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琅琊於越國的重要性在這一件事情上倒是智瑤顯得小氣了。
對於國家來說,有沒有開一個好頭比什麽都重要。
賞賜一個爵位,再賜予一座城邑,換來某些國家日子過不下去,或是遭遇其它威脅,選擇前來內附,比動用刀兵去滅國要強得多。
原國能夠善待那些內附的國君,展現大度其實也能讓其他國家安心,到了事不可為的時候更願意選擇投降。
道理是那麽個道理,事情的複雜程度卻是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比如,原國接納已經沒有臣民的一國之君,賞賜爵位和城邑,屍山血海爬起來的人不會滿意,甚至會讓後代之君容易被忽悠。
諸夏歷史上有不少萬國來朝的例子,事實卻是證明好些來朝貢的隊伍根本不是某個國家的代表,純粹就是某些商人騙吃、騙喝、騙賞賜。
騙到東西之後,那些人不止會嘲笑某王朝,還會大肆宣揚這個王朝人傻、錢多、好騙,招呼同伴下一次再來。
這些人的欺騙過程中,哪怕王朝有誰察覺到不對勁,一般不會去點破。
畢竟,萬國來朝是多麽有面子的事情,捅破了一大幫人要倒霉,說不準皇帝還會惱羞成怒之下砍了大聰明的腦袋,不如大家一起裝糊塗樂呵樂呵也就混過去了。
智瑤現在最關心的只有兩件事情,其一是東萊那邊的戰事,再來則是太子妃什麽時候有身孕。
在東萊那邊,司馬穰苴已經率軍與越軍在“穆棱”交戰。
這一路並不是勾踐親率的越軍,他們是由文種擔任主將前往入侵杞國。
文種直至斥候匯報原軍蹤跡才知道原國已經出兵的事實,一邊派人快馬加急匯報給越王勾踐,另一邊根本顧不上繼續展開對杞國的入侵,選擇攔在“穆棱”這個原軍的必經之路。
因為文種的當機立斷,險險地提前一天抵達“穆棱”,第二天司馬穰苴親率的原軍就到了。
在“穆棱”爆發的戰事很倉促。
只是抵達一天的越軍沒有充足的時間了解當地的地形,設伏之類壓根就無從談起,只能擺開陣勢與原軍交戰。
司馬穰苴倒是有想過會被越軍攔截,主要目標還是直插東萊尋找越王勾踐一打就打決戰,著實沒想到不但有越軍駐扎在“穆棱”這個地方,並且還是文種擔任越軍的主將。
這次北上的越軍之中,以文種麾下的兵力最多,達到了六萬的數量。
文種原先率軍在入侵杞國,由於杞國太弱的關系,越軍攻城拔寨並沒有產生多少損失,乃至於因為面對杞軍接連獲勝的關系,他們的士氣變得極高。
士氣旺盛的越軍自信心很強,面對中原第一強國的原軍一點都不發怵,第一天交戰打了個有來有往。
因為司馬穰苴擔憂越王勾踐得知原國出兵選擇退回國內,與眾將商議了一番,七萬原軍被拆成了兩個部分,留下四萬在“穆棱”,其余的三萬得到一個直襲“琅琊”的任務。
在司馬穰苴率軍出征前,獲知的情報是越王勾踐在東萊勢如破竹,攻勢極度順利之下都打到“成山”這個海邊了。
原國可不會遺忘曾經的吳國水軍能打海戰的這一事實,吞並了吳國的越國獲得了大量的船只和水員。
越國這一次出兵東萊就動用了水軍,要是越王勾踐穩妥之下選擇從海上撤退,原國想快速滅掉越國可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司馬穰苴分兵前往“琅琊”的目標很明確,越國在“琅琊”那邊有駐扎一支船隊,攻取“琅琊”或許能奪取一些船隻。
哪怕原軍無法奪取到船隻,起碼能夠讓從海上進發的原國水軍少了一個攻打的過程,快速獲得補給之後,嘗試追趕越國水軍,或是為接下來的登陸作戰保存實力。
其實,不管吳國還是越國的船隻都只能走近海航線,一旦越王勾踐從海上撤退,船隊一定會途經“琅琊”的沿海,早日攻下起碼能知道越王勾踐到底是不是從海路逃走。
所以“琅琊”對原國來說是一個必須拿下的目標,別說周邊沿海就“琅琊”這邊有一個天然良港的事實了。
原國海軍?智瑤在登極之前就選定“舒州”為造船基地,一開始只是研究,定型一款就生產幾艘,接著再繼續改良換代,不去追求水軍的規模。
時間已經過去那麽多年,大的進展或許沒有,造出能夠在近海平穩航行的艦船則是必然。
吳國都知道攻打齊國可以水陸並進,智瑤又怎麽可能忽視水軍對攻打越國的作用?
