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四十九章 聯劉璋二打漢中郡
  話說,曹操為報父仇,起大軍討伐徐州陶謙,李應得知後,決定二次用兵,攻取漢中郡,於是令法正暗自出訪益州刺史劉璋,請他共同討伐張魯。

  這一日,經過近半個月的顛沛流離,法正終於繞道來到益州成都城,劉璋得知李應派法正秘密前來,於是在偏殿召見法正,劉璋對法正說道:“孝直為何事而來?”

  法正整理了一下衣衫,鄭重說道:“某法正奉大漢太尉李應之命,勸說明公共取漢中張魯。”

  劉璋聞言說道:“我與張魯一向和平相處,緣何要去討伐與他?”

  法正聞言笑著說:“明公與張魯乃是死敵,此事路人皆知,明公何故遮掩。”

  被法正當頭點破,劉璋臉上有些掛不住,輕咳一聲,隨後說道:“孝直既然知道,我也不拐彎抹角了,我等實力,自家打張魯即可,緣何要與李應聯合,李應意欲如何?”

  法正說道:“明公雖然名義上是益州刺史,然而漢中之地,卻不受明公轄製,明公心裡恐怕不好受吧!我家太尉有話帶給明公。”

  劉璋聞言問道:“李應有何話帶給我?”

  法正說道:“太尉有言,助明公攻取漢中郡,不佔漢中一寸土地,隻願結好明公,共同討伐荊州劉表。”

  劉璋向來短謀,聞聽李應助他攻取漢中,卻不要一寸土地,於是問道:“口說無憑,孝直可否立字為證。”

  法正坦然說道:“當然,太尉已經起草了文書,請明公審閱,若是沒有問題,當下便可立約。”

  說著就將李應的書信拿出捧在手中,呈給劉璋。

  劉璋見此大喜,借過文書,仔細看到:
  “某欲要助明公攻取漢中之地,掃平張魯,南北夾擊,功成之後,某必定退出漢中郡,不佔漢中一寸土地,立誓為證,天地可鑒。”

  看著文書最後,還蓋著李應的太尉大印,劉璋隨即相信李應誠意,於是說道:“太尉文書,沒有問題,某當下就與太尉簽訂文書,立約為證。”說完就將他的印璽取出,蓋在文書之上。

  法正見此說道:“如此,某可回報太尉了,明公謹記秋收之後,太尉將從武都起兵,屆時張魯主力必定調往北方防守太尉南部空虛,屆時明公可一舉攻下南鄭,漢中之地可得。”

  劉璋隨即應允,大聲說道:“此事若成,我必定與太尉共同討伐劉表。”

  法正隨後請命告辭了。

  法正回到長安,據實向李應回報,李應聞言大喜,隨後征兵備戰,準備一舉掃平張魯。

  九月,李應起大軍五萬從武都郡下辯城出發,出陳倉道口,大舉進攻張魯,張魯得知後,派張衛為主將,引大軍三萬在陽平關一帶迎戰李應,李應卻是屯兵在陽平關外三十裡安營下寨,命手下親兵帶著自己的親筆書信,去見劉璋,請他偷襲張魯後方。之後每日裡操練士兵,嚴防死守,全然沒有進攻的打算。

  李應的親兵悄悄來到成都將李應書信親交劉璋,劉璋見此,一方面給李應回書信,一邊清點兵馬,準備偷襲張魯後方。

  親兵回程之時,不小心被張魯斥候抓住,書信落到了張魯手中,看著劉璋給李應的回信,張魯大怒,隨即命令張衛回防南鄭。

  再說張衛正被李應弄得滿頭霧水之際,不知道李應葫蘆裡賣的什麽藥,卻接到了張魯的軍令,命他回援南鄭,仔細詢問送信親兵才知,原來,李應暗自聯絡了劉璋偷襲後方,隨後命手下副將引五千兵馬守衛陽平關,自己趁著夜色,偷偷引大軍回援南鄭城去,早有斥候回報李應,於是李應,命令大軍猛攻陽平關,陽平關守軍不敵,被李應攻下了,正在張魯以為李應會率軍直下南鄭之時,李應卻在陽平關按兵不動了。

  正在張魯疑惑之際,又接到劉璋起大軍三萬兵馬猛攻巴川城,城池已被攻下。此時張衛已經回到南鄭,於是張衛對張魯說道:“某已看出李應的謀劃,陽平關一線不過佯攻,吸引我軍主力在北方,暗中聯絡劉璋攻取漢中南部,屆時他們南北夾擊,我等死無葬身之地。”

  張魯聞言說道:“如今之際如何是好?”

  張衛皺著眉頭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際。斥候回報,說是李應大軍放棄陽平關,全數撤回下辯城去了,張魯聞言大喜,隨後問道:“可探查仔細了?”

  斥候回報:“千真萬確。”

  張魯隨後向張衛問道:“李應這是何意,大舉來犯,不戰自退?”

