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唐》第353章:河北起波瀾
第三百五十三章:河北起波瀾

 孫孝哲加緊了對潼關的監視,但數日之後卻不見有半點異常動靜,為了對關內情形加以試探,他還特地組織了數次佯攻,但軍備潼關守軍奮力擊退。試探過後,孫孝哲失望的發現,不管關中大造反的消息是真是假,潼關守軍的戰鬥力、軍心士氣都不曾受到半點影響。

 這真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發現。

 但孫孝哲還是對此抱有足夠的期望,十萬人規模的叛亂並不是能夠輕易平定的,而且就算平定也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曠日持久的大戰中的戰鬥力、軍心士氣一定會持續下降。也許只要再等上半個月,潼關守軍就會有變化了。

 然而,潼關內叛軍大勝的消息沒等來,卻等來了另一個讓人無比振奮的消息。

 大唐天子李隆基派出了最得力的宦官趕赴潼關,一舉擒殺了定國柱石一般的百戰老將,哥舒翰。

 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時間,孫孝哲直以為這是為了麻痹大燕軍而特地製造的謠言,但哥舒翰受死的消息最終還是得到了確認,他的首級就被懸掛在潼關關城的西城頭,派過去的細作輕而易舉的就可以證實此事。

 孫孝哲當真大喜過望,哥舒翰就像一條難以對付的老狐狸,逼得他進不得,腿不能。而現在,替他除掉哥舒翰的竟然就是身為大唐天子的李隆基。這個突發事件對大燕軍而言,不能不說是一件意外之喜。

 接下來,高仙芝履任潼關,潼關軍備一切照舊。孫孝哲預想中的崩潰非但沒有出現,而且防備還有愈加完善的趨勢,位於潼關以南的十余處小關城都在逐步得到加強。

 當然,這些很可能都是表面現象,的軍心士氣究竟有沒有受到主將被殺,臨陣換將的影響,恐怕只有奮力一戰才能看到結果。於是,孫孝哲便靜下心來,籌謀了一次規模勝過以往任何一次的攻擊。

 這次攻擊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拿下潼關,而是用佯攻潼關正面,來吸引住所有的主力,然而乘虛進攻重兵把守的河東城,將其一舉拿下。

 河東城位於黃河以北五十裡處,乃河東道與關中的另一衝要之地,燕軍此前曾一度控制了此地。但河東的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全殲了攻入河東城的燕軍偏師。

 由於有了充足的準備,再想直接拿下河東城並不容易,但以聲東擊西之計,則容易的多了。但是,計策雖好,也還要用自己的愚蠢來配合。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孫孝哲特地故部疑兵,做出了大軍主力南移突破通關防線的姿態。但的反應似乎很遲鈍,並沒有做出與之相對應的安置。

 就在孫孝哲排兵布陣的過程之中,一場潼關城內的大火引起了他的關注,雖然不了解內情,但這足以解釋反應因何如此遲鈍了。

 原來是內部起了衝突,高仙芝身陷漩渦之中,怕是難以自主決斷了。

 得到這個判斷以後,孫孝哲再不猶豫,立即下令,大軍全線投入戰鬥,攻擊潼關防線的大戰正是拉來了帷幕。

 在大戰之初,孫孝哲依舊以迷惑為主,做出了大部人馬南移,打算從南部大山突破缺口而一舉進入關中。

 果然,在南部連續喪城失地的情況下,終於做出了反應,雲集在潼關的十余萬大軍,至少有三分之一被調往了南部。然則,這還遠遠沒有達到孫孝哲的預期,他的目的是至少要調出潼關大軍的一半以上。

 對潼關以南數十裡間的十余座關城持續圍攻,燕軍源源不斷的出現,集中力量攻擊一點,使得當地陷入相對劣勢疲於應付的艱難處境中。

 然而,盡管在南部屢屢失利,雲集在潼關的卻不再多派一兵一卒難下。這讓孫孝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煎熬之中,如果仍舊不上當,也許他的計劃就要中途改變,然而如此一來還能不能順利的拿下河東城,則希望渺茫了。

 安慶緒一進步正瞧見孫孝哲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便大剌剌的來到他面前,盤腿而坐。

 “將軍何故愁眉苦臉,安某剛得了洛陽送來的十壇好酒,不如共飲一醉?”

 如果是大戰之前,孫孝哲並不排斥共飲一醉,但現在前途未卜,他又哪有心思喝酒作樂呢?看著安慶緒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他不由得連連苦笑。

 “晉王果有古之名將風范,大戰於前面不改色,作息如常,末將自愧弗如啊!”

