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七十二章 移師小/平津
  能想出天王蓋地虎這種注意的當然是王垕,實際上連那個密碼本都是王垕在接受輔國將軍的任命後,返回偃師整軍的時順手印出來的,在開戰之初便下發到曹軍上下。只是河東戰場距離主戰場較遠,十幾天前才送到賈逵手中。

  這個辦法一點也不聰明,甚至可以說是簡陋的,但它卻改變了歷史上絳邑投降的結局,也為河東戰場帶來了一絲變故。

  河東治所安邑,滿寵在十六天前便帶領五千京兆援軍抵達此處。

  除他之外,還有馮翊郡太守程昱及中壘將軍於禁的一萬援軍。再加上杜畿手中本就剩下的三千兵馬,安邑目前共有兵力一萬八千人。

  正常推算下,將近兩萬的兵力就算無法擊破郭援軍,前去救援絳邑也是足夠的。

  但負責河東戰局的滿寵只是派中壘將軍於禁帶中壘軍三千人前往聞喜布防,剩余一萬五千人每日加強訓練,卻遲遲不肯發兵營救絳邑。

  杜畿為此向雒陽連發了七道彈劾他的上書,可惜無一回復。

  就在賈逵識破祝奧計策並期待援軍不日將至的時刻,河東太守杜畿再次入中軍質問滿寵:“滿太守,你究竟怎樣才肯發出援軍?”

  滿寵正在和程昱商議練兵事宜,見杜畿又來了便解釋道:“伯侯(杜畿字),我前日便給你解釋過了,我軍多是新兵,戰力低下,不提高戰力如何是郭媛麾下五萬狼騎的對手?”

  杜畿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有自己的理由。

  “賈逵有出將入相之才,如今陷在絳邑生死不知,何其憾矣!且他是河東本地士族出身,范先、張固等本地士族擁兵自重,對待郭援的態度曖昧不明,如果我們不去救援賈逵,說不定整個河東都會投靠到袁紹的麾下。”

  滿寵聽到杜畿的說辭,先是點頭,後又搖頭:“伯侯言之有理,但主公對我的命令是不可隨意與郭援/交戰,盡量拖延時間,守住安邑這個三輔大門。如果我們隨便的去救援絳邑,極有可能會和郭援野戰。郭援自出仕以來,百戰百勝,未曾一敗。他這次帶來的五萬大軍中就有追隨他數年的精銳,其余也都是並州招募的異族兵,戰力強大,就憑咱們手中這些士兵恐不是其對手。”

  這些說辭滿寵早就和杜畿講過,但杜畿今天是一心想要去救賈逵,便道:“這些都是畏戰之言,如果覺得打不過便不去戰鬥,那我們何不一齊投降袁紹算了。袁紹在滎陽可是有五十萬大軍。司空才多少兵力,不也一直在努力退敵?”

  滿寵還是語態平穩道:“戰爭不止有意氣,還要考慮天時地利。雒陽有八關可守,但河東卻沒有這樣的地利。想要拖延時間,就只能在安邑之前的聞喜、絳邑層層布防。我來到安邑還是太晚了,現在就只能想辦法增強聞喜和安邑的防守,更遠的絳邑實在沒有辦法。”

  杜畿還想說什麽,卻聽鳳翔太守程昱言:“東垣地勢險要,且居高臨下,正好守著郭援的後路。如果一開始東垣不失,我們自然可以兵進東垣,圍魏救趙,威脅郭援的後方,那樣絳邑之圍自解。但可惜啊…”

  杜畿臉色一變,正是他一開始沒有估計到張白騎會攻克東垣,才導致河東戰場局勢如此的被動,此刻卻是無法再開口請求派出援軍了。

  就在大帳陷入尷尬的氣氛之時,有長安的使者帶著鍾繇的信件來了,滿寵三人連忙去迎接。

  信使一共兩人,都是滿寵認識的。

  一人是新豐縣令張既,出身鳳翔寒門庶族,家中殷富,為人有容儀。十六歲就在馮翊郡擔任門下小吏,後來屢次升遷,被郡裡舉為孝廉,但卻沒有前往京城入郎署為官。後來又被舉為秀才,任新豐縣令,他的政績連續數年都是三輔之地各縣之首,連曹操都聽說過他。

  還有一人名叫閻溫,天水郡西城人。他是剛結束的大漢第一次科舉考試的二甲第五名,也即是總成績的第十名。本在尚書台學習參政,但由於士族官員辭官而補充到京兆擔任郡中曹官。

  “德容(張既字)、伯儉(閻溫字),鍾先生有何書信送到?”

  張既從懷中拿出幾份帛書,將其中之一鄭重交到滿寵手中:“稟太守,鍾先生共有四份信件送來,這份是給太守的。”

  滿寵連忙接過信件,拆開火印仔細品讀,待看過後才道:“原來剩余三份書信分別是給郭援、馬騰、韓遂的。”

  張既點頭:“不錯。我與馬騰有舊,伯儉又和韓遂麾下閻行是族親,所以派我二人先來河東,再轉向西北送信。希望他二人能夠出兵幫助抵抗郭援。

  “郭援為鍾先生外甥,特寫信於郭援,希望他能退兵。”

  程昱不解:“河東與武威、金城不再一個方向,如何先來河東?”