現如今,原國可是有一支大船四十余艘,中等船隻近百的水軍,他們沒有發揮的機會,長期在後世稱為渤海的沿海一線訓練。
所謂的大船有多大?長四十八米、寬十二米、吃水深八米,甲板之上只有船尾的旗艦室一層,船艙內分為兩層,船桅則是只有一個,總的來講只能說中規中矩。
之所以稱為水軍,不是無法離開近海,說白了就是還沒有歷經海戰的檢驗罷了。
這一次,原國水軍傾巢而出,取決於到底表現得怎麽樣,堪用就等著擴大規模再去倭列島抓野人挖礦,不堪用大概就是維持這樣的規模。
當前什麽時代,去倭列島做什麽?不是說去抓野人挖礦了嘛。
一個國家想健健康康,不光農業生產要抓,商業也不能忽視。
諸夏歷來就是個缺銅礦的地方,倭列島那邊是沒有多少銅礦,但那邊有全亞洲最大的銀礦和金礦。
派一支軍隊過去,把礦產勘探出來,再死命抓野人挖礦,原國要提前進入到金、銀、銅三本位的金融體系了。
別說有產出,哪怕是沒有產出,不用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去霍霍倭列島,智瑤也會樂意,尤其是還能對水軍有鍛煉作用這一點了。
當然,智瑤不可能大舉建設海軍。
以目前的時代而言,建設海軍除了在海外抓野人獲取一些珍貴資源,真就沒有太大的軍事用途了。
另外一點,講實話在封建王朝的時代,諸夏只能專注於陸權,過度重視海權完全就是在自取滅亡。
原因?能對諸夏產生滅國危機的敵人皆是來自北方,他們是匈奴、突厥、契丹、蒙部落、野豬皮、羅刹,海上而來的敵人欺凌是欺凌,可是無法讓諸夏的王朝滅國。
想要陸權和海權兩條腿走路,以為歷史上就沒有聰明人,是嗎?
要看諸夏各王朝的財政收入怎麽樣,絕大多數王朝光維持陸權都艱難,哪有余力去兼顧海權。
圖謀海權這玩意極度燒錢,投入少了沒屁用,投入一多卻沒有收獲,真就不是想能硬撐就能硬撐的。
即便是到了現代,一個陸權與海權平衡兼顧的強國都沒有,可以想象其難度了。
阿美?抬扛是吧,人家首重空軍,再次海軍,陸軍只能排老三。
現在,智瑤就在看傳回的第一手戰報。
關於原國水軍的消息,情報還停留在船隊剛剛進入東萊沿海。
司馬穰苴率軍在“穆棱”與文種所部交戰,歷時二十三天以越軍主動撤退而告終。
敗退的越軍到一個叫“鄆”的地方據城而守,司馬穰苴上報說是越王勾踐率軍正在往戰場趕,中途卻突然掉頭奔著“琅琊”去了。
那麽就是說,越王勾踐得知原國出兵東萊,沒有第一時間想著要撤回越國本土,更沒有走海上路線倉皇倉皇逃命。
“勾踐本有意遷都‘琅琊’,得知‘琅琊’正在遭到攻打火急火燎趕去,那邊有什麽讓他重視的東西?”智瑤感到很困惑。
北上的越軍,他們的物資囤積點在“介根”這個地方,絕大多數軍糧與器械都是在這。
越軍之所以選擇“介根”為囤積物資的據點,跟他們入侵東萊和杞國的進軍路線有關,再來就是越國有一支海上運輸隊可以將物資運到“介根”附近的海灣(膠州灣)。
說起來,吳國開創了從海上登陸攻擊的先河,越國現學現用利用海上運輸線,著實是勝過後面王朝諸多。
近期努力造人的智開帶著黑眼圈坐在不遠處,聽到自家父親的呢喃,猜測道:“越滅莒,攻佔宮城繳獲實多,後繼又侵杞,想來珍稀當是存於‘琅琊’,越王如何不火速回救。”
這個……,好像很有可能啊!
