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六十九章 隆中論天下
  一個月後,冬季的第一場大雪到來。

  新野城內,劉備皺著眉頭,來回踱著步子,關羽與張飛一同來見劉備,本想與劉備借此機會飲酒縱歌,卻見劉備這副模樣。

  關羽不解的問道:“大哥為何事而愁?”

  劉備見到關、張二人,看著二人說道:“你們來的正好,某正愁大雪封山,無法去尋臥龍先生,我等兄弟,明日一早再去拜訪臥龍岡,此次一定要請臥龍先生出山。”

  張飛是個急性子,聞言喊道:“大哥又去尋那個臥龍做甚,上次就吃了閉門羹,一個書童都慢待我等,還要上門自討沒趣,不去。”

  關羽捋著胡須,閉目養神,既不反對,也不支持。

  劉備見此說道:“不可胡言,我等顛沛流離十數載,屢戰屢敗,原因為何,就是因為沒有大才,沒有通盤謀劃,徐庶大才,卻棄某而去,他舉薦的人,豈會是碌碌之輩,某主意已定,定要請臥龍先生出山。”

  關羽聞言,拱手對劉備說道:“大哥不要責怪三弟,三弟向來口無遮攔,臥龍先生是要尋訪,可是如今大雪封路,不如等積雪退去,再去不遲。”

  劉備卻是堅定的說道:“人才不是野菜,等著你去山裡挖,遲則生變,再說大雪難行,方能顯示我等兄弟誠意,你等若是不去,某自己去。”

  關羽、張飛紛紛拱手說:“願隨哥哥前往。”

  第二日一早,劉備就早早的起身,帶著關、張,一行三人冒著大雪二次尋訪隆中。

  書童見門外來客,趕忙出門迎接,對劉備三人說道:“將軍又來尋我家先生了!將軍來的不巧,先生還未回來。”

  劉備聞言滿臉失望,正要轉身離開之時,草廬之中走出一位老者,身穿青衣道袍,急忙喊住劉備:“劉使君且慢,冒雪而來,可否到草廬一敘,某備有溫酒為使君驅寒。”

  劉備回身,見到老者說道:“恭敬不如從命。”

  來到草廬之中,眾人皆入座,劉備卻是四處掃視著屋內,將草廬雖是簡陋,但是卻是家具齊全,屋內也是寬敞的多。

  老者為劉備斟了一壺酒,隨後說道:“某乃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乃是諸葛孔明的朋友。”

  劉備聞言,趕忙行禮說道:“原來是水鏡先生,先生既是臥龍先生朋友,必定知道某為何事而來,懇請先生出山相助。”

  司馬徽卻是笑著說道:“劉使君求賢若渴,可到某這般歲數,確實無心功名利祿,還望使君見諒。”

  劉備聞言歎息不已。

  司馬徽見此說道:“劉使君不必如此,孔明卻有大才,使君若得孔明相助,必可成就一番大業。”

  劉備隨後與司馬徽暢談天下大事,劉備深感司馬徽見識卓越,再三邀他出山,卻被司馬徽委婉推辭。

  又過了二個月,初春時節,劉備又帶著關羽、張飛帶著一整車的禮物,三次尋訪隆中。

  書童遠遠的瞧見劉備三人,剛忙在門口等候。

  劉備見此急忙問道:“臥龍先生在家嗎?”

  書童趕緊說道:“先生昨日剛回,與老友吃酒,還在草廬酣睡。”

  劉備聞言大喜,當下來到草廬內外,卻肅立在門外,不肯進入。

  張飛見此說道:“大哥,孔明在屋裡,大哥怎的在內外等候。”

  劉備說道:“孔明先生未起,我等怎可打攪。”

  張飛還想說話,被一旁的關羽拉住,三人隻得站在內外等候。

  中午時分,諸葛亮才悠悠醒來,書童趕忙來報:“先生,劉備在屋外等候多時了。”

  諸葛亮聞言問道:“他在門外站了多久了?”

  書童趕忙回道:“回先生,三個時辰了。”

  諸葛亮聞言,起身穿衣,隨後看見劉備,趕忙行大禮說道:“實在對不住,讓劉使君久等了,快快請屋內說話。”

  劉備聞言,留關羽、張飛在屋外等候,自己獨自進入草廬之中。

  書童趕忙為二人上來茶水,隨後退下招待關羽、張飛二人。

  此時屋中只有劉備與諸葛亮二人,劉備拱手對諸葛亮說道:“某聞知孔明懷有大才,備三次來訪,二次不曾見到先生,今番相見,懇請先生出山,與某共圖大業。”

  諸葛亮端起面前茶杯,一飲而盡,隨後為劉備斟了一杯茶水,說道:“敢問劉使君志向何在?”

