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39章 敵酋合謀欲撤兵(上)
  此戰獲勝之後,沐劍聲隨後清掃戰場,就地對俘虜進行了甄別和整編,其中數千滿族士兵和數百軍官被關進船艙,集中看押起來,準備押送到台灣,而近萬名漢族精壯編進雜兵,隨後又與張清山合兵一處,此時明軍水陸合計已經達到七萬之眾,隨後留下數千人鎮守青陽縣城,掩護後路之外,其余六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朝池州進發。

  一天之後,明軍水陸兩路大軍合圍池州,一戰而下城垣,隨後橫掃附近四鄉,並迅速攻佔石台等縣城,兵進牛頭山一帶扎下大營,與安慶府隔江相望,直接威脅這座省府重地,使得整個皖中之地一日數驚,人心惶惶。城內的許多滿人眼見形勢不妙,已經開始收拾金銀細軟,變賣家產,逃離安慶,一些官商也開始轉移財產物資,或者乾脆派人偷偷聯絡明軍,為自家預備後路。

  眼看江南明軍大兵壓境,近在咫尺,那彰泰、於成龍二人隻好集結附近州縣兵馬,征集精壯,著手全力守護城垣,同時向喇布和嶽樂傳去求援戰報,又向北京發出加急文書,請求新的指示。

  由於尚善的意外慘敗,致使清兵在皖南地方的機動兵力幾乎損失殆盡,各處地盤也連連丟失,僅余徽州一地因為黃山阻隔而暫時保全。在這種情況下,得到消息的嶽樂和喇布已經發覺,自家的形勢已經十分不妙,而遠在無錫的傑書得知這個消息後,更是大罵尚善無能誤國,死有余辜。他們此時都以為此人已經戰死,殊不知這個小強已經遁入深山,不久之後出現在徽州,那時候形勢再變,為了鼓勵此人發揮作用,隻好讓他戴罪立功。

  其實戰局到了現在這種局面,在滿清的三位統兵王爺心裡,都隱約感覺到江南之地可能已經守不住了,面對大周大明的優勢兵力,此時無論是兵力、武器裝備、後勤補給、戰場形勢等方面,江南的清兵都處於極為不利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辦法,就是設法全面撤軍退回江北,然後擇險而守,讓明軍水師無用武之地。

  只是這個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他們深知,要是自己敢帶頭提出這個建議,那康熙還不立刻跳起來指著鼻子大罵他們,撤職查辦那是很有可能,甚至殺頭抄家都說不定,所以無人敢犯傻直言。可是如果不說的話,錯失了撤退的時間,必然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再三考慮之後,康親王傑書向嶽樂喇布傳書,請他們聯名上書北京,以後勤不暢為由,讓自己帶兵從浙江退往皖南作戰。

  三王此時已經是一條線上的螞蚱,一損俱損,基本已經達成默契,互幫互助,而且嚴格來說,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既沒有直言從江南撤兵,不過實際上卻是為撤兵做著準備。畢竟在南京和皖南多地已經失陷的情況下,從皖南和江西一線退往江北,要遠比從浙江一帶退兵容易許多,到時候一旦局勢不利,可以隨時撤退過江,可以避免被敵人截斷退路的危險。面對這個折中的提議,嶽樂和喇布也予以認可,決定以此來試探一下康熙的心思。

  就在嶽樂喇布上書之時,從北海不遠數千裡趕赴京城的周培公,也終於踏進北京城門,歇息一夜之後,第二天一早就遞牌子進宮面聖。康熙向他詢問了一下北方的戰局,周培公據實匯報,並且進言說北方戰事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此時不宜大規模撤兵,否則羅刹人勢必會緩過氣來,之前的諸多努力就會白費。而羅刹人的後患沒有徹底解決,就不利於全力向南,反之的話,

只要再耐心堅持一半年,等徹底趕走了這些羅刹人,安穩了北方後路之後,那時北方的數萬軍馬就可以安心南下了,那時必然可以扭轉戰局。  康熙聽了周培公的話,覺得言之有理,這種似乎很不錯的局面讓他略微安心,就暫停了大規模調兵南下的心思,稍稍誇讚幾句之後,就把如今的南方戰局向他作了大致介紹,並把費揚古的應對之策也提了出來,詢問他可否另有良策。

  其實在昨夜一回來,周培公就通過家人和親友嘴裡,得知了南方戰局的大致情況,隨後又走訪了幾位比較親近的大臣,基本清楚了具體的戰局。面對這種困局,即便他頗富智計,也感覺有點難以應對,說到底,還是對方的牌面太好了。對手以強大的水師控制江面,長江就成為了一道套在清廷南下大軍脖子的絞索,隨時可以收緊,而一旦明軍徹底截斷大江,則江南四十萬軍馬頓時前景不妙,別說這些軍馬人數似乎不少,可是如果失去了有力的後援,陷入兩家對手的包圍中,不比農夫好多少,能夠支撐一年時間都是很了不起了。

