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一章 三國時代初章
  天啟元年(公元209年),一場世紀大瘟疫再次爆發了,百姓們將它叫做“傷寒”。朝廷不斷接到各地大量疫情奏報,有的村莊人口幾乎全部死亡,地方官不敢怠慢,急忙上報朝廷。

  這些患者往往高燒喘息,氣短而絕。發病急、死亡率高,身上有血斑。

  其實瘟疫橫行不是在這一年才突然出現的,而是伴隨整個建安年間的流行病,只是在這一年集中大爆發。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瘟疫大流行,魏、晉、吳三國都不約而同的停止戰爭,開始集中精力防控這場瘟疫。

  李應在長安城中,焦急的踱著步子,底下群臣一個個唉聲歎氣,連續四、五天的朝會始終研究不出防控瘟疫的有效方法。

  賈詡思忖再三,還是上前說道:“如今之際,瘟疫橫行,臣看只能將患病之人集中關押,阻斷瘟疫傳播通道,還要發出政令,嚴禁百姓集會,各地分區嚴控。如此或許可以防控住瘟疫傳播。”

  蔡邕聞言,說道:“若像文和所說,那些患病之人豈不是只能等死了。”

  張文向前說道:“那總比所有人都死在瘟疫之下要強吧。”

  蔡邕還沒開口,法正向前說道:“陛下,瘟疫橫行不是一兩年的事了,今年大規模爆發,臣看一定事出有因,應當查清傳播源頭。從源頭上撲滅瘟疫。”

  蔡邕聞言說道:“孝直說的在理,臣也以為應當如此。”

  馬良聞言說道:“臣以為應當集結全國名醫,集中診治,破解瘟疫,方才是上策。”

  陳宮、李平(李嚴後改名李平)、董和、秦宓等文武百官各持己見。

  李應怒喝:“好了,朕已經決定了,此事不能再拖了。即日起,辦三件事:第一,各級官府立即在個郡縣設置隔離所,用來安置患病之人,此事嚴令執行,賈詡全權負責;第二,招募全國范圍內所有藥師到長安集結,由官府按照輕重緩急分配人手支援各地,此事由張文負責;第三,設立禦史台,下轄九道巡查禦史,巡查全國防疫實施,此事由法正負責。另外再撥出二十萬兩黃金,五十萬石糧草作為此次防疫儲備。務必要在年底之前遏製住瘟疫傳播,讓百姓過上一個安定、祥和的新年。”

  “諾。”眾人紛紛領命而去。

  朝會之後,李應回到張霞寢宮。張霞得知李應到來,於是趕緊命禦膳房準備吃的。

  不一會,六菜一湯就上齊了。李應拿起筷子,躊躇片刻,而後又將筷子放下。

  張霞見此,問道:“是不是遇到什麽難事了?”

  李應歎息一聲,說道:“朕剛剛建國,就遇到了瘟疫大流行,眼下全國各地緊急送來奏章,有的縣城已經十室九空,你說朕如何還能吃的下飯。”

  張霞聞言,說道:“臣妾倒是聽說過瘟疫流行之事,不過沒想到已經這麽嚴重了,朝堂之事,臣妾不便多嘴。只是公父、公婆還在隴西,是不是接到長安來避一避。”

  李應聞言,猛地一拍腦袋說道:“是啊,朕怎麽把這茬給忘了,朕明日就派人去接父親、母親,這一次說什麽也得把他們二老接來。”

  張霞見此說道:“陛下還是先吃飽肚子吧,不然自己餓垮了,還怎麽處理朝堂大事。”

  李應聞言,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張霞見此說道:“慢點吃,又沒人和你搶,哎,你這軍營養成的狼吞虎咽的毛病啥時候能改掉。哪有個帝王之相。”

  李應衝著張霞笑了笑說道:“嘿嘿,又不是在朝堂上,端著那麽累幹啥。”

  張霞掩嘴噗嗤笑出了聲來,隨後又一本正經的說道:“你一會吃完了,去琰兒妹妹那去過夜,這麽久沒見了,不能老是臣妾霸佔著你。”

  李應聞言,放下筷子,抹了抹嘴,又端起湯水喝掉,之後說道:“你這是要攆朕走啊,這麽久沒見,你不想朕啊!”

  “不想。”張霞口不應心的說道。

  李應聞言,好笑的看著張霞說道:“你不想朕,朕想你還不行。今晚哪也不去了,就在這過夜了。”

  ……

  一個月後,全國的疫情終於有所好轉,在各地官府的堅定貫徹下,除了個別地方還有少部分瘟疫外,大部分地區得到了控制。李應不由得感歎,還好是在人員流通量不大的古代,要是放到現代,一個月是斷斷難以控制住瘟疫流行的。

  這一日,馬良急忙來見李應說道:“陛下,臣已經查清了,此次瘟疫大流行是由牲畜身上傳播給人的,臣請命將所有患病的牲畜宰殺焚燒,另外因瘟疫致死的百姓屍首也應該全部采取火葬,這是臣擬定的奏章。”

  李應接過奏章看了一眼,而後遞給馬良說道:“你即可將奏章報給賈詡,由他擬定具體事宜,而後讓他報給法正審核之後,再交給朕禦批,朕會讓張文立即實施。”