  劉備聞言,知道諸葛亮在試探自己,隨後整理了一下衣裝,神色莊重的說道:“漢室衰微,群雄紛爭,天下諸侯各自列土分疆,國將不國,備乃中山靖王之後,世受皇恩,畢生所願,掃平天下,匡扶漢室,重現大漢盛世之景象,為此,縱然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諸葛亮卻是擺手說道:“漢室早已名存實亡,匡扶漢室,癡人說夢,劉使君莫非看不清這天下時事。”

  劉備眉頭緊皺,許久才開口說道:“大義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山川可移,吾心不變。某自知匡扶漢室定然千難萬難,備顛沛流離十數載,依舊堅定信念,望先生教我!”

  諸葛亮聞言,趕忙起身,拱手說道:“劉使君見諒,方才所言乃是試探使君之心是否堅定,若無恆心,某出山又有何益處。此時已知使君之志,感劉使君三顧茅廬之情,某願效命於主公帳下。”

  劉備聞言大喜,當機扶起諸葛亮,說道:“孔明來投,某已得十萬大軍,此番功成一半。”

  諸葛亮隨後,拉著劉備來到書房之中,隨後取出一份山川地形圖來,對劉備說道:“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今番北方曹操以少勝多,官渡之後一舉掃平北方,以許昌為都城,地跨兗、徐、青、冀、幽以及豫州北部和司隸東部,麾下兵力不下三十萬之眾,此誠不可與之爭鋒。”

  劉備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諸葛亮接著說道:“關中李應,以故都長安為都城,地跨關中、涼州、並州和人口眾多的南陽郡、漢中郡。關中等地,素來易守難攻,東有潼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南有武關,且李應挾天子以令諸侯,麾下士卒俱皆悍用,且不下二十萬之眾,某料定不日後,曹操與李應之間,必有一場決定北方歸屬的生死大戰。主公屆時可見機行事。”

  劉備聞言感歎諸葛亮之才,未出草廬,盡知天下大事。

  諸葛亮接著說道:“江東孫權,已歷三世,民心多有歸附,此隻可為援而不可圖也。”

  劉備聞言問道:“既如此,某何處安身?”

  諸葛亮說道:“主公莫急,荊州劉表,素無大志,隻圖自保,荊州百姓眾多,又未受戰事襲擾,百姓安居樂業,主公可取為根基之地。益州險要,沃野千裡,然則劉璋暗弱,不知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此上天賜給將軍,隻待將軍去取。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將都城定於成都,外聯孫權,靜待北方大戰,好從中取利,若曹操勝,主公可奪取漢中郡,進而圖謀關中等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若李應勝,主公可奪取豫州、兗州、徐州,充實人口,圖霸北方,屆時先交好孫權滅掉關中李應,再回軍滅掉江東孫權,從而一統天下。”

  劉備聞言大喜,當機為諸葛亮收拾行裝,邀他同往新野而去。

  再說北方,曹操去年統一了冀、青、幽三州,又將烏桓趕往漠北,隨後回到許昌,暗自謀劃如何攻打關中等地,從而一統北方。

  曹操對著眾人說道:“關中李應卻是難纏,去年出兵冀州,他就百般阻攔,更是將冀州常山、巨鹿、趙郡三郡人口全部遷徙到了並州,讓某不得不遷徙其他各郡人口補充到三郡,實在可恨,關中不定,猶如臥榻之側,睡著一頭猛虎,讓某寢食難安。”

  荀彧拱手說道:“主公勿憂,如今主公佔據六州之地,治下人口不下千萬,能征善戰的精兵悍將不下三十萬之眾,何懼關中李應。”

  程昱聞言說道:“主公實力雖強,然則冀州、青州、幽州剛剛平複,民心不穩,麾下雖有三十萬人,然則多是袁氏降兵,忠心不可查,故此,某勸主公休養生息,不可急於進攻關中。”

  劉曄向前說道:“主公,荊州富庶,劉表無能,主公可派軍奪取,若得荊州,東可攻孫權,西可取益州,北可攻南陽郡、漢中郡,將李應兵力堵在關中等地。”

  曹操聞言大喜,隨後說道:“子揚謀劃甚好,不過,李應不滅,一切謀劃都是空中樓閣。某主意已定,春種之後,先取南陽,進而分兵兩路:一路沿漢水進攻漢中;一路進逼潼關,一舉攻下關中。”

  眾人見此,隻得領命而去。

  且說關中李應也沒閑著,他自然知道以曹操秉性,必定不日後來攻,隨後秘密召集各地主力到關中集合,共計十五萬大軍。然後命高順領李傕、郭汜引兵馬五萬駐守南陽郡;命龐德引梁興、侯選引兵馬三萬駐守漢中郡;命公孫賈領程銀、馬玩引三萬兵馬出潼關,進入弘農郡駐防,重修秦朝函谷關駐防。隨後又命樊稠、馬休引一萬大軍駐守黃河北岸與太行山南端要塞的箕關要塞。又加派五千步兵調往太行山區歸張遼統領,把守太行八徑。命張燕進駐雁門郡,防止曹軍越過長城進攻河套地區。

  一番部署完畢,就等曹操大軍而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