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古時候那些愛情》第114章 史書裡的真相
【諸葛亮】

 一、姓名

 諸葛亮,字孔明。

 古時候取字一般都和名相關,孔明的“孔”是“很,非常”的意思,“明”字與亮同義,所以“孔明”二字的意思就是“很亮”(完全是單名“亮”的升級版)。

 唔,這麽一想,丞相大人的名字頓時萌萌噠。

 二、生平

 諸葛孔明的一生,算是再次印證了那一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粗俗一些講,大多極牛逼的人物,都有一個極苦逼的童年。

 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當地士人諸葛圭的妻子章氏誕下了一個男孩兒,這是他的次子,命名禮上,父親為孩子取名為亮。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在京都洛陽,也有一個小皇子呱呱墜地,這個孩子當朝天子漢靈帝的次子,劉協。

 這兩個後來在漢末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漢獻帝劉協與蜀漢丞相諸葛亮同年而生,並在五十四年後,同年而逝——真是意外的巧合。

 漢末之時,尚算太平的琅琊郡中,這個叫做諸葛亮的小孩兒一天天長大。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章氏過世,父親諸葛玄於一年之後再娶,新妻為他生了下幼弟諸葛均。

 此外,諸葛亮還有二位同母的姐姐……已知,一家七口。

 八年之後,初平四年,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過世。而也就是這一年,曹操打陶謙,造成了徐州之亂。

 這時,諸葛亮家中己知的人口,有——繼母,兄長諸葛瑾(十七歲),兩位姐姐(都未成年),諸葛亮自己(十一歲),弟弟諸葛均(六歲)。

 因為曹操的軍隊入境之後劫掠殺戮,《後漢書》陶謙傳寫:“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余,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複行跡。”——所以,境內許多人家都被迫背井離鄉,逃難向他方。

 可以想象,在當時十一歲的諸葛亮心中,曹操會是怎樣一個殘暴恐怖的存在。所以也不難理解他後來為什麽求仕不去投奔前途最好的曹操。

 諸葛圭病逝之後,他的弟弟諸葛玄回家奔喪,同時也就開始為一家的將來作打算——具體地說,是計劃逃難的行程。

 不知道什麽原因,諸葛亮的繼母和兄長和其他人沒有一起,而是南下到了江東,並且這一別,就是整整十四年。兄弟再見時,已是各為其主,分道揚鑣。

 諸葛亮和兩個姐姐一個弟弟隨著叔父幾經輾轉到了荊州,諸葛玄和荊州牧劉表有交情,於是就在這兒安了身。

 十一二歲的諸葛亮來到荊州,他應該是在這裡進了荊州官學。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並結識了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崔均、徐庶等人,有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友人,為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

 之後,諸葛亮的兩位姐姐分別嫁入了荊州士族蒯氏和龐氏。

 五年之後,諸葛玄病逝,這一年,諸葛亮十六歲。

 十六歲的少年面臨的境況就是長兄遠離,姐姐出嫁,身邊只剩下需要他來照料的幼弟。

 而從十六歲叔父過世,到二十六歲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這十年間,諸葛亮過得應該十分忙碌而充實,他在距襄陽城不遠的南陽隆中結廬而居,晴耕雨讀,有一眾可以交遊的好友。

 而此時,諸葛亮也已經奠定了自己的志向。《三國志》中說他“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樂毅是春秋時著名的賢相,而諸葛喜歡的《梁父吟》也一樣吟誦的是春秋名相晏子的事跡。

 ——他的志向,就是出將入相,匡扶社稷。

 而此時正逢漢末,既然有了這樣的志向,那需要的事情,就是為自己擇定一個值得追隨的主君。

 好的,這時候我們再來看一下劉備。

 遇到諸葛亮之前,客居荊州的劉備,境況一言以蔽之——狼狽。

 當時,他已經年近五十,對古人而言,已經是英雄遲暮,但還功業無成,被曹操追打得丟盔棄甲,隻好憑著一點宗室的情份,在荊州牧劉表這兒求一份蔭蔽。但劉表和荊州的士族也對他十分提防,安排去駐守新野,實實在在的閑人。

 一次,劉備到襄陽城中赴宴。中間如廁,看到自己大腿裡側贅肉增多,不禁憂從中來,慨然流淚。

 回到宴席上,眼睛哭的通紅。劉表十分驚訝,問他緣故。

 劉備答道:“以前,我經常在戰馬上馳騁,身不離鞍,大腿上的肉十分結實。現在很少騎馬了,贅肉累累。想到日月如梭,人生苦短,到了現在這把年紀了,也沒有建立什麽功業,所以難免傷悲。”

 英雄末路,想來也真是讓人同情感慨。

 但,同情歸同情,荊州一地,甚至當時的天下之間,恐怕都沒有人看好當時的劉備。

 所以——諸葛亮為什麽最終選了這麽一個窮途末路之人呢?

 仔細來分析,大約是以下三點罷:

 1、他不會選曹操,原因上面已經說過了——這個人是造成他離井離鄉的罪魁禍首。

 2、他不能選孫權,因為諸葛亮和同時代的另一個高尚名士荀彧一樣,畢生的願景是“興複漢室”,而江東孫堅父子,本質上是分裂中央的割據政權,於統一不利。

 3、他的志願一直都是“攘除奸凶,興複漢室”,而劉備是漢室族裔(盡管血緣已經非常遠了),明正言順。

 之後,劉備聽從徐庶推薦三顧茅廬,而諸葛亮隆中對策——三顧成佳話,一對足千秋。

 從這時,他就開始為劉備做了政治藍圖。

 而之後,就是他一步步地開始實現自己的藍圖。隻短短數年,把劉備從一個流竄逃亡的敗軍之將,一步步扶上了擁有益州大地,可以與曹操、孫權爭衡的一方王侯。

 所以,從來沒有人可以否認,這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然後,我們來看一看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

