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七十四章 攻益州討伐劉璋
  建安六年,束州入侵凌橫暴,成為百姓的災難,劉璋沒有能力製止,舊有的士人相當埋怨並且叛離。趙韙在巴中,很得百姓士兵的歡心,劉璋將大權交給他。趙韙見到民心不和,就暗中勾結州中的世家望族。五月,趙韙發動叛亂,蜀地多處響應,一時間益州大亂。

  遠在長安的李應得到李衷密報,當下心中大喜,隨後召來賈詡、法正、張文、蔡邕等人商議。

  李應看著四人說道:“瞌睡了有人送枕頭,趙韙在益州反了,真是天助我也。”

  賈詡拱手說道:“主公,昔日劉焉收攏三輔和南陽一帶逃往益州的流民,組建了一支精兵,號稱“東州兵”,劉焉得此軍,才能坐穩益州之地,如今劉焉死了,其子劉璋繼位,但是劉璋性子軟弱,大權旁落,才有了趙韙叛變。”

  法正聞言,向前說道:“文和所言大體不差。主公欲要出兵益州,當是此時。”

  李應問道:“只是蜀地大山環繞,地勢險要,劉璋又在蜀地經營多年,你等可有良策?”

  賈詡說道:“從北方進入蜀地有兩條路,一條是金牛道,一條是米倉道。主公可從武都和漢中同時起兵,兵分兩路進攻蜀地。”

  李應說道:“好,某意已決,命吳倩起兵狄道,馬岱起兵金城,梁興起兵天水,三路大軍到下辨城集結,由李傕任主帥,張文為軍師,起大軍三萬自金牛道進攻益州;某親自擔任主帥,賈詡為軍師,馬超、石寬為先鋒,法正負責糧草押運,蔡邕留守長安,起大軍五萬出米倉道進攻益州。”

  張文聞言說道:“主公可暗地裡聯絡趙韙,他佔據巴地,正好以為內應。”

  李應點了點頭,第二日請奏天子,攜天子劍,兵發益州。

  一個月後,劉璋在成都接到消息,得知李應起東西兩路大軍進攻益州,於是趕忙召眾人商議對策。

  劉璋看著眾人說道:“關中李應起大軍八萬攻伐益州,我等如何是好?”

  張松拱手說道:“主公,此番內憂外患,實乃存亡之秋也,不如聯絡曹操,向天子劉辯稱臣,請求曹操相助,或可解困。”

  劉璋說道:“好,可是何人前往許都向曹操求援呢?”

  張松說道:“某張松願往。”

  劉璋聞言說道:“好,好,益州存亡全交到先生手上了。”

  再說李應,經過一個月的戰爭籌備,大軍終於出發,西路軍李傕率三萬大軍從金牛道進入益州,卻在劍門關受挫,此關扼守巴蜀咽喉要道,四周都是崇山峻嶺,險隘程度堪比秦關。李傕一時間無法通過。

  再說,李應這邊從南鄭起兵馬五萬,沿河道南下,自米倉道進入益州,沿途並未受到多大阻礙,大軍長驅直入,卻在閬中受阻,一時之間,也是無法通過。

  且說,李傕見劍門關易守難攻,三萬大軍又無法在狹窄的金牛道中展開,於是命令大軍在關外十裡安營下寨,自己帶著親兵數十人查勘地形。

  李傕自清晨出發,一直到傍晚時分回到營地,不由得感慨萬分,劍門關當真險要,周圍地形都是崇山峻嶺,實在是無法攻破,巡視一天,卻是一路所獲。

  正在李傕暗自頭疼之時,斥候來報,說他們抓了一個當地人,這個人是山中獵戶,知道有一條小路可以繞過劍門關。

  李傕大喜,隨後命人好吃好喝招待那人,還給了他許多的銀兩,獵戶大喜過望,連連道謝。

  李傕看著獵戶說道:“老人家,你這般年紀了,家中還有什麽人嗎?”

  獵戶聞言說道:“回將軍,老漢今年五十歲,家中還有一兒一女,兒子今年十三歲,女兒十歲,將軍給的這些錢,夠我們一家人吃一輩子的了。”

  李傕聞言說道:“老人家是當地獵戶,必然熟悉此地。只要老人家願意為我等引路,家中子女都可接到長安居住,晉王會為你們安置一處府邸,而且你的兒子還可以讀書。”

  獵戶聞言說道:“還有這好事,將軍不要框我,小老漢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也知道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

  李傕聞言,笑著說道:“老漢可知我們是何人,我等是大漢天子的軍隊,晉王封天子詔書,討伐劉璋,就是為了解救你們的。”

  獵戶木然的看著李傕,說:“天子,天子在長安,管不到我,將軍真能保證讓我們一家人住進長安城,讓我兒子讀書。”

  李傕信誓旦旦地說道:“你為我等引路就是立有大功,又怎會虧待與你。”

  獵戶聞言大喜,隨後說道:“好,我為你們引路。只是你們這麽多人怕是過不去,那條道路狹窄,除了我們山中獵戶,沒有人走過。”

  李傕聞言,想了一會說道:“三千人可能過去?”

