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平蜀策
  司馬懿回到住處,久久的不能入睡。倒不是他真的信了什麽洪荒神話,哪怕王垕的故事再怎麽邏輯嚴謹,他也敢肯定那些都是假的。他只是心驚王垕不知在什麽時候就編造出來如此龐大的故事,而這僅僅是為了讓朝廷能夠順利的接收漢中。

  如此龐大的設定,這麽多的人物和法寶,頭緒如此紛亂,居然只是王垕在荊州接到詔書後的這一個月在路上隨便在腦海中臆想出來的。

  (王垕:那個…其實我只是個搬運工。)
  司馬懿不是不知道王垕的厲害,但這還是第一次感受到發自內心深處的恐懼。

  絕對不能和王垕對抗!
  朝廷上有這樣的心思縝密的人物,自己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爬到最高的位置了吧。

  不過也好,至少有他在,朝廷…不對,曹氏一定是最終獲得勝利的一方。

  第二天,王垕突然發現司馬懿乾事的熱情十分高漲。他想了一下,雖然不知發生了,但這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張魯、張衛和閻圃明顯有些信了王垕昨天“創作”的故事,似乎真的以為天上存在仙人。

  對於這種修道把自己修成傻子的人,王垕向來都是很喜歡的,因為真心好騙。

  比如王垕剛剛告訴張魯朝廷很可能會封他的五個兒子都為列侯。結果下午朝廷宣召的使者就來到漢中,宣布封張魯五個兒子、張衛、閻圃為列侯。

  眾人都十分驚訝,張魯卻覺得理應如此。他認為這是王垕能掐會算,說不定年輕時還獲得過仙人的指點,完全沒想到可能是王垕接到了校室府的密報。

  隨著朝廷使者來到漢中的還有一百多名從司隸各地抽調的官吏,領頭者正是徐庶、法正、孟達的好友,第一屆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名,孫山。

  孫山這兩年的經歷雖然沒有幾位好友那般耀眼,但也憑借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連續高升,現在已經是一個中等縣的縣令了。

  王垕在襄陽接到詔書後就寫信給徐庶,希望徐庶能推薦一個工作踏實,但和司隸士族關系一般的官員來漢中輔助他工作。

  徐庶便給王垕推薦了孫山。

  於是孫山便從一個六百石的普通縣令被平調為漢中長史。他名為長史,實際上是代理漢中太守的職務,好好乾上幾年,未必不能轉正。

  其他各級官吏也都準備妥當,前線暫時也暫時沒有戰事,朝廷正式開始接管漢中。

  由於張魯對王垕的工作十分配合,不到五天時間這些朝廷官吏就完成了戶籍、錢糧、檔案等政務交割。

  孫山也在工作中發現了一些漢中本地有才能的祭酒甚至治頭大祭酒,在詢問王垕的意見後將這些張魯麾下宗教頭頭轉為了朝廷官職。

  張魯見漢中政權平穩過渡,也就不再留戀這裡,帶著一大家子人便要跟隨第一波移民前往司隸。

  臨行前張魯拉著王垕的手道:“王長史大才,更與我教關系密切。待長史回到司隸定是還要和長史徹夜長談。”

  王垕欣然答應,目送張魯一家離開,心底覺得張魯似乎有什麽地方搞錯了。但他轉念一想卻又笑了起來。他給自己“找”的老師是太平道首領大賢良師張角。太平道和天師道都是道,這還不算關系密切嗎?
  想到這裡,王垕笑了起來。

  司馬懿最近幾天一直在暗中觀察王垕。

  為什麽王垕一個豫州人會愛吃茱萸?
  為什麽王垕總是感歎如廁不便?

  為什麽王垕睡覺的時候喜歡面朝右側?
  為什麽王垕在地方上從不要士族送上的男女陪侍?
  為什麽王垕酒量驚人,千杯不倒?
  這些平常不過的舉動在司馬懿眼中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深意。

  比如現在,司馬懿觀察到王垕突然神秘發笑,心底不由得就是一驚。

  他要幹什麽?
  司馬懿想了好半天都想不到王垕究竟因何發笑,只能慨歎:“看不懂他,我真是看不懂他。”

  張魯走了,王垕終於名正言順的代表朝廷治理漢中。

  雖然他還是一個霸府的小長史,但再沒有人敢反對他的命令。

  不過王垕卻有些迷茫:“我後面該乾點什麽啊?”

  倒不是他一點主張都沒有,主要是漢中如今文有孫山,武有馬超,他一時間真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麽。

  還好司馬懿為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平蜀策?”

  王垕拿著一份計劃書有些驚訝,“這是你做的?什麽時候的事?”

  司馬懿站起身向王垕行禮,態度極其恭敬:“只是最近小小的做了一下,和長史比起來算不得什麽。”

  王垕心道:“我也沒幹什麽正事啊?”

