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65章 微言以大義
    自那日張園夜宴至今已有五日,張籍戲作的八股文《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先是在書院中小范圍流傳,又在城中漸漸傳開,最終隨著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船隻像更廣的地方傳去,成為清淵書院和東林書院在士林中的一段逸事。

  文章傳播雖遠,但張籍名字並未傳開,許是離開的東林士子認為輸給一個蒙童太丟人,所以人們只是聽說是此文由一清淵學子所著。

  張籍的書院日常生活還如往常一樣,不過書院中的同窗們再看到張籍時,不會再把他當做單純的蒙童對待了。張籍每日按部就班的上課陳教習依舊每天早晚教授張籍四書及八股文的寫法。

  這一日,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秋風送爽,是個晴朗怡人的秋日。

  還是在外院竹林的那塊太湖石旁,張籍朗聲讀完一遍四書,再次默誦過後,放下書本準備去藏書樓借書,這些日子張籍已然把四書和四書章句讀的不能再熟了,是時候進行下一環節了。這也是陳教習留給他的任務,先大略的看一下五經,再從五經中選一本作為本經,畢竟張籍之前並未研讀過五經,選本經是件大事,不得不慎重。

  每月二十日是清淵藏書樓開放借閱的日子,錯過這一天,就要等上一個月了。張籍沿著熟悉的石板小路再次來到第五進院子的門前,不禁想起了張義先,上一次到這裡還是兩個人一起,這次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也不知道自己的發小在社學學的怎麽樣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光陰難得,不可荒廢,院門處不時有學院士子匆匆走過,張籍不再駐足於此,晃晃頭似是要清除雜念,整頓精神向院中走去,對於擁有過人記憶力的張籍而言,那高大的藏書樓仿佛一座寶庫等著他前去發掘。

  過石橋,踏台階到了藏書樓們前,有兩名內院學子在一張案幾後端坐,在此處檢驗號牌。張籍認得其中一人,那身著月白色長衫,頭帶唐巾飄帶的正是方清之,見到張籍到此,方清之笑著起身向前走了幾步對身邊另一士子道:“周兄且看,這是誰,咱們書院的小神童來了,不知小神童是當哪位佳人臨去秋波那一轉的?”方清之還是那活潑性子,出言打趣張籍。

  “見過方兄,不過遊戲之作,方兄莫要再笑小弟了。”張籍也是前行幾步到了案幾跟前行禮道。

  “我身邊這位周兄和我同在內院學習,早些日子就對你的鼇頭磯賦佩服不已,過來認識下。”方清之向張籍介紹身邊的另一位士子。

  “見過周兄,幸會幸會。”張籍拱手作揖行禮道。

  “在下名坊字銘正,見過張小友,小友的鼇頭磯賦和中秋那日的秋波一轉兩篇文章,我已是讀過,文辭華美,結構嚴謹,實乃佳作。”周坊周銘正也是起身回禮。就這麽一來一往之間,身邊已有兩個士子再等候檢驗號牌了。

  “小神童你先入內借書,咱閑暇時再聊,今天我和銘正兄當值脫不開身,否則倒是可帶你去樓中查找。”方清之接過張籍的身份牌查驗記錄後,又遞還給張籍囑咐道:“樓中讀書時間不限,下午酉時閉樓清人,若是看不完最多可借三本書出來,看書時注意不要汙損折頁……”

  “謝過方兄、周兄,他日再聊。”行禮辭過方清之、周銘正兩人,張籍相前走去,抬腿邁過高高的門檻,眼前忽然一暗,已是到了藏書樓內。

  藏書樓中雖不似外面陽光明媚,但是四周的牆壁上的窗戶都打開了,光線充足且不刺眼,

正好讀書。一排排高大的書架上有的放著新刊刻的線裝書,有的放著年代久遠的古籍,有的放著卷軸,還有的放著竹簡,無論新書舊書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保存的非常完好,書上幾乎一塵不染,這全靠書院內齋夫和藏書樓值日士子的日日打掃。  天文、地理、山河、州志、逸事、見聞錄……書架上寫著每個架上書籍的主題,張籍甚至還看到了放著《永樂大典》的幾排書架,就是不知道是什麽版本的,清淵藏書樓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再往前行,張籍終於找到了擺放經史子集的書架,這邊學子相當多,但都是在安靜的閱讀,只有書頁的翻動聲,其余噪雜半點也無。

  循著書架上的提示張籍找到了一本《詩經》,抽出來在一旁的蒲團上坐下,翻看起來,書架上的詩經很新,有很多本,都是雕版刊刻的。翻開之後能聞到淡淡的書香,這其實也就是芸香草的味道,芸香草能辟蠹驅蟲,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辨證一》中則描寫芸香草;“古人藏書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謂之七裡香者是也。葉類豌豆,作小叢生,其葉極芬香,秋間葉間微白如粉汙。辟蠹殊驗,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詩、書、禮、易、春秋,《詩經》是五經中相對簡單的一本也是當下士子選擇的熱門,其中分為風雅頌三部分,世人常說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關雎就是《風》中的第一篇,它廣泛收錄了當時全國各處的優秀詩歌, 天文地理風俗民情無所不包,是個小型的百科全書,內容也積極向上,孔子曾點評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無邪。”大約四萬字的《詩經》張籍沒用多少時間就看完了,雖不能全部理解,但是靠著死記硬背還能回憶起十之八九,大略讀完後張籍並不打算選《詩經》為本經,無他,選這個為本經的太多了,翻來覆去研究個底掉,競爭十分激烈。

  接下來的時間,張籍又找出了《尚書》《周易》兩本翻看,看完後不禁想起了陳教習對他說的話,“張籍,我知你欲下場明年的縣試,五經之中選取何為本經尤其重要,當下以《詩》為本經著尤多,以《書》《易》為本經者次之,《禮記》、《春秋》甚少,你進學日短,選哪一本自行估量,若選最後二者或可避其鋒,且希伊先生雖往年治尚書,但近年治春秋久矣”陳教習的意思就是張籍如果選詩書易競爭會非常激烈,建議他選《禮記》或《春秋》為本經,因為山長希伊先生也很精通春秋,或有機會向希伊先生學習。

  讀書的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見日頭已是偏西,張籍從早上看書至今,水米未進竟是不覺饑渴,直到藏書樓灑掃齋夫提醒方才從書海中出來,張籍拿著三本書去辦理了借閱手續,下午的值班士子並不是方清之和周銘正二人,故而也未多搭話。

  走出藏書樓所在的院門,在夕陽的余暉下,張籍手中拿著的書上赫然寫著《春秋》二字。

  是的,張籍定下主意以春秋為本經。

  《春秋》,微言以大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