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零八章 連中三元
  話說那日王凌出了舉試考場便知道自己考砸了,堂堂會試第二很可能連殿試都無法進入。

  好不容易挨到放榜的那一日,果不其然,舉試上榜者二百四十七人,最後一名正是前面會試的第二名,太原王凌。

  面對周圍朋友的誇讚,王凌隻覺得臉上發燙。

  原來那日自覺考砸了的王凌第一時間並不是去找蔣乾決一勝負,而是趕忙找到了好友司馬老賊,請求老賊幫他想辦法。

  司馬懿知道徐庶是正人君子,郗慮也是油鹽不進,只能偷偷找到因沒有秘書幫忙而工作總也做不完的王垕。

  司馬懿希望以幫王垕處理政務五天為條件交換好友王凌能夠進入殿試的資格。

  正因為沒有找到胡輔而遺憾的王垕得知司馬懿的請求大吃一驚,雖然他的道德標準相當靈活,但這件事還是太過超出他的想象。

  更改代表朝廷最高榮譽的科舉考試的成績,那可是要冒著巨大的風險才可能做成的大事啊!

  才五天也好意思開口?
  得加錢…

  最終,司馬懿咬著牙答應幫王垕處理十天政務,王垕這才勉為其難的看在司馬懿的面子上決定幫一幫王凌。

  王垕找司馬懿要到了王凌的字跡,以視察工作唯由找到了徐庶、郗慮,熱情詢問兩人用不用幫忙。

  兩個老實人還真的以為王垕是來幫忙的,但他們有著很高的道德底線,拒絕了王垕的好意。

  王垕沒有辦法,只能看著兩人不停的判卷。一連看了兩日,他終於找到一張和王凌字跡一模一樣的試卷。

  但問題是這張卷子已經由徐庶判過,王垕心道難道要爽約?可司馬老賊的“錢”都收了,這兩天都是司馬懿幫他在處理政務呢。

  王垕心上一計,故意拿著王凌的試卷去問徐庶:“元直,你覺得這個考生如何?”

  徐庶隨便看了一眼便道:“還行,就是前面有些題目小錯誤太多,後面幾道大題也回答的中規中矩,但文風頗為優美,整體算是不錯。我和郗慮都認為這人能排在三十名前後。”

  “三十啊,會不會…等等!三十?”

  王垕登時一愣,仔細的將王凌的試卷看了一遍。

  徐庶不知出了何事,便問道:“長史大人,可是此人的試卷有什麽不妥?”

  王垕看完王凌的試卷便微微搖頭,可聽了徐庶的話又立刻瘋狂點起頭來。

  徐庶、郗慮二人更加驚愕,拿過王凌的試卷前前後後的觀看就是沒找出問題。

  原來王垕思索若是回去告訴老賊給“考砸了”的王凌走後門弄了個三十名,老賊定是不信,隻覺得王凌本就應該是三十的名次,便會怪罪王垕坑了他幾日,後面說好的再代替王垕處理幾日政務也就沒有了。

  “咳咳。”

  王垕清了清嗓子,吸引徐庶、郗慮的注意:“此人雖然才學不錯,行文也算流暢,見識也不錯…哦,那道軍略題答的也挺好…那個…但是…哦,我想到了,這人在答題中藐視漢室。”

  “什麽!!!”

  大漢忠臣徐庶連忙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王凌的試卷卻還是沒有找到什麽藐視漢室的言論。

  王垕指著其中一題道:“這裡,這題明明是問事物一體兩面的辯證關系,他卻扯了一堆陰陽五行學說,分明是在內涵五行始終說,意圖證明漢室將被取代。”

  徐庶查看了王凌的答案,覺得似乎並不是王垕說的意思,但王垕向來為人做事讓人捉摸不定,便隻道:“也許如此,但因為這一點而定這位舉人藐視漢室,是不是有點過於嚴厲了。”

  郗慮和徐庶不同,來做官就是為了出名,心裡也沒將大漢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上,和稀泥道:“既然如此,就還算這名舉人上榜,但將他改為最後一名。等到殿試再看他的答題中還有沒有類似的說法,來觀察他的心意。”

  徐庶還是遊移不定,但王垕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拍板道:“就這麽定了。”

  他也不給徐庶反應的機會立刻溜之大吉,回去告訴司馬懿事情成了,王凌將是舉試上榜者最後一名。

  等到了放榜前揭開名字的時候,徐庶見被改為最後一名者居然是王凌,有心將他改回三十名,但想到王垕此舉定是有什麽大的說法,結合之前他將蔣乾會試最後一題貼的滿城風雨的舉動,說不定就是為了敲打士族,便也沒有聲張。

  回到現在,王凌見自己真的如司馬懿所言是舉試上榜者最後一名,心中慚愧不已,和相熟之人道了一聲身體不適便回到了住處。

  等到了轉天,他才得知科舉考試第二輪舉試第一名中元果然還是蔣乾,歎道:“我還總是說蔣乾是小人,卻沒想到自己以小人的舉動通過了考試,是真的的小人啊。”

