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85章 “毒舌”董講郎
  張籍立在一旁,拱手作揖行禮道:“學生張籍見過先生。”董講郎頭也不抬道:“稍待片刻。”只見他手中毛筆在紙上輕點勾勒,複又皴染一番,一副蘭草圖便躍然紙上。

  董講郎落完最後一筆,向張籍招手問道:“過來,你看這幅畫如何?”張籍本是默默站立門口處,突然聞言後不禁一驚,心道這董講郎果然與常人不同,讓自己這個學生去品評畫作。心下雖是這樣想,行動上張籍還是沒停,前行幾步來到案幾旁向紙上看去。

  這畫……張籍看了之後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了,如果說董講郎畫的好那張籍身為學生自然是不吝讚美之詞,但是現在……好,先看看圖上是如何畫的吧。

  首先這幅蘭草圖當是董講郎的練習之作,因為是畫在了一張竹紙上,紙面泛黃,墨色變化並不明顯。圖上僅一束蘭花,其姿態毫無柔美之意,半點瀟灑也無,見不到一絲蘭草的俏麗秀美,簡單講就是本應纖細柔美的葉片被畫成了肥寬生硬,蘭草的每一片葉子都是如此相似,沒有粗細變化、轉折收放之美,唯一能讓人知道上面畫的是蘭花的特征在於,落款上的那三個小字——蘭草圖。毫無疑問,這是一幅失敗的作品。

  看到董講郎正在看著自己,似是期待自己的回答,張籍心道,罷了,委婉一點為尊者諱吧,何解?就是昧著良心誇誇的意思,悶了了半天后,從張籍口中蹦出一句話:“先生的這幅蘭草圖甚是別致,想來是用了新的技法……”

  “哼,小小年紀油嘴滑舌用什麽春秋筆法,拐彎抹角,我不過是見陳仁肅喜愛蘭花,信筆塗鴉罷了,哪來的新技法,有什麽別致的……”張籍委婉的說辭卻是換來了董講郎幾句“毒舌”。

  得,你是講郎,是先生,我這個小輩學生不和你理論,聽著董講郎的訓斥,被冠以油嘴滑舌名頭的張籍有些鬱悶的默立在一旁,來時聽方清之說此君脾氣臭,有些古怪,這一見果然是如此。

  “……要不是陳仁肅臨走拜托我教你《春秋》,像你這樣的我斷然是不會的。”董講郎說話中提到返鄉的陳講郎,張籍才知道,董講郎是因為陳教習才差人去找張籍的,看這屋內相似的布局,想來兩個人的私交不錯。

  “罷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呶,這裡有幾道題,你在我這做一遍!”董講郎從身後的書架上拿出三張試題遞給張籍。

  “是,先生。”既然是陳教習的推薦,那這董講郎的春秋水平當時不錯,張籍邊想邊恭敬的雙手接過試卷,後又取了筆墨,坐在案幾前另一張蒲團上。

  張籍略略看了一下手中的試卷,一張是貼經,一張是墨義,還有一張是製藝文,題目都是出自《春秋》。

  鋪開試卷,張籍便下筆寫了起來,貼經墨義這些填空、翻譯題自然是難不到將春秋三大傳背的滾瓜爛熟的自己,第一二卷子寫的飛快,一炷香時間剛過便已作答完畢。一旁看似在閉目養神的董講郎,好像在觀察著張籍,張籍取出第三張卷子時,他的面上微微一動,似是吃驚或是其他。

  第三道題目是“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一句,這十六字出自《春秋》僖公十四年,意思是背棄恩惠就沒有親人,幸災樂禍就是不仁,貪圖所愛惜的東西就是不祥,使鄰國憤怒就是不義。這話是慶鄭所說,當時秦國饑荒到晉國買糧,晉惠王不許,故有此言。其中還有一句後世耳熟能詳的名言“皮之不存,毛將安傅?”也是出自這一篇。

  就當時的各國形勢分析,賣糧秦國不會感激但能佔有名分大義,不賣與晉國有益但秦國會記恨,賣與不賣都有道理,這裡自己要闡述哪一種呢?張籍努力的思考著……

  兩者都說,當是四平八穩,張籍想定思路,下筆打起草稿來,破題、承題、起講……

  大約一個時辰後,冬日夕陽最後的余暉落下,天色暗了下來,走廊處燈籠散發出昏黃的光,房間內也點起油燈。張籍將貼經墨義兩張卷子和一篇費盡心思寫出的八股製藝文放到了董講郎面前道:“先生,學生做完了。”

  董講郎此刻在榻上小憩,聞言睜開雙眼,下了床來,拿起張籍的試卷就看了起來。董講郎看得很快,頭一兩張的貼經墨義題一掃而過,不予置評,最後一張的製藝文倒是細細看來。

  “你這樣的文章立意端端的是個牆頭草,總想著兩邊討好,終究落得下乘,這水平若是能過今次縣試,我定是要叫你一聲先生!”董講郎嫌棄似的將卷子都在案上對著張籍道,他的點評言辭犀利,滿是諷刺,一點情面也不留, 那不屑一顧好似怕髒了獸一般的動作,讓張籍很是受傷。

  張籍只能靜靜聽著,在《春秋》上,只要是資料上有的,自己全背了下來,但是更深層次的理解沒有,而且關於春秋的時文很少沒法仿寫,只能自己操刀按著八股文的格式正反立意都寫降低錯誤率,結果也看到了,被批得厲害。事實上董講郎的點評一針見血,是正確的。

  “這個給你。”董講郎點評完從書箱中取出一摞裝訂好的的手稿,大約有七八本的樣子,每本都很厚,取了最上面的一本遞給張籍,又道:“看完一本再來取一本,這是我讀《春秋》的一點心得和曾寫過的有關春秋的製藝文,若有疑問可散學後來詢問。”

  張籍聞言大喜,連連謝道:“多謝先生。”自己少的就是對《春秋》深層次解讀,和背誦春秋的時文,董講郎這下可真是人瞌睡了有枕頭,幫了自己的大忙。

  “這都是看在陳兄的介紹,能學多少,看你的本事了。”董講郎說完,又從懷中掏出一張紙箋放在張籍面前。“拿去吧,若非曾欠了陳兄人情,這個定然不會給你。”

  張籍疑惑的接過那張紙箋,心下再次大喜,這竟然是臨清州縣試報名要用到的保人證明,保人就是駱講郎。無償教授《春秋》,還給自己縣試作保,陳教習好大的面子。自己擔心的報名障礙,就這麽被解決了?

  再次拜謝董講郎後,張籍便離開了這處簡單的房間,走在小路上張籍心下想到這都是陳教習返鄉前的安排,對面冷心熱的陳教習不禁更加懷念和感激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