視著吳承鑒,頗有不解他為什麽在此時節外生枝。

  吳承鑒沒看老太監,卻也能感受到那目光,也馬上能猜到對方的疑慮,但他並不後悔,此事乾系國家安危,一旦處理不當,整個粵海灣都可能生靈塗炭——那裡可是他的家鄉!
  嘉慶帝怒罵了一會,人才冷靜下來,又讓吳承鑒跪前兩步,問他各種細節。

  吳承鑒便將英國兵船的士兵數量、訓練程度、船隻規模、炮火規模等等,一項項地說出來。

  嘉慶帝越聽越是心驚,心驚之余又變得確信:這麽翔實的情況,不大可能是誆騙。跟著他又是一疑:“你怎麽會知道的這麽仔細?”

  “臣本身就是代朝廷與那些番夷打交道的。”吳承鑒說:“一來,番夷各國彼此不和,所以英吉利企圖獨霸澳門,佛郎機、法蘭西等西國都不肯,所以向臣透露了不少消息。二來,番夷無君無父,臣出了一點錢財,這些無信之輩就把情況都賣給臣了。三來,澳門那邊的大清子民心憂國家,也給臣捎來了不少消息。”

  嘉慶帝這才釋疑:“原來如此。”然而隨即轉憂,如果吳承鑒所言非虛,則英夷此番來犯,兵力竟比雅克薩之戰中俄國人的兵力還要多,戰力還要強。雅克薩之戰當時傾動了整個東北,英夷這場戰如果真打起來,廣東糜爛了可怎麽辦?
  再說了,如今國庫空虛,湖廣四川又在鬧白蓮教,如果兩相呼應,那可就是蔓延數省的大禍了!他城府不甚深,一念及此,不由得憂上眉梢。

  吳承鑒到了這時,才算偷空瞥了皇帝一眼,只見他眉目長得倒是清朗,然而一聞而怒,再聞而憂,全都寫臉上了,若是換了和珅,幾乎不大可能這麽容易被別人調動情緒,甚至牽著鼻子走,便對這個皇帝的能耐有了新的把握。

  他瞥了一眼之後,趁著皇帝沒發現,眼睛一轉與老太監對了一下,隨即又把頭低下來了。

  然後他才說:“皇上,臣不懂得國家大事,但知道一個情況,或許皇上可以參考。”

  “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