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少年行_鹽鹽yany【完結+番外】》第209頁
  老相爺端著茶杯點點頭,“你對此有什麽看法?”

  “我爹不可能謀逆!”我猛地抬起頭來,“首先在情理上就說不通,我從來不知道我爹跟陳楚山有什麽交情,而且我爹當時已經是中書令,一朝宰相,又得陛下恩寵,他怎麽會想不開去跟陳楚山謀逆?這樣於他有什麽好處,難不成陳楚山還能許他半壁江山不成?而且陳皇后為陳楚山的胞姐,如果我爹真的是勾結陳楚山謀逆,又怎麽會毒殺陳皇后?他這樣不是自掘墳墓,斬斷了與陳楚山的交情了嗎?如果真的是我爹害的陳皇后,那林瓊將軍怎麽還會放心把四皇子放在我身邊這麽些年?”

  老相爺點點頭,隔著層層霧氣卻是我看不清的神情,緩緩道:“我沒記錯的話,當時你有個舅舅在陳楚山手下當副將吧?”

  “是我小舅舅。”我輕聲道,接著又拔高了音調,“可即便我小舅舅是陳楚山的副將,也不能就此說我爹要跟他一起謀逆吧?”

  老相爺還是那副波瀾不驚的樣子,接著道:“我當時已經卸任了左相一職,對朝中的事不大上心了。但我知道的到底要比你多一些,要查辦一朝宰相,自然不能憑著一點子虛烏有的東西空穴來風,當時這件案子證據齊全,經過了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的三司會審,是件板上釘釘的鐵案。”

  我狠狠皺了下眉,“怎麽會?”

  “來,你先坐下,”老相爺指了指羅漢床另一邊的位置示意我坐,又挑著小銅壺問我:“喝茶嗎?”

  我搖搖頭,一門心思撲在案情上,急著追問:“什麽證據?”

  老相爺反手又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看著茶沫上下翻飛浮動,問道:“你對當時陳楚山的情況了解多少?”

  “知道的不算多,”我道,“就知道他是陳皇后的胞弟,鎮守邊鎮,小舅舅也在他手下辦事。”

  老相爺搖頭:“陳楚山可不是鎮守邊鎮那麽簡單。”

  “隨著太祖、太宗在位時屢次開疆拓土,先帝在位時王爺又平定了突厥和吐蕃,咱們大周的疆域可謂是空前遼闊。這些疆土怎麽處置?怎麽鞏固邊防?怎麽防止異族覬覦?這些一直都是朝會討論的重中之重。到當今聖上繼位,這些事情的解決策略總算有了個雛形。陛下在十個重要的邊地設立兵鎮,由十個節度使管理。這些節度使全都手握重兵,將大周疆域圍城一道堅不可破的防線,對當時虎視眈眈的異族確實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老相爺輕輕啜了一口茶:“陳楚山,因著是陳皇后的胞弟,又是將門出身,出任河東節度使,這也是當時最大的一個兵鎮。而與他交好的萊陽侯、魏國公分別出任范陽、平盧節度使,這兩人皆以陳楚山馬首是瞻。自此陳楚山便擁有了東起營州,西至晉州的整片北方疆土,手上精銳無數,擁兵二十萬。這些節度使們不但手握這些駐地的兵權,還兼領當地的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甚至當時各州刺史都居於他們之下,聽從調派。當時還發生過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每逢歲末各州刺史都要往這些節度使府上送銀子,美其名曰平安俸,當時的幽州刺史是個清官,也是個硬骨頭,愣是無視這條不成文的規矩,沒有給當時的范陽節度使送禮。結果第二年,萊陽侯隨便尋了個由頭,竟將這位幽州刺史在大街上拿鞭子抽死了。”

  我皺了皺眉:“幽州刺史,怎麽說也是從三品的官員,陛下欽點,他怎麽敢?”

  “是啊,他怎麽敢?”老相爺遙想當初,輕輕眯了眯眼,“這件事當時在朝中也引起軒然大波,滿朝大臣集體上書請求嚴懲萊陽侯,可最後還是讓他逍遙法外了。”

  我不解:“為什麽?”

  “因為他們手上有重兵二十萬呐!”老相爺重重歎了一口氣,“當時朝廷有多少兵?京畿附件的折衝府加起來,滿打滿算,不過八萬人。這八萬人有一半是根本沒拿過刀槍的農民,你要他們如何和軍容整齊、日日操練的邊軍打?從河東過了洛陽、過了潼關便是長安,若這二十萬大軍真的揮兵南下,誰可阻擋?”

  我抿了抿唇,“朝廷這是割肉飼虎,就由著他們這麽坐大?”

  “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斃,”老相爺道,“這件事之後,大家便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了,陛下下設監軍一職,代表朝廷協理地方軍務,但是這個監軍由誰擔任又是一個問題。”

  “一般朝臣首先威懾就不夠,節度使已經是正二品官,一州刺史他們都能隨意屠殺,誰還敢冒死前去。圓滑世故之人與他們狼狽勾結,剛直不阿之人又怕被他們肆意謀害,所以當時的監軍人選確實犯了難。”

  我追問道:“最後選的是誰?”

  “徐明。”老相爺道。

  “如今的內侍省大太監徐明?”我暗暗吃了一驚,沒成想一個陛下禦前端茶送水的太監竟有如此膽魄。

  “就是他,”老相爺點頭,遞過來一杯茶,“當時的徐明還只是內仆局的一個管事,幽州之事發生後自告奮勇擔任監軍一職,陛下感懷其勇氣,加官左監門衛大將軍,擔任河東監軍一職。此人正是你爹柳俞英謀逆的人證之一。”

  “什麽?”我舉著茶杯愣住。

  “延合七年冬,徐明從西北傳回急報,陳楚山集合萊陽侯,魏國公欲起兵謀逆,中書令柳俞英與他們裡應外合,消息送回來了,人卻沒回來。直到景行止出兵平叛,才從叛軍手裡把人救回來。據說是從一群餓狗嘴底下搶回來的,當時人已經不成樣子了,半條腿都被啃乾淨了。”

Top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