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小糧官》第九十七章 新學院祭酒
  書接上回。

  話說王府一日三喜,果真又是大宴三日方才罷休。王垕也順便又多請假三日,好好的摸了幾天魚。

  不過快樂的摸魚日子總是短暫的,當他返回到工作崗位一大堆工作早就在等著他了。

  還好,王垕向來是個擁有靈活底線的不要菲斯之輩,直接征召司馬懿和法正幫他處理政務。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當初可是曹操當著眾人的面讓他負責新學院和建立各級縣學、鄉學,征召法正是因為偃師有著完善的教育基礎。

  看,多麽完美的理由。

  順便說一句,他能找來司馬懿則完全是仗著地位高使喚人。

  咳.
  當然了,建立新學院這麽大的事情肯定還需要霸府和尚書台的幫助。

  現在雒陽朝廷若是想要執行什麽政策,首先要由霸府擬定詔書,在曹操檢查後送入皇宮給劉協蓋章,再送到尚書台執行。

  而霸府內部,如果曹操不在,或者詔書本就是曹操親自擬定,這個檢查的過程則是交給霸府唯一的長史,也就是王垕來進行。

  因此王垕擁有的權利在雒陽朝廷是可以排在前幾名的。

  比如三月初他草擬了一份大漢全部郡縣都要建立公共廁所,禁止百姓在隨地大小便的詔書,曹操隻隨便看了一眼畫過一個圈,基本上就不會再有人反對。

  劉協只是個圖章,到現在為止他就沒有拒絕過蓋章。尚書台在權力分割後更是只有執行詔書的職能。就算詔書上的內容尚書台官員不認可,也沒有辦法直接反對,該怎麽執行還是怎麽必須執行。

  有同學可能要問了,王垕才是霸府的第三號人物,怎麽會有這麽大的權利?

  首先郭嘉的軍師祭酒地位雖然很高,但這個職位相當於曹操的私人顧問,他還要參與一些軍事方面的祭祀活動。何況郭嘉的身體還不好,又執掌校事府,本就沒有多余的能力去處理政務。

  至於董昭,他長於謀略和軍務,主要負責幫助曹操處理軍務。他的官職軍師原來是和荀攸兩個人共同擔當,內部的軍務工作都是荀攸在乾,他一般都是外放。比如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就任命他為魏郡太守,協調前線各個戰場。但現在荀攸降袁,董昭一個人乾兩個人的活,更沒有能力去幹內政工作了。

  何況王垕還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大名,曹操也便安心將這麽重要的工作交給王垕。

  其實長史也只是千石的官吏,俸祿上和司直相同,但重要程度遠超司直。不過王垕寧願沒有這麽重要的位置。因為這個工作太累了,每日光處理的公文如果用竹簡來承載要有好幾車之多。

  這也是為什麽王垕抓住機會就一定要休息幾天的原因。

  正所謂歇的時候有多美,回來上班就有多慘。

  王垕看著裝了滿滿堂堂三間大房子的公文徹底崩潰,這才不要菲斯的找理由叫來司馬懿和法正幫忙。

  別說,司馬老賊和法小心眼就是好用,王垕吃著瓜喝著水不到三天就將積壓了七八天的政務就全處理完。就是把司馬懿和和法正同樣累的不輕,兩個人三天就瘦了好幾斤。

  他們還以為趕緊幫王垕這個家夥處理完政務就能休息了,誰知王垕後腳一道名叫《霸府行政改革策》的策論就送到了曹操面前。

  他在策論中闡明軍師、長史、各曹掾等職務工作勞動強度大,而國家的事物眾多,一個人就承擔這麽大的責任難免會出差錯。他提議設立新的職務來幫助霸府高級官員更好的完成手中工作。

  簡單點說就是:再不給老子配小弟,信不信老子不乾啦!
  這篇策論得到郭嘉、董昭等人的全力支持,卻把司馬懿和法正給嚇的不輕,兩人還以為他們以後就永遠都要來幫王垕打工了。

  王垕當然希望能夠這樣,但曹操是絕對不可能讓司馬懿、法正這樣的大才來給王垕當私人秘書的。

  人家司馬懿官職主簿,是霸府掌管文書工作的重要職位,相當於是曹操的筆。而法正更是親兒子曹丕的左膀右臂,怎麽可能這麽容易把兩個人交給王垕。

  於是曹操大筆一揮,同意了王垕的策,但要求他和董昭等人只能從即將開始的大漢第二次科舉考試中挖掘人才。

  還好王垕本就沒真的想把司馬老賊和法小心眼綁在身邊,欣然同意的同時找國淵走路子要來了這一次科舉考試的名單,準備提前“挖掘”一些人才。

  法正見終於沒他事了便準備返回偃師,可直到這時王垕才說出這次征召法正的真正來意,還拿出一大堆圖紙一股腦扔給他。

  法正展開圖紙隻隨便看了幾眼便怔住:“這是…”