  於是王凌走出家門,備齊禮物,在那些士族舉人不可置信的眼光中探視蔣乾病情。

  過了一整天,王凌才離開蔣乾的住所,對那些還在等待的士族舉人道:“沒離開太原前我還以為除了司馬仲達,天下間我當為第二,現在看來,天下間真正的英豪應該就是蔣子翼那樣的人物了吧?我不如他啊。大家都是這一次科舉同榜的考生,以後在朝中為官本應相互扶持,考場上的事情就這樣讓它過去,大家都散了吧。”

  說完,王凌也不理那些士族舉人怎麽奇怪,獨自返回住所苦讀起來。他不知,蔣乾此時卻在連呼僥幸。

  原來這兩日蔣乾的病情已是好了不少,但因懼怕惹了那些士族卻是連門都不敢出,榮得中元一事還是其他人告訴他的。

  這時王凌就找上門來向蔣乾認錯,但究竟是什麽錯卻是一句也不說。

  蔣乾何等擅長察言觀色,悄悄問出王凌的考試排名便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王兄,你我是同一榜的考生,都進了殿試,他日同朝為官,本應相互扶持,考場上的事情就這樣讓它過去吧。我知道你的才乾,你也知道我的能力,咱們一起努力再造大漢。”

  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
  原來王凌這廝和其他舉人說的話是學的蔣乾。

  蔣乾這句話一說出來王凌險些流下眼淚。他這幾日都在因自己托關系作弊“才”獲得殿試資格而感到羞愧,來見蔣乾本也是出於一種想要補救的心裡。結果蔣乾不計前嫌,對他好言相勸,王凌頓時覺得是自己小覷了英豪,向來隻站在士族的立場上看事,卻從未站在天下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這才最終和其他士族舉人說了一番和蔣乾類似的話語。

  說回蔣乾,自從王凌走後,又開始有士族前來送東西,還邀請他去赴宴。

  蔣乾這次卻是學乖了,東西照收,但宴會卻是不去,隻道殿試在即,要努力看書學習。

  就這樣等了幾日,終於到了殿試的日子。

  蔣乾這次沒再表演恃才放曠,而是改為禮賢下士,拉著舉試最後一名王凌的手在考場外親切的說了好半天話,又將王凌感動的險些落淚方才作罷。

  今年的殿試還是三道題。

  第一題依然是無關緊要的詩賦題。

  第二題為曹操出的西征策。

  第三題是漢帝劉協提出的天命論。

  蔣乾坐在第一位心底道了聲果然,原來又有題目被他押中,而且一次就押中兩題,還是最重要的後兩題。

  臥床那幾日蔣乾無所事事,便開始思考(猜測)這次殿試的題目。

  結合大漢現在外有偽帝,周圍又全是強敵的情況,他大膽猜測。漢帝劉協的問題一定和兩個漢室有關,不是天命就是人心。曹老板的問題也一定和去年一樣是軍略題,但司隸周邊都是強敵,若是主動出擊,方向唯有涼州!
  就這樣,病懨懨的蔣乾依靠在兩個美人的懷中做出了幾篇策論。

  回到殿試之中,一表人才,帥的快和袁尚一分高下的蔣乾坐在第一的位置,輕飄飄的拿起筆,如蛟龍入水一般流暢的連續做出三題,總用時還不到一個時辰。

  蔣乾在行禮後輕飄飄的離開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曹老板都驚了,隨手拿起案幾上蔣乾的試卷一邊看一邊點頭。

  他還將試卷遞給劉協,劉協看到蔣乾在天命論中將他比做文景、光武,微微臉紅之余也覺得此人真是大才。

  於是考試還沒結束,劉協便禦口真言:“此次科考,狀元者必是蔣子翼啊。”

  其他考生都驚了,難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真的這麽大嗎?
  曹操輕咳了幾聲,提醒劉協考試還沒結束。

  劉協也知語失,連忙命人將蔣乾的考卷放了回去,糊上名字等待判卷。

  但皇帝都開口了,判卷的徐庶、郗慮還敢不給蔣乾狀元嗎?

  敢!
  徐庶、郗慮得知劉協之言當場發誓定會秉公判卷,為大漢選出一個眾望所歸的狀元郎。

  但等判完卷,兩人卻不得不同意,蔣乾的答題真的是有理有據,相較其他考生強了不止一籌,便還是將大漢第二次科舉考試殿試狀元還是給了蔣乾。

  蔣乾也以連中三元的大名聲響徹天下。

  那麽蔣子翼能不能繼續出名,進而完成自己封妻蔭子的偉大夢想呢?咱們下回分解。

  ————

  三國小知識:
  今天說回蔣乾,《江表傳》中形容蔣乾“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派九江蔣乾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蔣乾確實去了,和周瑜一同吃住玩了幾天,見無法說服周瑜便回去向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這其中根本沒有所謂的盜書之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