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尤四姐古言合集》第62章 禁庭(62)
  第62章 禁庭(62)
  今上騎高頭大馬,身上披黑狐氅衣,那狐毛出鋒罩住半張臉,只看見深邃的一雙眼。(1)
  太后吃了一驚,“賢妃?官家這是打算自暴自棄了麽?賢妃何德何能,她做皇后,只怕朝臣們未必能服。”

  他冷冷一笑道:“朕的皇后,朕無權冊封,還要聽朝臣們的指派,那朕做的什麽皇帝?”他突然抬高了嗓門,“誰自認為能執掌乾坤,誰就來頂替朕罷!”

  他憤懣得難以自持,他知道為君者號令八方,當喜怒不形於色,可他實在難過。言官們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管天管地,他是帝王,忠言逆耳,就應該忍受他們口沫橫飛,指手畫腳。有誰在乎過他的感受?他已經開始厭惡說話了,像以前一樣事事埋在心裡,因為沒有一個人值得他大費唇舌。

  太后被他這突如其來的怒火嚇了一跳,“他們也是一番好意,官家何必遷怒。靜妃有今天的結果,都是她自己造成的,若不是一再的吃裡爬外,官家何必廢她。”

  他抿唇看著太后,想為她辯解,但又無從說起,隻道:“香珠的毒是誰下的,臣早晚會查清楚。”

  太后哂笑道:“我算看出來了,官家到現在還在維護靜妃,哪怕她要你的命,你也不在乎麽?真正愛你的人你視而不見,不愛你的,你卻對她掏心挖肺,這是要走你爹爹的老路。官家聽我一句勸,事到如今靜妃也死心了,我知道她是聰明人,往後不會寄希望於你,你完全可以無所顧忌大展宏圖。有了天下,什麽樣的女人找不到,何必為個狐媚子傷了心神。官家讓她出宮是為她好,既然善始,就應該善終。否則一貶再貶,真沒有地方是她安身之所了。”

  太后的手段他知道,當初先帝病重,皇后失去依靠,太后母憑子貴,敢在先帝面前公然同皇后對壘。先帝最後病逝時,連眼睛都未闔上,定定望著皇后的方向,萬分不舍。現在穠華面臨的也是這樣的窘境,一位處處佔優的貴妃,就像當年的太后一樣。前車之鑒,他不得不謹慎考慮。他雖口頭心頭一時不忘說恨她,但要完全對她的生死不加不理會,暫時還做不到。所以他要周全,大軍已經往綏國進發,他事忙,無暇顧及那麽多,太后雖是母后,緊要時候還是要加以提醒的。

  他將手裡把件扔在書案上,豹形的青玉與鎮紙相撞,咚地一聲悶響。他說:“臣雖是先帝的兒子,但與先帝大不相同,太后無需為臣操心。靜妃已經貶入瑤華宮,若無正當的理由,不會再召回禁庭,讓她安安靜靜修道去吧!”

  太后凝眉道:“正當理由還不是官家說了算?起兵需要理由昭告天下,最後怎麽樣?她一哭二鬧三上吊,你連她乳娘都放了,把柄在何處?仗還不是說打就打!不過老身提醒官家,廢太子可以重立,廢後卻沒有重返的道理,官家是要君臨天下的,莫留了短處惹人笑話。”

  他面無表情地望著她,“看來太后對冊封賢妃一事沒有疑義,那臣就命人擬詔了,早早定下,早些太平。”

  太后拍案而起,“我何時答應立賢妃為後了?”

  他冷聲道:“太后的意思是,臣必須按照你的意思立貴妃為後麽?臣弱冠登基,登基便親政,誰知如今竟要做兒皇帝了!貴妃刺殺皇后,嫌疑重大,這樣狠辣的人,如何統率六宮?”

  太后幾乎要被他氣死了,憤然道:“說她有嫌疑,為何不查?什麽案子是擺在那裡自己水落石出的?還不是因為官家不想查,任人誣陷貴妃!”

  “人證物證俱在,有什麽可查的?”他負手道,“貴妃眼下戴罪立功倒是可行,若要封後,只怕無法向眾臣及后宮禦妾交代。臣與太后在此事上有了分歧,最後冊立誰,還需從長計議。大軍在途中,前朝有很多事等著臣去處理。禁中後位暫時懸空,還請太后替臣主持宮務,一切有勞太后。”