  馬良聞言,說道:“諾。”

  此次突發事件,讓李應覺察到原有的行政體系的缺點暴露無遺,這個國家急需一整套新的行政體系。不然像這種朝堂之上嘰嘰喳喳,卻始終無法形成統一意見的現象還會困擾李應。可是要對舊的體制改革的突破點又在哪呢?
  卻在此時,張繡來到李應身邊,拱手說道:“陛下,石寬將軍護送太皇、太后回到長安,如今已到北宮門外。”

  李應聞言,趕忙說道:“快,快帶朕前去。”

  “諾。”張繡應道。

  李應一路小跑來到北宮門外,果然見到李言和薑源肅立在門外。張霞此時正帶著蔡琰、等后宮眾人迎接。

  李應一路跑來,氣喘籲籲的,急忙來到李言身邊說道:“父親、母親終於肯來長安了,孩兒不孝,離家征戰二十年都不曾回家探望。”

  李言卻一把抱住李應,而後說道:“某也沒想到,某的孩兒有朝一日能成為帝王。”

  一旁的薑源則拉著張霞來到李應身邊說道:“孩兒,二十年沒見,你瘦了不少。”

  李言看著李應說道:“瘦是瘦了,可是更精神了。”李言隨後掃視了眾人一眼,問道,“子瑜,你妹妹呢,那個碎妮子沒來?”

  話音剛落,李玉兒急忙擠到前面,拉著薑源的胳膊,然後對著李言說道:“父親偏心,這麽半天才想起女兒。”

  薑源聞言,笑著說道:“你父親一路上都在念道你呢,還不停的問石寬將軍,你在長安過得好不好。你個碎妮子還埋怨你爹。”

  李應隨後將李言、薑氏安排在長樂宮內居住,長樂宮原本就是太后的居住場所,作為西漢三大宮殿之一,自然氣派不凡,可是老兩口過慣了山野的生活,如今在這偌大的宮牆之內反而很不適應,幾次三番的想要搬出來住,李應卻是不允。

  時間過得飛快,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新年了,這是李應稱帝以來的第一個新年,長安的街頭巷尾充滿著節日的氣息,未央宮、長樂宮內都被裝扮的喜氣洋洋。

  這一日,李應處理完奏章,換上一身富貴公子的錦服,準備去長安的街頭巷尾去感受一下百姓們的節日氣息。

  張繡看著李應這一身打扮,不由得笑著說道:“陛下這是準備微服私訪啊?”

  李應聞言,踹了張繡一腳:“要你小子話多,快去換衣服,與朕一同前去。”

  李應與張繡二人策馬來到街頭,心中憧憬著熱鬧的街市和喜氣洋洋的百姓,可是一路走來,見到的卻只有宮牆樓閣,一直到傍晚時分,來到城北的街市才看到了稀稀疏疏的行人,以及雜亂無章的民居,李應翻身下馬,來到一處茶館之中,店主見來人衣著富貴,趕忙向前招呼:“客官是外地來的吧,吃茶還是住店?”

  李應疑惑的看著店主問道:“你怎知我等是外地的?”

  店主好笑的看著二人:“看您二位衣著華貴,一看就是富貴人家的公子,這長安城裡的富貴人家都住在城南,離這隔著老遠,輕易不會到北城來的,只有外地的客商和士子才會光顧我這裡。”

  李應聞言,笑了笑,而後說道:“那麻煩店主給我二人來一壺好茶,再上兩三盤點心。”

  “得嘞,兩位客官稍等。”店主趕忙說道。

  張繡此時還站在一旁,李應隨即讓他坐下,一同喝茶。

  不一會,店主將茶水和點心上齊,店主剛想走,李應叫住店主說道:“我看你知道事挺多的,能不能給個面子,坐下飲一杯茶水。”

  店主聞言猶豫了一下,隨後說道:“也罷,這個時候也不忙,就陪客官嘮會。”

  李應隨即為店主倒了一杯茶水隨後問道:“店家貴姓?”

  店主聞言,拱手說道:“不敢當公子如此,小人姓周,名叫周乾,關中人士。”

  李應說道:“哦,店家是本地人,這長安大大小小的事,想必都知道吧。某有一事請教店家。”

  周乾聞言,趕忙說道:“您還真問對人了,這長安城大大小小,沒有咱不知道的。”

  李應聞言,說道:“某想問問怎麽這臨近過年了,街頭巷尾卻沒有多少行人呢?周圍也感覺空蕩蕩的。”

  周乾聞言,警惕性的看著李應說道:“您是做什麽生意的?”

  李應說道:“某是涼州販馬的客商,祖上是隴西郡人。這是第一次替父親到長安販馬。”

  周乾聞言,說道:“哦,原來如此,公子有所不知,這長安不比別的城池,你去南城看看,到處都是宮牆樓閣,長安看著挺大,其實多數都是皇家的宮殿,剩下的土地寸土寸金,一般的平民哪能住的起,所以城裡人口並不多。哎,您要販馬可以到西市去,那地方可是經常有好的買主的。”

  李應聞言道了一聲謝,當下付了茶錢,隨後轉身離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