  當然他可不會這麽說。

  “嗯,很好。仲達,你已經有了一個謀士最基本的思維方式,我看好你,我決定繼續好好的歷練你。”

  司馬懿前面聽著還挺高興,聽到最後一句他的PDST差點就犯了,隻覺得王垕又要想辦法逼他乾活。

  “多…多謝長史大人。”

  王垕沒有發現司馬懿的症狀,他的注意已經投入到司馬懿的平蜀策中。

  不得不說司馬老賊就是有辦法。

  自古以來,攻蜀都是一個難題。當年光武帝攻蜀都被暗殺死了兩員二十八將。現在朝廷雖佔據漢中這個橋頭堡,但想越過艱險的蜀道,直達成都還是難度不小。

  司馬懿另辟蹊徑,不按照以往的正常思路來進攻蜀地,大膽的提出了一個基建攻蜀的計劃。

  簡單點說就是利用雒陽手中產量越來越多的建築工程產出先從長安修一條大道連同漢中,再修一條大道從漢中直達成都。

  當然修第二條道路肯定會遇到敵人的阻攔,但反正路都已經修過去了,來自司隸的源源不斷的補給也就能方便運達,一路用大炮轟過去就是了。

  要說有什麽缺點,就是司馬懿的這個計劃很有荀彧的特點,動不動就是十年起。

  若是完全按照他的計劃一步步推到成都,還真的至少需要十年。

  其實這是司馬懿故意的。他知道王垕舍不得司隸的家人,曹操也不會讓王垕在漢中修十年路,若真的照這個計劃執行,最好的人選就是他司馬懿。這個平蜀策完全司馬懿是給自己準備的。他再也不願擔驚受怕的留在曹操身邊,也不願被王垕各種抓壯丁。他是真的希望能有一片能讓自己縱情發揮的空間。

  主簿的官職雖好,但還是自由更加的美好。

  可惜…

  王垕還是看出了他的野心…

  …

  當然沒有啦,王垕只是覺得十年太慢,隨手修改了一部分司馬懿的平蜀策。

  比如所有建材不需要從司隸轉運,那樣多浪費運力啊,直接在漢中建廠製造不好嗎?

  還有為什麽非要等長安至漢中的道路修完再去修奔成都的道路,可以兩邊一起修嘛。

  若是怕敵人過來騷擾可以在工地周邊建一些碉堡之類的防禦工事,說不定還能消耗敵人的兵力。等蜀地攻下,這些堡壘還能當做驛站使用。

  等等等等,王垕只是小小的改了一點點平蜀策的內容,司馬懿就完全認不出這篇自己洋洋灑灑書寫了幾千字的大作了。

  王垕還教訓他道:“下次再寫計劃書要實際一些,將各種情況都考慮清楚,不要過度堆砌大量無用的形容詞,沒用。”

  司馬懿:“……”

  王垕見司馬懿情緒有點低落,又道:“你的這個策略很適合在天下施行。朝廷計劃最近的基建計劃還是有些過於保守,若是像你的平蜀策一般在涼州修兩條東西向的主乾道,定能幫助朝廷牢牢的將涼州掌握在手中。等等,是不是南陽那裡也應該開始修道了,如此一來南陽再遭受攻擊,司隸就能及時救援。唔,這麽想的話向北修道似乎也很有用啊,等進攻並州就容易多了…”

  司馬懿沒有聽到王垕後面的話。他隻覺得自己又被看穿,正在為此生可能都無法逃脫王垕的魔爪而感到悲傷。

  還好一篇戰報將他們二人喚會到現實之中。

  “益州軍十萬抵達漢陽。”

  ————

  漢中郡,漢陽。

  劉璋和劉表有點類似,不是一個喜歡親自帶兵出征的主公。當年若不是他性格溫良,作為托孤大臣的趙韙也不會看上他,將他舉為益州之主。

  後趙韙叛亂,雖然很快劉璋就在龐羲等人的幫助下平定趙韙的叛亂,但那次叛亂還是對益州百姓造成很大的傷害。

  趙韙沒有看錯,劉璋真的是一個性格溫良之人,他認為百姓遭受不幸都是自己的責任,多次減免百姓的賦稅和勞逸。但這一切都只是杯水車薪,益州士族牢牢把持了益州的土地和人口,還不停的發起叛亂。益州想要恢復必須徹底壓製這些不停叛亂的士族。

  所以劉璋就重用劉焉留給他的東州派,還招募那些被益州士族迫害的各族土人、山民為兵,近兩年益州政權才逐步穩定下來。

  但劉璋還有一個心結——佔據了漢中張魯。

  劉璋十分不忿於張魯的發家,他能有如今的地位完全是他父親劉焉看得起他。

  張魯的母親十分美麗,迷惑住了劉焉,劉焉這才會派張魯去漢中。結果劉焉一死,張魯就叛變了。

  劉璋殺了張魯的母親和親人泄憤,但這也無法補償益州失去漢中的威脅。

  現在,是時候終結者一切了。

  ————

  三國小知識:
  今天講一講“老實人”劉璋。劉璋在各類遊戲中的數據更慘,但他統治益州的時間其實一點都不短,從194年到214年,足足20年時間。但歷朝歷代各色人物對劉璋的評價都十分一般。其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如推他上位的趙韙的看法一般:劉璋性格溫良,或者說:這就是個弱雞。

  不過益州在劉璋統治的過程中獲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定,這對處於亂世的百姓來說是一件好事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