  一位君王有主見固然好,可是想做他的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太后沒有辦法,這次對話不歡而散,回到寶慈宮,依然憤憤不平。只是貴妃面前還需打圓場,因笑道:“官家為國事操勞,貴妃體諒則個。我同他說起將你接出永巷的事,他未有微詞,想是心裡有數。封後的事我暫且未提,言官們議政時施壓,好過咱們自己開口。”一面說,一面和藹撫撫貴妃的手,“你自入宮來便常伴我左右,我心裡極喜歡你。如今李後被廢,於你是個大好時機,且按捺,早晚這鳳印會交到你手裡。官家不易親近我知道,原是有李後作梗,現在她出居瑤華宮,你大可安心了。只不過還要你自己出把力,官家這樣的男人,風花雪月是一時興起,你若助他,他慢慢就會明白你的好處。”

  貴妃諾諾答應,“臣妾無能,要孃孃替我操心。官家不肯接納我,好在有孃孃心疼我,否則我的日子便難熬了。孃孃放心,我知道應該怎麽做,封不封後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只要能助官家一臂之力,我也心滿意足了。”

  太后很欣慰,複安撫幾句,她便起身退出了寶慈宮。

  慶寧宮離寶慈宮不遠,立在天街上能看見那輝煌的門楣,如今成了擺設,依舊巍峨而立。明明只有幾步之遙,偏要多費周折。她笑了笑,心道太后當她傻,三言兩語就想騙烏戎出兵,哪裡那麽容易!

  她挽起畫帛往天章閣去,閣內勾當官忙迎出來見禮,她淡聲道:“本位是來查閱典籍的,請崔直學替我講解。”

  勾當官應個是,退到偏閣請來崔竹筳。貴妃牽袖比手,“崔直學請。”

  書架林立的閣中森森然,他們緩步往深處去,貴妃邊走邊低聲詢問:“大資可知道李後被廢了?”

  崔竹筳道是,“上半晌就得到了消息。公主此來是為這事?”

  她嗯了聲,“太后見官家,我知道她必定提出封後的要求了,可惜官家對李後余情未了,還想留著那位子,用以祭奠他的愛情。我有時候真想不通,我與李後同天進宮,為什麽官家偏鍾愛她?”

  崔竹筳忖了忖方道:“寧王為太子時薨於東宮秘不發喪,直到第二年春才昭告天下。其中有九個月時間,官家冒寧王之名與李後通信,想是那時情愫漸生。官家有疾,不喜歡生人接近,李後與他神交已久,他愛慕她,見了面自然也更親近,這是人之常情。”

  貴妃聽後惘惘的,“原來如此……我早就失了先機,敗得也算合理。只是那李後有什麽好的,叫你們這樣心心念念。”她笑著問他,“大資對她也有好感罷?上次要不是你再三相求,七夕那日就應當趁亂把她給殺了。”

  他卻笑道:“皇后死了,官家活著,豈不是給公主找麻煩麽?是我對寧王寄希望太高,以為他不會手下留情,沒想到情卻誤事了。至於我同她……畢竟教導她這麽多年,就是養隻貓兒狗兒也有感情了,自然不希望她死。”

  貴妃拿起一卷《白虎通》做幌子,又道:“我如今遇了困難,還需大資指點。照理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鉞出兵,後方必定疏於防范,烏戎趁機直取汴梁,未嘗不是好辦法。可惜烏戎國力不濟,且官家縝密,禁軍仍有四十萬駐防,就算烏戎傾全國之力,也未必能一舉拿下。不過烏戎南可取綏,東可攻鉞,官家總還有些顧忌。若這當口不分一杯羹,將來鉞國坐大,烏戎就危險了。戰事上的進退我不懂,我只知道要做鉞國的皇后,生下太子,只有這樣烏戎才能繼續存在下去。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除掉李後,官家沒了執念,封誰為後就無所謂了。我遠離故土,大資是我的智囊,這樣安排,大資以為如何?”

  崔竹筳還是搖頭,“公主想得太簡單了,殺了李後非但不能做皇后,恐怕還要受牽連。官家究竟對她有沒有感情,從冊立新後這件事上就能看出端倪。李後死了,他能繞過誰?哀莫大於心死,對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來說,只有遭人背棄才是致命的。如何讓李後死心,徹底同他決裂,才是公主應該考慮的。殺人?下下策!”

  貴妃聽他分析,自然也懂得他的私情,應承道:“大資說得有理,是我太急進了。大資這些年來勞苦功高,待功成之後,陛下定會重賞大資……那麽依大資的意思,李後不必死麽?可她在汴梁一天,我心裡便一天不得安寧。”

  他說:“時機成熟時,臣會帶她離開汴梁,這樣公主便高枕無憂了。”

  貴妃略怔了下,終於會心一笑道:“我也在想,大資早些離開天章閣,才可保萬無一失。官家是明白人,阿茸不與外界接觸,她所下的毒從何處來,總有一天會查到大資頭上。這裡畢竟不是烏戎,大資不得保障,孤身作戰只怕失利。還是同李後一道離開,大資求仁得仁,也可欣慰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