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倏忽而過,眼看就到了正月十六,工坊正式開工。
方二娘幾日前就回了這邊住,早就和薑越把裡裡外外打掃地乾乾淨淨。
只是這一日嚴之默和姚灼卻沒急著去工坊這邊安排,而是先去了村長家。
前日他跟村長提了一嘴,想趕在春耕前買十畝地,都要中等良田。
其實他是想要上等田的,但石坎村這地方的土地也並未有多肥沃,整個村都刨不出幾畝稱得起上等的。
遂想著中等田也好,到時候好好地肥一肥,改善一下土壤質量,亦能提升畝產。
村長幫他打聽了兩日,從村裡兩戶人家手裡,給他湊了十畝地。
到了村長家,賣地的那兩家早早都在門檻外的屋簷下蹲著等了。
見嚴之默和姚灼進屋,都紛紛站起來。
這兩戶在村裡頭,都屬於手裡田地也較多的,而今賣地的原因各有不同。
一戶是家裡到了這一代,男丁不豐,老夫婦又上了年紀,田地太多耕種不過來,反而撂荒了還可惜。
一戶則是要賣幾畝地換點錢,好給兒子娶媳婦湊彩禮。
一戶五畝,都是有田契的中等良田,而且相隔不遠,遠看也算是能連成一片的,很是方便。
只是去年嚴之默分家時,這中等田還是八百文一畝,現因為糧稅漲價,已經變成了九百文一畝。
且因有一家的五畝地已經栽種了冬麥等作物,等於連帶著上面的糧食也一起買了,按照規矩,一畝地還需添點銀子。
村長算了算,按照這五畝地的畝產,一畝添一百文,雙方都能接受,於是乎便商定了。
【這物價飛漲的水平,讓我想起了我那始終不漲的工資和在飛速攀升的房價……】
【主播這個朝代的糧稅也太高了,感覺問題還挺大的,早晚會暴露出問題】
【不懂就問,如果真的打仗了,主播能造出□□嗎?】
【達咩,我來種田專區可不是為了看打仗(祈禱nia)】
……
在村長的見證下,嚴之默掏出九兩五錢銀子分給了兩家人,買下了這十畝地。
田契的轉讓,不需要重新寫什麽文書,只需一手交錢,一手交田契,這筆交易就算是結束了,有村長作保足矣。
兩家人揣著各自的銀子樂呵呵地走了,出門還在念叨,和嚴童生做生意就是舒坦。
人家讀書人辦什麽事都客客氣氣的,還講規矩,再看看人家給的這一兩一個的小銀元寶,多漂亮!
事情告一段落,時候還早,兩人就一起去看了看自家新買的地。
方位一說,姚灼就知道了,直接拉著嚴之默就朝那邊走去。
要說這十畝地還有一點好處,就是離嚴老大和姚家的地頭都比較遠,日後乾活的時候,不至於低頭不見抬頭見。
兩人站在地頭,一眼望去,大片土地盡收眼底,現在都是自家的了。
嚴之默遙遙指點,規劃了起來。
一邊的五畝地本就種了麥子,去了糧稅差不多就夠自家的口糧。
余下五畝地,屆時都蓋起大棚,種上嚴之默“收集”來的新作物。
十畝地其實不算多,可惜村裡人少有賣地的,能買到這十畝已經很不容易,想要更多,就得去開墾荒地。
說到這裡,無論是打理現在新買的田地,還是為了之後做打算,家裡都還需要招一些雇農。
好在嚴之默是童生,有招收雇農的資格,就是在考取秀才功名之前,還需要幫雇農繳納人頭稅。
正巧工坊也要招收新的雇工,兩人一商量,決定把這兩件事一起辦了。
招雇工,面向的是同村人,知根知底的最好。
消息一放出去,就有不少人上門打聽。
初步的篩選,嚴之默交給了姚灼,把那些品行不好的、愛嚼舌根的、愛生是非的通通剔除,最後余下兩個人選。
分別是村裡衛姓人家的媳婦呂氏,以及王姓人家的夫郎,村裡要麽叫他王家夫郎,要麽就稱呼其葉哥兒的。
這兩人出來做工的緣由都差不多,都是家裡窮苦,日子不好過,若能在嚴之默這裡做事,不耽誤照顧家裡,還能掙點錢補貼家用。
兩人和方二娘、薑越,論年紀也差不太多,都能說到一起去。
工錢依舊按照一日十文算,確認無誤後,領著去村長那裡簽了契書。
雇工的事解決了,雇農卻還沒有。
石坎村沒有人家雇得起雇農,倒是聽聞先前從北方逃難而來的人,有不少流入了各個村子,淪為了雇農。
嚴之默拿著這件事打聽到了麻三那裡,沒想到麻三還真的知道。
“何必舍近求遠,就說河對岸有一片地方,有不少北方來的難民,他們日子苦成那個樣,若是能給嚴童生你家當雇農,簡直是祖墳冒青煙了!”
嚴之默搖了搖頭,心下唏噓。
這些難民過去也都是好端端過日子的人家,一遭遇了災,無家可歸,就得賣身於人,若遇到善良的東家還好,若是遇到那動輒打罵的,怕是一年到頭連口飽飯都吃不上。
打聽到後,嚴之默便回家同姚灼說了。
兩人尋了個日子,叫上麻三帶路。
石坎村毗鄰的這條河,叫做涼水河。
嚴之默當初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還覺得怪有趣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