  獵戶聞言說道:“倒是可以,只是要走這條路,最起碼要走三天,你們得帶好口糧,且山中多有猛獸,你等也得做好防備。”

  李傕說道:“老人家放心,我等自會準備,我讓他們今夜準備齊全,明日一早出發。此番果真成事,你就是首功,某答應你的,一樣都不會少。”

  “好。”

  第二日一早,李傕命馬岱引三千精兵,帶著獵戶一同前往小路。

  李傕隨後起大軍來到劍門關外,衝著關上喊道:“某奉天子詔書討伐劉璋,你等何苦為反賊賣命,獻出城關,饒爾等不死。”

  劍門關上鴉雀無聲,沒有人回話。李傕見此,命令大軍進攻,二百步之時,城頭弓箭手齊出,向著衝上來的關中軍猛地射擊,成片的關中軍死在關下,愣是連城皮都沒碰到。李傕見此,命鳴金收兵,此後連續幾日,派人到城下叫罵,但是不管李傕怎麽罵,劍門關就是大門緊閉,不做理會。

  三日後,馬岱引三千精兵終於繞過劍門關,進攻陰平。劍門關守軍接到消息,急忙放棄關隘回防陰平。李傕大軍隨即佔領城關,大軍未做修整,長驅直入與馬岱會合進攻陰平,陰平守軍不敵,接連退守橋頭、白水,直至退到閬中劍閣一線。

  李傕大軍也不追擊,而是繼續南下一路奪取江油、德陽亭等地,雖然遭到了當地守軍的奮力反抗,但是終究因為兵力不足,被李傕大軍一一攻下。李傕大軍繼續長驅直入,一直攻到涪縣,再次遭到劉璋大軍的死守,一時之間,又是無法向前,隻得向李應求援。

  且說,李應大軍猛攻閬中五日之久,雙方傷亡慘重,終於在第六日晌午時分攻下閬中,進而進攻劍閣守軍,劍閣守軍大部分是從劍門關一路退下來的軍隊,疲憊不堪,李應沒有命大軍修整,而是一鼓作氣猛攻劍閣,劍閣守軍果然不敵,再次棄城而逃,先退往巴西,又遭到了趙韙所部的攻擊,轉而退往成都東部的郪縣駐防。

  就在此時,李應接到了李傕的求援,隨後率大軍前往涪縣,與李傕會合。

  此時劉璋的成都北方僅剩下兩道防線,一道是涪縣,另一道就是綿竹,一旦綿竹失守,那麽成都就將直接暴露在李應的關中軍眼前。

  劉璋大驚失色,衝著身邊親兵問道:“張松去了許久,怎麽還沒有消息,曹操的援軍什麽時候到。”

  沒有人能回答劉璋的問話,一個個低頭不語。

  卻在此時,門衛來報,說是張松回來了,劉璋大喜,急忙召張松來見。

  劉璋看到張松,急忙問道:“子喬,曹操答應出兵了嗎?何時能到?”

  張松低頭不語,許久才說道:“主公,曹操實在傲慢,某到許都七日,他都不曾召見,好不容易見到曹操,他卻羞辱與某,還辱罵主公,實在可恨。”

  劉璋聞言,一下子跌倒地上,張松趕忙來扶,劉璋卻是喊道:“天要亡我,天要亡我啊!”

  張松見此,來到劉璋身邊說道:“主公不要悲傷,曹操雖然不願相救,某去見了劉備,劉備屯兵江夏,不但擊退周瑜的大軍,守住了夏口,而且還大敗夏侯淵,因此得到劉表賞識,任命其為江夏太守,麾下猛將如雲,某已求得他相助,眼下劉備正在快馬加鞭而來,只是一時之間,遠水解不了近渴。我等還需另做謀劃。”

  劉璋聞言問道:“子喬有何良策,快快道來。”

  張松附在劉璋耳邊耳語了幾句。

  劉璋聽完吃驚的看著張松,隨後問道:“李應並非碌碌之輩,假意投降,他豈會看不出來。”

  張松說道:“智者千慮,尚有一失。如今我等也只有如此,才能拖延時日,等到劉備率軍來援了。”

  且說,李應與李傕會合後,除去傷亡的士卒,還有七萬大軍包圍了涪縣。涪縣守軍雖然只有三萬,卻是做到了全民皆兵,城中百姓紛紛參與駐防,一時之間整個涪縣宛如一座鐵城一般。

  李應望著涪縣城池,暗自頭疼,從關中起兵到現在,已經三個月之久了,大軍長驅直入,後勤補給線拉的很長,每日的糧食消耗也是驚人,雖然攻下城池可以得到補給,但是蜀地百姓都不待見關中軍,各地守軍也都是死戰不退,縱然守不住城池,也會將城中糧草盡數燒毀,李應軍中經常出現斷糧情況。

  李應心中已經起了退軍之心,賈詡看出了李應的心思,對他說:“主公,巴蜀富庶,素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得之可以充實糧倉;巴蜀之民彪悍,得之可以補充兵員,大大提高我軍戰力。此時若是退軍,必然功虧一簣,且可能還有敗局之危。”

  李應皺著眉頭說道:“文和所言,某又豈會不知,可是如今我軍陷入兩難的境地,卻是騎虎難下。”

  就在李應苦惱之時,親兵來報,說是劉璋派來使臣乞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