莒國和杞國都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哪怕兩國再弱,也不是一朝一夕弱下去。他們持國那麽長久,宮內典藏一定有好東西,現下卻是都成了勾踐的戰利品。
只不過,勾踐好歹是一名雄主,至於為了一批寶貝那樣嗎?
智瑤想道:“也許‘琅琊’對越國來說,比我想象的更加重要?”
原本屬於莒國的“琅琊”被越國奪佔之後,越國就一直在大力進行建設,勾踐為了讓群臣明白“琅琊”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了遷都。
智瑤想到了什麽,一臉恍然地說道:“或是藏有寶物,其重在於現為海上樞紐!”
怎麽說呢?吳國人和越國人太有冒險精神,有限的條件玩航海不說,明知道風險極大還是想要將大海利用起來,並且也真的在利用。
不認識大海,乃至於連海都沒有見過的人,不會明白“琅琊”對越國的重要性。
那個“琅琊”是越國北上的橋頭堡,也是保證能退到海上的重鎮。這個就是越王勾踐為什麽要遷都到“琅琊”的原因!
現在,原軍與越軍在激戰,可是越國只要保證“琅琊”仍舊掌握在手裡,他們哪怕最後困守“琅琊”一地,還是能用從海上源源不斷獲得補給,事不可為也能利用海航路線撤軍。
換作用心經營的“琅琊”被原軍攻佔,哪怕越軍仍舊掌握其它地方,越國前期的投入白費不提,後繼一定是被動挨打的局面。
智瑤現在想起司馬穰苴分兵攻打“琅琊”的事,心裡不免讚歎司馬穰苴不愧是能蹲武廟的人物。
“是了,還有水軍,只要程朔能把勾踐拖住,等水軍一到,勾踐就要成為甕中之鱉了!”智瑤霍地站起來走向掛著山川輿圖的位置。
智開跟著走到山川輿圖邊上,掃到巴國就忍不住直皺眉,一旦太子妃懷孕,他就要去巴國了啊!
“此一戰,或將為越國絕唱。”智瑤低聲說道。
越國動員了十一萬大軍,已經投入作戰的部隊在八萬左右,還有三萬正在從陸路或海路北上。
哪怕後面三萬沒有投入交戰,沒有了八萬大軍的越國,即便勾踐也僥幸逃脫,越國還能動員出多少軍隊來抵抗?
智開不是想敗興,就實說道:“父親,楚國、宋國必不坐視越國滅亡。”
這是肯定的事情,楚國和宋國或許願意看到越國倒霉,更想看到的則是原國和越國打得兩敗俱傷,坐視原國吞並越國則是不可能。
哪一天原軍消滅北上越軍,或是北上越軍遭遇重創的消息傳到楚國或是宋國,就該是兩國聯合起來施壓或出兵幫助越國的時候了。
智瑤眯了眯眼睛,輕笑幾聲才說道:“鄭地屯兵兩‘軍’,一月之內便可再征召一‘軍’,三月便可出兵三‘軍’,合為五‘軍’之數。若是楚國、宋國輕動,寡人或不至於滅楚,滅宋則是力所能及。”
五個軍團,每一個軍團擁有三萬七千五百名戰兵,一共十八萬七千五百戰兵的部隊,他們就是智瑤給楚國和宋國準備的。這還沒有算上東進的兩個軍團,以及後繼會開拔入侵越國本土的一個軍團。
智開張了張嘴,想了想還是不說了。
倒不是剛娶了別人女兒,馬上就要滅人國家這麽一回事。
主要是原國君臣早就為“一天下”進行過無數次討論,為了長久進行打算,哪怕能一次橫掃天下,還是應該循環漸進一步一步來。
按照計劃,滅掉越國之後,能動手也會再拖延至少三年,隨後再發動滅宋之戰,剩下的楚國則是有另外的安排。
這一次要是滅掉越國又滅掉宋國,原國辦倒是能辦到,國力消耗極大的同時,怕的是一下子給吃撐了。
不過,計劃只是計劃,楚國和宋國可沒有必須配合的義務,不是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