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鄒相公這性格,他能推薦的人選……眾臣紛紛在心底挨個盤算起來。
聖上對待宰相總是要比普通臣子客氣些的,“相公請講。”
鄒相公道:“陛下可還記得解決了江南水患的丁相公?”
眾臣一時愣住。
其實不怪眾臣們提議時想不到這位,這位丁相公從正式宣麻拜相到引咎辭官中間也就相隔三個半月,實在是在位時間太短了。
而且吧……已經有人忍不住偷偷拿余光去瞄江衝的臉色。
而且導致這位丁愷丁相公引咎辭官的,可不正是江駙馬戰死上榆麽?
當時丁相公掌管著戶部,糧草出了問題,不管是軍中負責接收糧草的軍需官、途中運糧官、兵部轉手負責人、戶部下發糧草的官員,一個都跑不了。
丁相公雖無直接責任,可崇陽軍主帥身亡這事太大了,大到影響朝廷未來二十年的戰略部署,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
可以說,在場大部分人對那位主動承擔責任的丁相公印象還是不錯的。
江衝自幼習武,又在戰場拚殺多年,感官何等敏銳,鄒相公開口前看他那一眼就被他發現了,之後又不斷接收到打量的目光,再不明白怎麽回事,那他就是個傻子。
敢情從譚相公罷相,到簡黎兩位相公角逐,再到如今舉薦丁相公,這一系列舉動,其實是先帝早就策劃好了的,聖上和鄒相公這是在聯手演戲呢。
當年之事,丁相公不能說全無責任,但責任不全在他,最多就是輕微失職,根本不用付出這樣大的代價。
江衝前世也曾真心為這位丁相公感到惋惜過,為了這一點惋惜,他站出來道:“臣以為鄒相公所言甚是,況且當年之事丁相公全無過錯,不該埋沒蹉跎。”
這下,在場目光齊刷刷全落在江衝身上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嚴格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高祖開國立業;太宗發揚光大;世祖、聖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譽,但也指世系傳承發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愛孝順的賢主;中宗、聖宗是中興之主;哲宗、興宗、成宗、顯宗是守成之君;肅宗有中興意願卻沒有成功,有心無力;憲宗、宣宗、景宗有功有過;寧宗過於懦弱;德宗遭遇動亂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轉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為人好玄虛;文宗文弱無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順宗僅是過渡君主,影響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時間短且作為少;惠宗治國無方,江山殘破;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則應用於較為悲情的亡國之君。”
——節選自《搜狗百科·廟號》原文
→_→→_→→_→→_→→_→→_→
本文設定:
大梁皇帝排序:
□□【太平】
太宗【景安】
憲宗文帝
世祖武帝
仁宗明帝【景仁】
…
武帝是旁支入主,沒過繼這一樁,直接以堂侄兒的身份即位,且力挽狂瀾的功績太大,配得上“世祖武皇帝”。
至於前文寫的“魏中宗”,是把他兒子孝昭打天下的功績算在中宗身上,勉強中興;
“魏世宗”孫子繼承親爺爺的皇位,本來該按一統天下的功績是“武宗”,但是後來一想魏武特指龜雖壽,所以就瞎寫了一個好聽的,當時沒查資料沒想太多。
給我們小阿頎陛下賠罪!
第128章 鎮國長公主
而後禦史中丞卓群站出來道:“臣附議。”
胖胖的禮部尚書唐之元也道:“平陽侯心懷大義,可見先帝眼光獨到。”
此言一出,大部分人也紛紛附議,其余少部分人見簡、黎兩位相公不佔上風,也跟著附議。
聖上點了頭,此事就算定下了,回頭由中書省擬詔,確認無誤後用璽頒布下發即可。
第二件事,聖上想立皇長子蕭璟為太子。
這個……
別說眾臣,就是鄒相公都有些吃驚了。
想當初武帝時代歷經三王奪嫡、河工案,直到在位的最後一年才定下儲君人選;先帝即位後也拿周王當磨刀石,磨了當今十幾年才立為太子。
如今這位,登基大典都還沒舉行呢,這就想立太子了?
那想必是對皇長子滿意至極,根本不想考慮其余兒子。
話說今上皇子也不多啊,原配嫡妻生的皇長子蕭璟,婕妤王氏生的三皇子才剛開始念書,繼室皇后杜氏生的四皇子還不滿周歲……
日!
皇后杜氏!
聖上總不會防著杜皇后身後的安樂侯府吧?
眾臣覺得自己真相了。
除了個別和安樂侯府有交情的,其余眾臣倒沒什麽反應,主要可能還是被驚著了。
好在聖上只是提了一嘴,讓臣子們心裡有數就行,並沒想當場通過。
至於第三件事,劉太保一說出口,江衝就變了臉色——
聖上要給長公主追封尊號!
按照禮製,皇帝的女兒封號“公主”,姊妹封“長公主”,姑母封“大長公主”。
聖上即位,只需要在長公主的封號和諡號中加一個“大”字即可。
可如今,聖上要給大長公主追加“鎮國”尊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