  張既道:“韓遂、馬騰在會盟後便已東進,現就駐軍在安定附近。”

  安定就在河東的正西方向,中間隻隔著鳳翔郡,杜畿大驚道:“難道他二人接受了袁紹的調遣,打算從西面攻擊三輔嗎?”

  滿寵為他解釋:“鍾先生的信中提到了此時,司空大人已拜馬騰為征南將軍,韓遂為征西將軍,賜予兩人開府的權利,只要求兩人出兵幫助對抗郭援。但兩人行軍至安定便停下了腳步,態度不明,鍾先生這才寫信催促二人盡快進軍。”

  杜畿微微放心。

  程昱是個雷厲風行的作風,道:“既如此,你二人且休息一下,便立刻去安定吧。我們會找人將郭援的信件送往絳邑。”

  張既這便點頭,閻溫卻道:“馬、韓二人合軍一處,不需要派出兩個信使。不如就讓我去絳邑,我還能幫三位太守給絳邑縣令賈逵帶去隻言片語。”

  滿寵略一思索便同意了閻溫的提議,請求閻溫如果有機會見到賈逵便將安邑這邊的難處告知,並請求賈逵最少再堅守半個月。

  半日後,張既、閻溫各自出發,迎接他們的將是不同的命運。

  河東戰局還在僵持,王垕和偃師折衝府的府兵卻移師到了小/平津,這還要從那日袁軍攻城開始講起。

  話說王垕將收拾戰場的工作攬到手中,親自帶隊下城去收斂敵軍留下的屍體,揀回還能用的箭矢,重新挖掘陷阱,還順手救了七八十個傷重被拋棄又僥幸沒死的袁軍士兵,其中居然還有兩個百人將。

  這些運氣好的袁軍一樣被王垕安置在戰地醫院中。曹休等跟在曹仁身邊的曹氏、夏侯氏小輩有些不解,但曹仁卻認為王垕是真正的仁者,他日必能助曹操安定天下。

  但就在第二天,大河對岸的袁軍一大早便埋鍋造飯,到了辰時更有大約三分之一,也就是將近五萬的兵力突然離開營地向東,順著大河往上遊而去。

  曹仁得知消息連忙擊鼓升帳。他判斷袁軍分兵的目標是上遊百裡之外的小/平津,小/平津雖有守軍,但人數不到一千,恐不是袁軍數萬人馬的對手。

  小/平津是雒陽北方重要的渡口,也是雒陽八關之一,所以也可以稱為小/平津關。

  那裡地勢同樣險要,也可供大軍渡河。袁尚剛抵達孟津時曾分兵一萬攻擊小/平津,但被小/平津守軍擊敗。這隻軍隊又去河陽一代尋找機會,但同樣被河南這邊河陰一代的曹軍守軍擊敗。

  在那之後就再也沒有袁軍去進攻小/平津,而是一直在死磕孟津。

  現在敵軍突然分兵,曹仁不知他們的真實目標,便只能升帳商議派出一隻部隊前往小/平津駐防。至於河陰河陽一代,徐晃已經從相近的弘農出兵,帶驍騎營兩千人馬趕去布防,再加上那裡沒有大的渡口,不需要太過緊張。

  王垕帶法正、夏侯懋參加了這次戰鬥會議。

  曹仁屬意由樂進帶兵前往小/平津布防,王垕也不在意,但偃師折衝府右翼都尉法正突然道:“此次前往小/平津布防,請護軍一定交給偃師折衝府。”

  王垕沒有壓製手下的習慣,沒有任何表示。

  曹仁見王垕沒有異議,便問道:“偃師折衝府成軍時日較短,前日雖有子林布陣的神勇,可獨自作戰不同在孟津,你可確定能守住小/平津?”

  法正見王垕微微/衝他點頭,這才道:“小/平津只有偃師折衝府能夠前去布防,原因有三。

  “樂將軍麾下遊擊營善於打硬戰,我觀袁軍旗幟,其主力還在孟津,這裡離不開樂將軍和史將軍的神勇,此其一。

  “小/平津處河道較孟津這裡更為開闊,關隘前的河灘空地卻教孟津這裡狹窄,敵軍渡河不易,防守難度沒有孟津這裡高,偃師折衝府大多是新兵,正好適合演練守城的技巧,此其二。

  “天氣漸寒,敵軍分兵也是為了減少後勤壓力。我們偃師折衝府這次帶來了大量輜重,更不缺拉這些輜重的牲口,能夠最快速度前往小/平津,此其三。”

  曹仁滿意道:“既如此,偃師折衝府即刻前往小/平津布防。務必在三日內抵達小/平津,防止敵軍的突襲。”

  ————

  三國小知識:
  1、閻溫和閻行沒有關系,書中是我編的。

  2、小/平津關在孟津上遊還是下遊說法不一,本書中還是按照譚圖上標注算作上遊。

  順便說一下,小/平這個屏蔽詞真是害苦我了,這是加了多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