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七十五章 進退兩難劉璋乞降
  上回說道,就在李應左右為難、騎虎難下之際,成都劉璋卻派來使者乞降,李應大喜過望,當下召來賈詡等人召見使者。

  李應看著使者問道:“先生何許人也?為何事而來?”

  使者聞言,行禮說道:“在下姓張名松,為求和而來。”

  李應問道:“劉璋打算如何投降?”

  張松抬頭看著李應說道:“我主不是投降,乃是求和。投降者,一方向另一方繳械。求和者,雙方罷兵,各自撤軍。”

  李應聞言,饒有興趣的問道:“劉璋有什麽資本,敢來求和,某不日就將兵臨成都,屆時他何以抵擋某的大軍。”

  張松整理衣衫,肅然而立,昂首說道:“我主欲用蜀人的頭顱和熱血迎戰晉王的大軍,晉王縱然攻下了蜀人的城池,可有魄力殺光所有的蜀人。”

  李應聞言一愣,許久才說道:“某敬重先生的膽氣,更敬重蜀人的忠義。只是,眼下趙韙在巴郡反叛,益州內憂外患,又如何抵擋某麾下的鐵蹄南下?”

  張松聞言,厲聲說道:“一寸山河一寸血。”

  李應聞言,大笑一聲,隨後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某是奉大漢天子詔命討賊,難道蜀地不是大漢的國土,難道蜀人不是大漢的子民?”

  張松說道:“正因為如此,在下特來求和,向大漢皇帝陛下求和。”

  李應默然不語,賈詡見此說道:“子喬好魄力,不如說說如今你家主公如何求和?”

  張松聞言,拱手說道:“稟晉王,我主劉璋願率益州十二郡一百一十八城的八百萬益州子民向大漢天子乞降,遵建安帝為天下正統皇帝,歲歲朝貢長安。”

  李應聞言說道:“只是如此,恐怕還不足以讓某退軍吧。”

  張松說道:“晉王此次出兵所耗費的錢糧全數由我益州承擔,關中軍士卒死傷的撫恤也有我益州支付,只要晉王率軍退回漢中郡,與某主劉璋當下就可簽訂城下之盟。”

  李應聞言厲聲說道:“哼,癡人說夢,某不殺你,回去告訴劉璋,不平益州,某絕不回朝。他若果真要用蜀人的頭顱來換取他的割據稱王,那就看看是蜀人的頭硬還是關中軍的刀硬。慢走,不送。”

  張松吃癟,無奈隻得退下,快馬加鞭回報劉璋去了。

  張松走後,李應看著眾人說道:“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某實在沒想到益州的百姓如此果敢。越是如此,某越要拿下益州。天下百姓苦的太久了,太平盛世的日子應該到來了。”

  賈詡聞言說道:“主公所言甚是。劉璋已經黔驢技窮,這正是我等一舉攻下益州的大好時機。”

  李衷向前說道:“主公,今日收到密報,劉備已經帶領關羽、張飛進川了,眼下正在和巴郡的趙韙交戰。”

  李應聞言恍然大悟,說:“某說劉璋為什麽要這時候跳出來求和,原來是想拖延時間,等著劉備來援。”

  法正向前說道:“劉備兵少,主公應當與趙韙交好,只要趙韙能多拖住劉備一會,主公就能有更多的時間攻下成都。”

  李應隨後依計行事,一方面,派出使者聯絡趙韙,許他高官厚祿,另一方面,加緊從漢中調運糧草,準備在一個月內攻下成都。

  這一日,李應正在大帳之中查看地圖,李衷急急忙忙來見李應。

  李衷說道:“主公,某探聽到劉璋的屯糧之處了。”

  李應聞言,急忙起身來到李衷身邊說道:“消息確實嗎?”

  李衷說:“某有九成把握。”

  李應說道:“來,從圖中給某標出來。”

  李衷隨後來到地圖旁邊,圈出三個地點說道:“主公,益州糧草屯於三處,成都、郪縣、廣漢,這三處糧倉,成都和郪縣都屯有重兵,只有廣漢城內守軍不多,我等從梓潼城沿梓潼水順流南下就可直達廣漢城。”

  李應聞言大喜,當下召來賈詡、法正、龐德三人。

  李應對著三人說道:“李衷將軍已經找到劉璋的屯糧之處,就在廣漢,某之意,命龐德將軍為主將,法正為軍師,起精兵八千,出其不意直取廣漢。”

  賈詡聞言說道:“主公是想下一盤大棋。在成都東面和南面尋求突破。”

  李應聞言笑著說道:“知我者,文和也。不錯,只要攻下了廣漢,不僅糧草可以得到補給,而且沿涪水順流而下可攻取德陽,進而借道巴郡,沿長江水道逆流而上,沿途攻佔江陽、僰縣、南安,進而進攻廣都,屆時成都的南大門就為我等敞開,只是如此千裡穿插躍進需要一名有勇有謀、遇事果敢堅決之人,思來想去,某覺得龐德將軍最為合適,若再有法正輔助,當可萬無一失。”

