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唐》第263章:兄弟促膝談
裴敬下了馬,從馬鞍上解下了一隻皮囊,來到杜甫面前,交在他的手中。杜甫將皮囊掂在手中,沉甸甸的。

 “使君特命下走奉上百金,杜郎中好安頓家小,無後顧之憂。”

 其實接過皮囊之時,杜甫就已經猜出了其中之物。裴敬的話不過是證實了他的猜測而已。

 臨行贈百金,對杜甫而言,直如雪中送炭。他正在為安頓家人而發愁,秦晉就解了這繞不過的難題。

 杜甫不是個愛財的人,百金也絕不是個小數,但這皮囊中所裝載的心意,讓他動容不已。

 “多謝使君掛念,杜甫愧領了!”

 他更不是個虛偽的人,也不會明明很需要這筆錢來照顧家用,卻嚴辭推拒。

 裴敬對這位吏部郎中的感官不錯,便呵呵笑道:“此一去前路未卜,杜郎中肯以身犯險,裴某敬服的很那。”

 馮翊郡的情況在神武軍內部早就傳開了,都知道這一去,面臨的叛軍壓力不比潼關要差,杜甫敢於隨秦晉赴險地,光是這份膽色就令人刮目相看。此前窮酸迂腐的形象,亦隨之被剝了個乾淨。

 說著,裴敬又靠近了杜甫,朗聲道:“下走口渴的緊,向杜郎中討杯水喝……”

 杜甫這才恍然大悟,一拍腦門,躬身將裴敬向院中讓。

 裴敬進入會客正廳之後,杜甫命楊氏燒水奉茶。

 “杜郎中認為,當下長安局勢如何?”

 剛剛落座,裴敬就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話。這讓杜甫愣怔了一陣,然後才斟酌著答道:“就實而言,長安就像一潭爛泥,又像一艘朽爛的大船,積重難返啊……”隨之,他又搖搖頭,表示自己的歎息之意。

 “英雄所見略同,裴敬也早在這烏煙瘴氣的長安待夠了,出了長安直如魚入大海啊!”

 杜甫卻仍舊搖頭。

 “出了長安也未見得就能痛快行事。”

 裴敬對杜甫的說法顯然是讚同的,點了點頭,又一掌重重的拍了一下大腿。

 “誰說不是!地方上的官吏比朝廷的官吏也沒甚區別,到時候還免不了掣肘!”

 “非也,非也!以使君的魄力手腕,地方上沒人敢強擰著來。何況使君也不會給那些人機會。杜某擔心的是糧食!”

 關中向來缺糧,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天子經常會帶領長安權貴百官到洛陽就食。今年眼看著滴雨未下,收成比往年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打仗打的又是錢糧,神武軍到了馮翊的蒲津,時日久了,不知又會冒出什麽意想不到的問題。

 但是,沒等杜甫深入進行這個話題,裴敬又話鋒一轉,繞了開去。

 “不知杜郎中打算如何安置家小?”

 杜甫沉吟了一下說道:“馮翊恐遭刀兵,杜某打算就將內子與兒女留在長安,一來可使他們免受顛沛之苦,而來在長安畢竟還有些故舊,照應起來也甚是方便。”

 裴敬又點了點頭,就不再說話,他端起剛剛煮好的茶湯,猛喝了兩口,然後讚歎道:“好茶湯,暑渴盡解,這就告辭了!”

 杜甫趕忙起身相送,送走了裴敬之後,楊氏來到他的身後,面露不解的問道:“這裴校尉明顯不是為了討水喝而人內,可落座了又盡撿些閑話,真是奇怪。”

 對於妻子的疑惑,杜甫也有些摸不到頭腦,但總覺得對方的主要目的就是來贈金的,至於根據是什麽,一時間也捋不到頭緒。

 杜甫指了指案上的皮囊。

 “這是秦使君剛剛送來的百金,你收好了,為夫到馮翊之後,足夠家中使用一年了!”

 楊氏的聲音有些顫抖。

 “難道夫君真的不打算帶著妾身母子到馮翊去嗎?”

 “嗯,這一回就不帶你們去了,今歲關中大旱,糧食欠收,出了長安只怕有錢,買糧食都成問題。”

 說到糧食問題,杜甫當即又叮囑了一句。

 “這百金之數,拿出來一半,全部換成糧食。剩下一半則放好了,以備不時之需。”

 楊氏點點頭,表示記下了。

 說起糧食欠收,杜甫馬上就意識到,長安的糧價很快就會飛漲,如果不早早買下糧食以作儲備,否則到了秋冬時節,青黃不接,飛漲之下,只怕百金之數也買不了多少糧食了。

 次日一早,杜甫正打算出門到東市去詢問糧價,府中唯一的老仆卻急吼吼的來報:

 “昨天來的高禦史到了!”

 “是仲武兄,快請!”話音未落,杜甫又道:“慢著,我親自去請!”

