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66章 月末考試(上)
  選定本經後的第二日一大早,天剛放亮張籍洗漱完畢來到了小講堂中,一邊看書一邊等待陳教習的到來,今天要把自己選《春秋》為本經的事告訴陳教習。

  不多時,門外便傳來腳步聲,陳教習如往常一般先去侍弄花草,張籍在一旁靜坐讀書,一師一徒兩人仿佛有了默契,待到擺弄完收拾好後,陳教習在張籍所在的案幾前坐下問道:“昨日藏書樓一行,可有所獲?可選定了本經?”

  “回教習,學生昨日翻閱五經後,心下想以《春秋》為本經,不知可否?”張籍合上面前的書本,直起腰身正坐於蒲團上回答道。

  “唔……”陳教習略作沉吟道:“你既選《春秋》為本經,與經義上我便教不得你多少,山長希伊先生善《春秋》,你當向山長學習,只是山長隻教授內院甲班學子,今後每月的考較關乎升班,這你就要加倍努力了。”

  “謝教習指點。”張籍聽了陳教習的話後致謝道。陳教習微微頷首,面前的這個少年學習能力極強,短短十余日就把四書讀的如同一般學子讀一年的水平一樣,手下有如此聰敏的學生,又有那個做老師的不喜?

  接下來的時間張籍又詢問了關於八股文寫作的一些問題,陳教習也是耐心的一一講解;之後又批改了張籍近期做的文章,不僅指出了其中文法不周,語義不通之處,還圈點出了,其中錯字避諱字,見到陳教習如此的一絲不苟,張籍也整理起百倍的精神認真聽講,手下做著筆記,腦中思考著要點,不解之處及時提問,如饑似渴的吸收著知識,就這樣一教一學之間,師徒甚是相得。

  ……

  秋意漸濃,書院中落滿了樹葉,緊張而又平淡的書院生活又過去了八、九日,在這不到十天的時間裡,張籍白天去丙班上課,早晚請陳教習指點,熟讀四書、兼習《春秋》,四書進境神速,理解已是無礙,不過《春秋》內容艱深,語意晦澀,進展就慢了許多,好在外院月末例行考較以四書為主,對成績影響倒是不大。

  大明萬歷九年,八月二十九日,書院考較。

  是日晨光熹微,秋風送爽,伴隨著齋夫的沙沙掃地聲,張籍洗漱完畢,整理好書袋,大步走向講堂,突擊二十日,今天就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前世中從小到大張籍從來不怕考試,每逢考試都是精神倍增,哪怕是最終的成績不好,也從未改變過這一心境,無他——付出過努力過,只是想要證明自己。

  片刻後張籍便到了丙班講堂中,月末的考較關乎在書院中的排位座次,和內外院,甲乙班的升降,對於所有學子而言都是意義重大。眾同窗此刻在努力的翻書默誦,都想在這最後的時刻在多記上一點,張籍尋了自己的位置坐下,也翻開書讀了起來。

  一會兒,徐講郎就攜著試卷到了堂中,兩聲輕咳後,誦讀聲戛然而止,學子們都自覺的把手邊的書本收起放好,沒有一個人有作弊的意思。書院中作弊的懲罰極其嚴重,就簡單兩個字——開除。

  能進入清淵書院就讀已是不易,被開除就相當於失去了一個最好的學習環境,還失去了書院的一切福利。如果覺得這些都沒什麽,那最嚴重的還是作弊者的名聲徹底毀了,背負上無法磨滅的汙點,未來的科舉之路將會變得艱難無比。有這麽可怕的後果,自是無人敢於嘗試作弊。

  眾學子收拾停當,正坐在席上,講堂內雅雀無聲,眼睛都盯著徐講郎懷中的試卷。這次的試卷照常例由清淵內外院四位教習出題,

希伊先生審核拍板決定,內容上適應學子們的學習進度,區分度和效度也很高。  徐講郎將試卷下發後,眾學子沒有接到答題的信號,都只是瀏覽題目並未動筆,片刻後只聽講堂前方傳來徐講郎的說話聲並伴隨著清脆的磬音,“月末考較開始,可以答題。”聞言後,所有學子提起毛筆寫了起來。這一套方法和後世極為相似,看來考試這件事也是傳承已久啊,張籍開小差想道。

  搖了搖頭,揮去雜念,試好筆墨濃淡後,張籍當即開始作答。這次試卷共有貼經十二題,墨義六題,策論一題,製藝文一篇,題量不小,考試時間從辰時到午時相當於後世五個小時,只要不卡殼這些時間應該還是充裕的。題量大持續時間長,每次考較都是腦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

  這也是為了將來下科場做準備,要知道這時候的科場也是要人長時間在場中,有的甚至持續一整天,吃喝休息上廁所全在場中解決,這五個小時的考試不過是個點心小菜般的熱身。

  貼經題類似後世中的填空題,第一道,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這句出自論語學而篇,講的是禮的應用,張籍熟讀論語已能成誦,當下落筆在空缺處寫到“……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第二道還是出自《論語》, 第三道出自《大學》……張籍早已把四書背的滾瓜爛熟,幾可倒背如流,筆下不停如行雲流水,十二道貼經題一會就全部寫完了。

  貼經題是考察學生的基礎,按照清淵書院學子的水平應該都能答對,接下來的墨義題就是用來提高區分度的了。

  墨義,顧名思義這就是考察的對經義的理解,第一道,“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語出《大學》。

  對這一句朱子四書集注中有解釋,張籍記得清清楚楚,稍微思考組織了一下詞句,便下筆道:“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朱子四書集注要比四書原文厚的多,能通讀一遍理解全部已是不易,遑論在書頁的角落中找到這麽一段話了,能做到這一步的非全本背誦不可。在人才濟濟的清淵書院這樣的人也不多見,更多的是記住了其中梗概,用自己的語言再去發揮。

  隨後的墨義題有出自《中庸》的,有出自《孟子》的,也有出自《論語》的,張籍都以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為基礎作答,解析的四平八穩,滴水不漏,如此在墨義題上,張籍定是要領先與其他書院士子了。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