  王垕一臉笑意,這些圖紙雖然按照後世的標準看還有些潦草,但絕對遠超漢末人的見識。

  圖紙中大部分都是王垕穿越之後想到的可能的各種發明,最後則是一整套建築設計圖,標注著大漢新學院的字樣。

  “我和大司馬已經商議過,新學院就建立在偃師折衝府,這是設計圖。偃師折衝府將從半軍事半農業的行政單位轉為一個兼顧軍事和研究性的機構,你將以右翼都尉的官職兼任新學院祭酒,則負責新學院的運作,馬鈞是你的副手。”

  法正不敢相信這個任命,這表示著曹操和王垕對他的絕對信任,而他進入雒陽朝廷還不到一年。

  王垕又道:“不要太過驚訝,子桓(曹丕字)還承擔行政方面的工作,他擁有對你的監督權。”

  法正直起腰,彈了一下管帽,整理袍袖,十分正式的向王垕行禮道:“屬下領命。我必幫助朝廷將新學發揚光大。”

  ————

  荊州,襄陽。

  劉表猶豫的看著眼前的兩份來自東西朝廷的詔書。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毫不猶豫的隻承認來自許都的詔書。

  但自從袁紹“受封”丞相,並擁有了“反賊三件套”後,劉表這個自稱大漢最後“良心”和“希望”的大忠臣還是難免有所猶豫。

  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一樣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且做得更加過分,誰知道那個所謂的什麽劉季是真是假。更何況袁紹也太心急了,就算他想篡位也沒必要這麽快就顯露出來吧。

  主簿蒯良看出劉表的猶豫:“主公,我們需要攻伐張羨的大義。我等均知主公一心為大漢操勞,但只有真正掌握足夠的領土和人口,才能想辦法為大漢留下更多希望。”

  鎮南將軍軍師蔡冒道:“主公,現在我軍每日在前線和張羨對峙,就在等主公的命令。張羨去年得了癘疫,如果不是他弟弟名醫張仲景恰好回到長沙,張羨就已經死了。但即便如此,張羨的身體也是大不如前,我軍只要發起進攻一定能夠攻克長沙,進而打通前往交州的大門。”

  劉表也微微下定決定,但他是擔心偏向許都後會讓天下人覺得他不對漢室衷心,便又道:“就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嗎?”

  章陵太守蒯越頓時明白了劉表的想法,他和兄長蒯良對視一眼,道:“我們可以學孫權小兒兩邊的詔書都接受。袁紹讓我們往北面增兵,我們就增,但隻將一些老弱之輩交給劉備,再命令劉備出兵進攻宛城。如果曹操發問,就說是劉備的私人行為,和我們沒有關系。

  “至於曹操詔書中要求的提供糧草,我們也可以答應。但不能是免費的,要曹操用真金白銀來交換,而且絕對不能以主公的名義,最好找一些地方豪強來承辦此事。如果袁紹問起,就說是民間自發行為。”

  劉表這才露出一絲微笑:“太好了,就按照異度(蒯越字)說的辦吧。”

  蒯良、蒯越回到家中,蒯良責怪弟弟道:“你當主公想不到你說的辦法嗎?他就是要我們先提出同時接受雙方詔書的提議,好保持自己一心為公的形象。”

  蒯越卻道:“我當然知道,但我們家和蔡家、黃家結盟於劉表,很多事情根本是逃不開的。”

  蒯良卻道:“那也應該讓蔡冒先說。”

  蒯越嗤笑道:“蔡冒性豪自喜,真有這個腦子嗎?他一階武夫能知道什麽。若不是蔡家勢力龐大,我們需要他們一同來壓製其他荊州大族,這種會議有沒有他都是一樣的。”

  蒯良內心其實也是這麽想的,但還是道:“蔡冒未必是真的想不到,他與曹操年幼時便是好友,雖然剛剛勸說主公為了公事應該繼續聽命於袁紹,但難免私下會有什麽小動作,還是要小心。至於其他龐、馬、向、習、楊五家,最近幾年頗出了一些不錯的子弟,若是願意聽命於你我,不如早早收入門內,以防外人說我們容不下英豪。”

  蒯越隻道知道了,可沒過多久便忘記了此事。

  ————

  三國小知識:
  荊州士族,蔡、蒯、黃、龐、馬、向、習、楊,出名的一共八家(有的說法中沒有楊,就算七家)。

  其中龐馬向習楊幾家的代表人物有:
  龐統,軍師中郎將,劉備入蜀時陣亡。

  龐林,龐統之弟,夷陵之戰隨黃權降魏。

  馬良,侍中,夷陵之戰敗亡。

  馬謖,丞相府參軍,街亭都,戰敗逃亡,處死。

  向朗,丞相府長史,因包庇馬謖被免職,過了數年起複為光祿勳,丞相死後升任左將軍,還因為以前的功勞被封亭侯。

  習禎,官至廣漢太守,病逝。

  習珍,零陵北部都尉,呂蒙白衣渡江,荊州各郡陸續投降,唯習珍死守零陵,戰敗自刎。

  楊儀,丞相府參軍,向朗罷官後轉丞相府長史,丞相死後怨憤劉禪不重用他,向費禕說了很多怨怒的話,被費禕向劉禪告發,罷官、發配。發配後依然上書誹謗,語氣措辭激烈,朝廷要捉拿他,為保全家人自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