 聽說高適一早來訪,杜甫就打消了去東市的念頭,決定與這位久未見面的好友長談個一天一夜。

 片刻功夫,高適就出現在了杜甫的視野之中。

 “仲武兄,一別半載,可還無恙?”

 兩人見面興奮非常。高適大踏步進了庭院,同時又唏噓道:“想不到半載的功夫,這長安城內就已經翻天覆地了!”

 高杜二人私下裡在一起的時候從不會諱言局勢,到了會客廳落座之後,更是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議論了大半個時辰。

 比起裴敬在時,杜甫燒了許多顧忌,說話自然就更放得開。他將長安這月余以來經歷的事件都原原本本,一五一十的與之講述,最後又歎息了一聲。

 “天子如果能早早鏟除奸佞,太子又何至於被逼的謀反,秦使君又何至於自請外出?”

 高適默然半晌,然後才有些不以為然的回應。

 “子美兄此言差矣。於天子而言,誰親近,誰疏遠,心中自有一杆秤。奸佞也好,忠臣也罷,如不為所用便是白費,如能為所用,奸佞和忠臣只怕也沒甚區別!”

 這番話讓杜甫愣怔了一陣,他不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麽說,早在昨天,韋濟也和他如此說過,雖然言語中頗有出入,但終旨卻大致不差。

 高適不等杜甫答話,又再說道:“秦使君能夠急流勇退,自請外出,實在是以退為進的一招好棋!”

 杜甫大為奇怪。

 “難道不是被天子逼迫的嗎?”

 高適搖搖頭。

 “是也不是。”

 “這是甚說法?半年不見,仲武兄也學會打啞謎了……”

 “如果高某所料不差,這位秦使君是個有大志向的人,在長安這一攤爛泥中,除了白白的蹉跎時間,爭權奪利,怕也沒機會再做其它……”

 高適的揣測很是新穎,這讓杜甫也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秦晉,也許他一直就沒看懂這個年紀輕輕卻屢屢一鳴驚人的秦使君。細細思量,高適的說法也很有道理,這正好解釋了,秦晉為何在佔據優勢的時候自請外出。

 很明顯,高適對秦晉的評價顯然不低。

 “哥舒老相公這回算錯了棋,只怕麻煩不會小……”

 高適忽然又提及了遠在潼關的哥舒翰。這讓杜甫又是一驚。

 “哥舒翰?老相公素來忠勇,又手握重兵,他,他能有什麽麻煩?”

 高適苦笑道:“子美兄太過剛直,看不清這官場的齷齪與險惡。總之,這一關想要平安度過,並不容易。”

 室內的氣氛有些沉悶,高杜二人就別重逢之後,甚至還沒敘舊,就一直在議論著長安現在和將來的局勢。

 “仲武兄既然在潼關軍中屢受排擠,何如趁此機會運作一番,離開哥舒翰的視線。”

 在杜甫看來,高適為官多年,頗有能力,但苦於不得志,現在連五品的門檻還沒能越過,於是已經有心向秦晉舉薦此人。

 誰知高適卻搖頭拒絕了。

 “高某奉了老相公之命返京,豈能半路而逃?總要善始善終。”

 當世之人,尤其為官者,最重視的就是名聲。有時候甚至可以說,名聲的大小決定了官職品秩的大小高低。如果高適在此時趁機謀求離去,無異於背棄了哥舒翰的交代,這對他的名聲是十分不利的。

 “臨回長安之前,就已經探明了山東亂軍的情形,據說大軍已經雲集陝州弘農。一場大戰怕是在短時間內就要爆發。子美兄隨秦使君到馮翊郡去,也不見得安全,早有消息指稱,叛軍已經攻下了半個河東。”

 對此,杜甫並不奇怪,甚至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因此表現十分淡定。這讓高適頗感意外。

 “難道子美兄早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要知道,這些消息是高度保密的,甚至連天子對其中內情的知曉都是有限度的。哥舒翰如此嚴密的封鎖消息, 並非有意蒙蔽天子與百官,而是不想這些消息對關中民心士氣造成不利的影響。

 可現在連杜甫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那朝中知道的人也一定不會少了。

 “為兄也是聽秦使君說的,而且秦使君曾反覆叮囑,不得外泄!”

 ......

 秦晉在裴敬的匯報中得知了杜甫的好友高適由潼關返回長安,考慮到這又是一個他能夠叫得出名姓的歷史名人,便有心去拜會一番。但人還沒等出了軍營,盧杞便怒氣衝衝的趕來尋他。

 “使君,楊國忠那廝不懷好意,擺明了要為難咱們神武軍,這口惡氣實難咽下。”

 “盧兄慢慢說,究竟楊國忠又折騰什麽么蛾子了?”

 裴敬隨口安撫著怒氣衝衝的盧杞,秦晉卻已經意識到了問題之所在。

 政事堂一定在神武軍所需物資上做了手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