  張衛聞言說道:“某也是看不懂了。”

  張魯聞言,隨後正色說道:“小人劉璋,偷襲我等後方,某素來與其有大仇,今番趁火打劫,此番必定斬殺了他,以報昔日之仇。”

  張衛聞言說道:“兄長進攻劉璋,萬不可忽視北方李應所部,要加強探查,以防其乘機偷襲。某之意命楊柏率一萬大軍防守陽平關,防止李應再次南下。”

  張魯隨即同意,雖後令張衛盡起五萬大軍迎戰劉璋。

  劉璋見此,收縮兵力,堅守巴川城。張衛一方面圍困巴川,另一方面命大軍進攻閬中城,閬中是成都的屏障,所以劉璋調成都城內大軍二萬支援閬中。

  就在劉璋和張魯打的不可開膠之際,李應卻在下辯城按兵不動,張衛每日都會命陽平關守軍回報當日情況,就是怕李應趁機偷襲,但是李應自打退兵之後,竟然再無動作,張衛心中生疑,但是南線作戰順利,劉璋先後丟失了巴川、閬中、巴西、西克四城,逐漸處於劣勢,卻得知李應竟然在北方按兵不動,隨後大罵李應背信棄義,不得好死。

  再說張衛大軍持續深入益州腹地,眼見不日後就能兵臨成都了,張衛卻突然接到回報,說是張魯緊急召他回援南鄭。張衛不解,斥候每日回報,李應大軍不曾南下,張魯為何此時讓他回援。

  原來李應借用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表面上屯兵下辯城,實際上悄悄將大軍調往南陽郡,就在張衛大軍深入巴蜀之地之時,李應命令龐德、高順、石寬三人為先鋒,自己親率其余諸將坐鎮中軍,賈詡、公孫賈為後軍,押運糧草,盡起五萬大軍,從南陽郡大舉西進,張衛接到回援命令之時,李應大軍已經沿漢水西進,連下房陵、新城,大軍進逼上庸城,漢中郡主力大軍,一邊在北方陽平關一線,一邊遠在益州腹地,李應大軍進逼,幾乎是沒有費多大力氣,沿途守軍,要麽出城投降,要麽望風而逃,僅僅十日光景,李應大軍已經包圍了南鄭城。

  此時陽平關守軍早已經被張魯撤回南鄭城內,胡車兒所部出下辯城趁機拿下了陽平關,又攻取了褒城,李應又命高順攻取了城固,此時的南鄭城成為了孤城。張魯欲要死守南鄭,等待張衛大軍回援,這時一直被張衛壓著打的劉璋終於迎來了反擊的機會,隨後劉璋幾乎是起全部主力進攻張衛,張衛大軍一時之間,無法回援南鄭,張魯得知後,幾乎差點暈倒在地,被手下親衛扶住,才堪堪坐定,又聽聞李應大軍猛攻南鄭城池好了,張魯這時候面如死灰,手下謀士閻圃勸他說道:“主公,如今我等大勢已去,不如出城投降吧。”

  張魯不許,命左右親衛將閻圃關入大牢,隨後親自到城牆上抵擋李應大軍,天黑時分,令李應夢寐以求的南鄭城終於被攻破了,張魯也死在了城頭之上,守軍見主公都死了,隨後投降了李應,李應隨即命令大軍進城,肅清城內殘余抵擋勢力,直道深夜時分,城中才恢復了平靜。

  遠在益州的張衛聞知南鄭城破,張魯已死,隨即率不在與劉璋糾纏,轉而往東,投靠荊州劉表去了。

  再說劉璋得知李應攻下了南鄭城,於是興高采烈的讓手下謀士張松拿著立約文書,前往漢中郡與李應交接。

  李應在漢中郡太守府接見了張松,張松跪拜行大禮,之後說道:“太尉昔日曾與我家主公訂約,兩軍共取漢中後,太尉撤出漢中,將漢中郡交割給我家主公,如今我奉主公之命前來交接漢中之地。”

  李應說道:“某何時說過要將漢中交給劉璋了。”

  張松聞言,舉起手中文書說道:“文書在此,太尉欲要失言,不怕被天下人恥笑?”

  李應大笑,隨後說道:“張松啊,你不妨念手中文書?”

  張松聞言,隨即打開文書,大聲念道:
  “某欲要助明公攻取漢中之地,掃平張魯,南北夾擊,功成之後,某必定退出漢中郡,不佔漢中一寸土地,立誓為證,天地可鑒。”

  待到張松念完,李應說道:“這分明是劉璋寫給某的文書,書中言明,劉璋攻取漢中之後,不佔漢中一寸土地,還有劉璋和某的大印為證,如何本末倒置,反而找某索要漢中之地。”

  張松頓時啞口無言,這份文書卻是模棱兩可,如何說都對,怪隻怪劉璋竟然沒有看出來,就倉惶立約,如今之際,手裡的文書還不如一張廢紙。

  張松隨後起身對著李應說道:“太尉如,不怕因此得罪我家主公嗎?”

  李應笑著說道:“區區劉璋,何足道哉!益州早晚是某囊中之物,張先生回去告訴劉璋,讓他清點兵馬,整理戶籍,出城十裡面北而降,某還能封他個安樂侯,頤養晚年。”

  張松聞言,隨即請命告辭了。回到成都,一五一十將李應原話告知劉璋,劉璋聞言怒發衝冠,隨後一口鮮血噴出,不省人事,手下急忙召醫官診治,得知劉璋只是氣血攻心,並無大礙,隨後才各自放心離去。

  三日後。劉璋才清醒過來,急忙召開張松說道:“李應狗賊,欺我太甚,我日後必定食其肉,寢其皮,以解心頭之恨。”

  張松聞言說道:“成大事者,必須學會隱忍,今番我等不敵李應,待到時機成熟,再報此仇不遲。”

  劉璋聞言默不作聲,隨後讓張松退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