  經過仔細考慮,周培公決定向康熙指出危機所在,讓他看到局勢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這樣才能夠體現自己的高明。但是,喜歡聽好話是每個上位者的通病,沒有人願意聽不好的消息,更沒有人會願意聽到一場大敗的消息,所以為了防止康熙在盛怒下發瘋,自己還需要找一位得力的保護者旁聽才行。

  周陪公之前就考慮到,針對這些困難,自己必須要提出實際可用的應對辦法才行,否則到時候奏對之時,隻言害而不言利,隻提困難而不提如何解決困難,恐怕只會適得其反,在康熙面前凸顯出自己的無能,若是就此失寵可就大大的不值了。

  所以這回一見康熙問起有無辦法,周培公立刻請求私下單獨奏對,康熙心想他可能有重要的話說,就同意了這個請求,隨後帶他進入上書房奏對。不過在途中之時,周培公又提出,可否請老佛爺來,一起聽聽他所說的話,康熙立刻就有些皺眉,詢問其中原因。周培公說道,老佛爺也是久歷風雨智慧深遠之人,有她旁聽,就可以幫助皇上參詳一二。聽了周培公的話,康熙勉強接受了這個理由,即刻差人去請孝莊老妖婆前來,等到孝莊一到,幾個人立刻展開商議。

  面對康熙的詢問,周培公於是奏請說道:“回皇上,以臣之見,如今這局面,江南危矣,中原危矣!”一聽他這話,康熙頓時大怒道:“大膽!你周培公有幾顆腦袋,膽敢在此妄言!我請你前來,不是在這裡危言聳聽肆意嚇人的,你明白嗎?你今天如果不把話給說清楚,小心我砍你的腦袋!”一聽這話,周培公連忙跪下叩頭請罪,頓時血流不止,其狀甚是淒慘。

  這時一直旁聽的孝莊老狐狸,則隱隱有點明白了周培公的用意,於是開口勸說道:“皇上,切勿急於發火,姑且先聽聽周大人的解釋,再行決斷也不遲的。”見自家祖母發話求情,而且那周培公似乎也被自己嚇得夠嗆,康熙立刻也冷靜了許多,他可不想就此把手下這位智囊給廢了,於是坐下說道:“好了好了,先起來吧,那你先說說看,這江南和中原大地,怎麽突然就變得危險了?”

  周培公一聽,連忙起身謝過康熙,謝過孝莊,這才繼續說道:“根據之前的戰事,以及微臣的判斷,如今明軍的戰略意圖,就是要利用水師之利, 一路沿江西進,進而控制長江水道,與吳三桂一方匯合,從而攔腰截斷我大軍,分為南北兩塊互不聯通的軍馬,然後再合力圍攻我江南之軍隊,這樣的話,我方就將痛失江南的幾十萬軍馬,而若是沒有了這些精銳的兵馬,則北方之地也難以守護,首當其衝的中原大地,自然是敵方首先攻擊的目標,所以微臣才有這般判斷。”

  康熙聽了這話自然很是不耐,隨即硬聲說道:“你緣何以為,明軍的目標,就是我江南的幾十萬大軍?他們有那個魄力和能力,能夠消滅我這幾十萬精兵?”

  周培公聽後,從身上摸出一份地圖,在康熙的禦用書桌上鋪開,只見上面已經做過許多標注,把軍力分布等一一標出,顯然他此前已經做過了足夠的功課,才能有這般詳盡的地圖。

  周培公指著地圖說道:“皇上請看,如今我朝為了應對周明兩敵,在整個長江兩岸和江南地區,布置了近七十萬人馬,這其中三十萬在江北,四十萬在江南,而具體分布如下,江北從安慶往東,共計有近十萬人馬,駐防各地,其中安慶和揚州乃是兩個要點;而安慶以西到荊門襄樊一線,乃是對抗吳逆的主戰場,布置了二十余萬精兵,暫時維持戰局穩定;而在江南,我四十萬大軍看似人多勢眾,其實卻分為了四個主戰場,即蘇杭地區、仙霞嶺地區、贛中地區、武昌地區,除開守衛其余地方的人馬,四個地點的人馬都不過十萬人,如果對方以水師阻隔大江,隔斷南北交通,然後集結江南的重兵,對我方實施分割包圍,則不難各個擊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