  龐德聞言說道:“主公放心,某定不辱使命。”

  法正也向前說道:“某竭盡所能。”

  李應隨後讓眾人回去準備,獨留下賈詡說話。

  賈詡看著李應,說道:“主公,此舉是否太過冒險,千裡穿插,沿途不但要穿過趙韙的巴郡,還要面對劉璋的益州兵,更重要的是僰縣等地素來有南蠻活動,主公是否再行三思。”

  李應聞言說道:“文和不要擔心,這只是某的其中一步棋。千裡穿插雖然看似危險,但是卻可防不勝防,兵力不需要太多,八千精兵即可,某要在益州給劉璋上演一出大迂回戰略。”

  李應隨後又召來李傕、張文說道:“某已命龐德引大軍南下進攻廣漢,你二人即刻整軍一萬,待到龐德進攻廣漢之時,郪縣守軍若是救援廣漢,你等伏兵在其來援路上,痛擊敵軍,務必把他們打怕了,退縮在郪縣不敢出來。”

  “諾。”二人領命而去。

  兩日後,龐德大軍攻下廣漢城,出乎李應預料的是,郪縣守軍卻自始至終都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李傕隻好引兵馬駐守廣漢。龐德則繼續率八千精兵南下,又奪去了德陽,進而進入趙韙所在的巴中,趙韙主力都在防守劉備,巴中空虛,但是李應卻只是讓龐德借道巴中,進而沿長江水道一路攻取江陽。

  十五日後,龐德大軍進入僰縣,卻恰巧碰到南蠻劫掠漢人百姓,當下命令大軍痛擊強盜,隨後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百姓們紛紛拿出自家存糧招待龐德大軍,但龐德礙於軍令不準將士們接受百姓款待,更不要百姓送的禮物。僰縣百姓見此,紛紛說是仁義之師。這也是李應關中軍進入益州之後,第一次受到百姓的擁戴。

  一番補給之後,龐德繼續率軍北上,進攻武陽,劉璋這時候才知道有一支奇兵出現在成都南方,不由得大驚,急忙派人支援,卻是為時已晚,武陽僅僅一日就被龐德攻下了,原來城中豪紳大戶,買通守城士卒,偷開城門,龐德大軍隨後攻入武陽。

  此時在龐德面前的就只有一座廣都城,此城攻破之後,龐德就可直達成都城下,此時距離龐德從梓潼出發,已經過去一個半月了。好在龐德在僰縣得到充足補給,此番攻下武陽,城中糧草足夠他們食用三年之久。

  再說就在龐德迂回,攻到成都南大門之際,李應一面散步謠言,說成都城池已經攻破;另一面命大軍進攻涪縣,涪縣守軍多是成都人,此番謠言四起,且成都也傳來消息,說成都南面出現一支關中軍,而且越傳越邪乎,到最後竟然成了成都被攻下後,關中軍屠城了,弄得涪縣守軍人心惶惶,無心作戰。李應趁機猛攻涪縣,連續多日的猛烈進攻,再加上人心惶惶,涪縣每晚都有士卒偷開城門出逃,到了後來,竟然成建制的出現逃兵。

  李應終於在五日後攻下了涪縣,進而進攻成都北方最後一道防線綿竹。同時命令李傕引大軍一萬人進攻郪縣。此時的成都,三面被圍,劉璋隨後組織了一道從綿竹到郪縣再到廣都的半圓形防禦線。這也是成都城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失守,成都三面被圍,屆時就只有一座孤城,到那時劉璋除了開城投降就是率軍死守。

  卻在此時,李衷回報李應,說是劉備大敗趙韙叛軍,而且還斬殺了趙韙,大軍已經進入巴中。

  李應聞言大驚,這就意味著,如果李應不盡快攻下成都,所有的勝利果實都將變成為劉備做的嫁衣。出兵五個月,圖為他人做嫁衣,實在可恨。

  李應隨後傳令全軍,務必在十日內攻破劉璋防線,屆時就算成都是塊生鐵,也得啃下來。

  終於在第九日黃昏時分,李應大軍攻破綿竹,成都的北大門洞開,劉璋隨後命廣都、郪縣軍隊退守成都,李應的關中軍終於來到成都城下。

  隨後命大軍在城外稍作休整,自己親自前去巡視成都城防,卻見成都城池堅固無比,恐怕就連眼下所用的雲梯都給比城牆矮上幾分,不由得滿臉愁容。心裡想著,此時劉備已經佔據了巴郡,只因他如今兵力不足,尚且不敢與自己交戰,可是一旦他吸收了趙韙叛軍,屆時實力大增,成都又一時難以攻下,自己就不得不放棄辛苦了大半年的成果,退往漢中。

  想到這裡,李應隨後堅定了信心,無論如何必須攻下成都,不然士氣就會受挫,若是退回漢中,恐怕再想取益州就難入登天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