 諸葛亮輔佐劉備的諸多事跡在此不做細述,我們隻單來看看劉備和諸葛亮這一對“魚水君臣”是否真的如同後世傳聞中那樣推心置腹。

 其實,諸葛亮與劉備兩人的矛盾,和荀彧與曹操的矛盾本質上是相同的。

 作為心憂天下的名士,孔明和荀令君的志向都是興複漢室,中興東漢王朝。而劉備而曹操謀求的都是自己的霸業。所以,這樣的君臣自然貌合神離。

 而最後,劉備臨終前永安托孤之時,他托孤的對象,並非只有諸葛亮一人,他還讓益州大族李嚴同受遺詔,目的就在於製衡諸葛亮。

 臨終托孤,劉備的那一句“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怎麽看都應該是以退為進,逼迫諸葛亮表忠心——如果真心讓位,自然直接讓了,何必如此麻煩?

 於是,諸葛丞相也真的順從其意,表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後來,他用自己的余生踐行了這個諾言。

 再來看看後主劉禪對於丞相諸葛亮的感覺罷。

 也隻單提一件事。諸葛亮去世以後,蜀漢各地都紛紛要求為諸葛亮立廟。結果如何呢?“朝議不聽”,就是不準。於是百姓們無奈,隻好在街頭巷尾自己設一個靈台,來祭祀他們無限緬懷的丞相諸葛亮。這個時候就有人向朝廷提出來,說是否可以在成都為諸葛亮立一個廟呢?結果是“後主不從”,又未獲準。後來有人提出來,說這樣也不太好,因為私祭你是阻止不住的,不如把民間這些隨意的祭祀由我們政府規范起來。這才勉強同意,在定軍山諸葛亮的墓前立了一個廟。

 ——在諸葛亮死後,不願為他立廟祭祀,可見劉禪對這位為他們父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丞相是不是真心的敬重了。

 千載之下,一聲歎息。

 諸葛亮死後,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

 諸葛亮曾經上表言自己家無余財,只有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余的財產。

 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

 諸葛亮死後三十年,他的獨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身死沙場,為守衛蜀漢江山犧牲了性命。

 讀史至此,我不知道還有什麽理由懷疑他的忠誠和操行。

 二、才華

 這個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近乎被神化的人物,他的事跡家喻戶曉,許多孩子大概像我一樣自孩提時代就聽著他的傳說長大。

 後來細閱史書,真正為他的智慧冠絕,他的高尚德行,他的才華橫溢所折服。

 1、政治軍事

 諸葛亮的政治理念一直是“依法治國”,在治理國家方面,蜀漢是三國之中最為成功的。而因為諸葛亮克己奉公,清廉自正,一切以身作則,所以盡管嚴刑峻法百姓卻沒有怨言。

 另一方面他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造福了蜀漢一方,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很大發殿,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所以即便多年之後百姓仍是追憶緬懷著諸葛丞相。

 2、發明

 孔明歷史所載的發明,僅列舉:孔明燈、木牛流馬、八陣圖、諸葛連弩、木獸、孔明鎖、地雷

 3、書法

 諸葛亮擅長書法,能寫篆書、八分和草書,而且造詣不俗。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十三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禦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

 這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政務和軍事活動中,也常有練習書法。《常德府志》記載:“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裡臥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於此寺,因名。”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之後,戰事十分緊張頻繁,他卻不忘練習書法。

 4、丹青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張彥遠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可見,諸葛亮的畫作乃是當世一流。

 5、琴樂

 諸葛亮精通音律,尤喜操琴。

 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

 《輿地志》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不僅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且還會製作樂器——製七弦琴和石琴。甚至,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真正六藝精通,博采風流。

 千古之下,又幾人能儔?

 三、婚姻

 諸葛亮與黃碩的婚姻,讓我莫名想到了另一樁相似的夫妻——周恩來與鄧穎超。

 同樣品貌拔俗、才華出眾、德行無瑕的丈夫;同樣貌不驚人、出身大家、情深意重的妻子。

 而這兩對婚姻,都是相扶相守,偕首白頭。

 而這兩雙伉儷,令人動容的地方不止是少年夫妻,從青鬢年少到皓著蒼顏,相偕與老。

 更是在婚姻遇到相似的難題時,丈夫的選擇。

 鄧穎超女士因為當時革命形勢,不得己兩度小產,以致終生不育——所以,周恩來身後無兒無女。(在當時中國普通的社會風氣裡,國家領袖無子,簡直不可思議)。

 而諸葛亮,在妻子黃氏多年無出的情況下,選擇了過繼兄長諸葛瑾的兒子為嗣——盡管當時納妾名正言順,天經地義。

 如斯操行,真正令人慨歎不盡。

 【黃氏】

 1、名字

 諸葛亮的妻子,黃承彥之女的名字,正史闕載,民間流傳比較廣的是黃碩和黃月英。

 認真分析的話,當時人取名,單字是主流,而漢族講究“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所以黃氏的名應該是“碩”。根據《毛傳》:“碩人,大德也”。所以完全符合當時取名的風俗和慣例。

 而“月英”比較可能是表字,古代一般“名”“字”表裡,“碩”和“月英”也有一定聯系。

 2、才華

 記得初讀《三國志》,看到黃承彥說對孔明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面,才堪相配”,我的第一反應竟然卻是——究竟怎樣才華出眾的女兒,才敢說與孔明“才堪相配”。

 民間關於黃碩在這方面的傳說很多,但史籍確載的卻鮮見,所以難覓其實。但憑諸葛丞相一生對於妻子的敬重與深情,我們不難想象這是一個美好而睿智的女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