 孫孝哲這番話裡不陰不陽的,實有暗諷之意。但安慶緒卻嘿嘿一笑,伸出了半裸的滿是黑毛的胳膊。

 “你也不用挖苦某,某在這裡吃喝玩樂,但有一樣卻不曾放松過,大軍糧草一刻不曾松卻督責,你在前面隻管打勝仗就是!嚴莊老兒剛剛送來了河北道的戰報,史思明在河北吃了虧,聽說一萬騎兵被全殲,連本人都差點成了階下之囚,刀下之鬼。”

 說著,安慶緒露出了個極為惋惜的表情。

 “可惜,可惜啊。史思明還是命大,逃了一條命回去,又收攏各部反擊去了。”

 終於有了一則好消息,孫孝哲眼睛放光,安慶緒說的輕描淡寫,但是能把史思明一萬騎兵全殲,可見唐軍唐將都不是普通的角色。

 “可知唐軍來自哪一藩鎮,唐將又是何人?”

 安慶緒的隨從已然為他斟滿了酒,一碗酒咕嘟咕嘟下肚之後,才暢快的發出了愜意之聲。

 “這個人來頭不小,封常清!”

 孫孝哲當即就愣住了。封常清的名頭又有誰不知道呢?雖然在洛陽被崔乾佑打的全軍覆沒,但明眼人都知道其人戰敗的根本原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領著倉促招募的市井之徒,面對身經百戰的幽州鐵騎,能打勝仗才見鬼了呢!

 只是,不知封常清又在何處召集了軍隊,竟然一舉全殲了史思明的萬人騎兵。這對燕軍士氣的動搖定然不輕。

 沉思了一陣,孫孝哲又說道:“有封常清在,河北道戰事,恐怕會有反覆,史思明未必能應付得來!”

 安慶緒仍舊是一副幸災樂禍的神情。

 “史思明敗了,那小崽子沒了靠山,對我等豈非大大的好消息?”

 史思明戰敗對晉王安慶緒一方的確是好消息,但事情又分為兩面,如果史思明敗的徹底,對大燕而言則是心腹大禍了。見孫孝哲似乎不以為然,安慶緒又咕咚咕咚灌了一大碗酒,然後抹了一把嘴。

 “只要安某由晉王再進一步,順利坐上太子的位置,又有將軍輔佐,何愁亂事不平?”

 孫孝哲苦笑一陣,他是有自知之明的,雖然他自認才智過人,但也沒到百戰百勝的地步。天下大事,用兵之道,往往還需要以時因勢而成,一旦錯過了時機,也許就是白起再生也難回天。

 當下之時,天命在大燕,只要大燕不出現致命的失誤,唐朝的覆亡當在早晚之間。

 然而,現在史思明在河北道遇見了封常清,一戰被全殲萬人騎兵,難保就不會出現二戰仍舊被殲的情況。但是,如此一來,洛陽與幽州老家斷了聯系,對於幽州大軍的軍心士氣的打擊則是難以估量的。

 盡管孫孝哲不希望史思明在河北道打勝仗,但也絕不像看到他敗的如此之慘,如此之徹底。緊迫感如影隨形,他明白,自己沒有退路了,如果不盡快攻破潼關,一旦讓封常清在河北道成事,天命也許就重新歸於唐朝了,這種情況萬萬不能發生。

 “請晉王行文洛陽嚴莊,使他勿在此時掣肘於史思明。”

 安慶緒大為不滿,皺眉道:

 “嚴莊與某以定下了釜底抽薪之計,因何要放他一馬?”

 孫孝哲連忙擺手阻止,“晉王萬萬不可,史思明若兵敗身死,河北道便無人可解亂局,一旦在河北道成事,將動搖大燕根基,後患難以估量。”

 “有這麽嚴重?會亡國嗎?”

 “晉王所言不錯,確有亡國之虞!”

 “若是如此,還真要囑咐嚴莊,給史思明留上一線生機。”安慶緒又疑慮重重,“這麽做會不會是作繭自縛,放虎歸山?”

 孫孝哲也顧不得取笑他亂用成語, 隻鄭重的說道:

 “不會!只要晉王順利攻入長安,史思明又何足道哉?”

 安慶緒點了點頭,“此話在理,只要某進了長安,生俘李隆基李亨父子,那段氏所出的小崽子,又算個屁?”

 “正如晉王所言,長安一下,一切便都是晉王囊中之物了。”

 “好,某再聽你一次。”

 安慶緒痛快的起身離去,臨出門口,又扭頭擔心的問道:“今次大戰,陣仗不小,將軍可有幾成勝算?”

 孫孝哲硬著頭皮伸手比劃了個六字。

 “甚好,六成勝算,可不低了,將軍不要讓某失望啊……”

 說罷,安慶緒大踏步走了出去,隻留下心事重重的孫孝哲獨自出神。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