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05章 授課新法
張籍的書院讀書經歷簡直就是大明版的科場學霸之路,這學霸之氣一振,頓時收獲丙班學子一片仰視的目光。

 有如此欽佩尊敬的心態,眾學子自然是認真聽講,不敢因張籍的年輕而生出半分不敬或散漫。

 “汝等在蒙學之中當是學過一點《大明律》,雖說科場之上經義為正,律法條令、身言書判為雜,但是科場之下,和我們生活最貼近的卻屬雜科,在往年的縣試、府試、院試這童子三試中經常考到,今次壬午科鄉試亦有提及。此等題目考校得是汝等辨別是非,撰寫公文的能力……”張籍侃侃而談,直言學習律法條令、身言書判的重要性,學子們一聽也來了精神,紛紛提起毛筆坐直了身子看向講堂前方認真聽了起來。

 諸生態度端正,全神貫注,故而張籍教起來頗為省力,因為無論在什麽時候,有個良好的課堂紀律都是一堂高效課程的基本前提。

 經過大約一盞茶時間的聽講,學子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張籍和時下的講郎們不同,在他的講課中,那塊架在講堂前面的黑色門板和布褡褳中的泥塊佔據了很重要的角色——當然學子們眼中的黑色門板,張籍更願意稱之為黑板。

 原本的葛講郎和當今大明大多數先生一樣,都是以口述為主,除非是教寫字基本上用不到筆,隻口述而無板書的課堂是個什麽樣子的呢,其效率低下可想而知。

 張籍教書自然而然的按照後世的方法,一邊講述一邊寫板書,期間還穿插著提問與討論,這些對於丙班學子們來說很是新奇。

 半個時辰過去了,隨著張籍的講述,講堂前方的黑板上一株大樹以“戶律”兩字為樹乾向外延伸出七個粗壯的枝條,分別冠以錢債﹑婚姻﹑倉庫﹑課程﹑市廛、戶役﹑田宅之名,就這樣一副頗具美感的思維導圖出現了。

 當然黑板上的不止這些,又有四步解讀方法列於黑板左上角,分別是意義、適用、作用和判詞。

 顧名思義,意義指的是這條法律的精神、代表的階層以及為何頒布制定,當然張籍講的多是表面上的意義,並未深層次去分析,否則就要被冠以離經叛道之名,視為異端邪說了。

 適用,即是法的適用,大明律中多為判例法,是又一個又一個的案件事實組成的,學子們往往不能第一時間準確的去理解掌握如何運用。而張籍直接站在授課過程中,對學子們多加提問,采用啟發式教學思路引導學子自己思考並推斷歸納適用范圍,由此在學子們心中形成明晰且印象深刻的概念。

 作用就相對簡單了,預防、製止犯罪事件的發生,懲戒參與犯罪的人。

 最後就是結案時所用到的判詞了。如果說前三項是只是頭腦中的思路,會與不會、知與不知一般情況下看不出來,那麽判詞就是上傳下達的正式文書,是要落在紙面上交於上官或他人評判的,看過之後,是草包還是人才就一目了然了。無論是今後做幕僚還是為官為吏,判詞都非常重要,也因此張籍在判詞上講的很多。

 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丙班學子們耳目一新,聽得認真,接受的自然很快。

 “今有一錢債類案,且仔細聽來。”張籍講解到錢債這一類目時,舉了一個例子道,“某年仲春,正值耕種之時,有兩農家之農人向當地知縣控訴,起因是二人的耕牛相鬥,結果造成兩牛一死一傷。於是失牛的農人要求另外一農人賠償其牛,而另一方告對方牛傷了自己之牛,兩家互相斥罵,不可開交。適逢當地知縣外出訪察民情,兩農人遂攔路告狀。試以此案,替知縣擬判,諸生誰能為之做判詞?”

 張籍提出此問,環視講堂內諸生,見無人應答且目光所向多有躲閃之色,於是道:“給汝等一炷香的時間探討,一會兒再當眾作答。”

 張籍話音一落,學子們就近小聲討論起來。

 還是太過拘謹放不開,看到講堂內的學子們的動靜,張籍心中暗道。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由來已久,不僅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需要培養,這小組討論的思維方式也要培養,急不得啊。

 “時間到,停止討論,此案判詞汝等誰能為之?”一炷香時間如白駒過隙一閃而逝,當張籍說停止討論的時候,有幾個學子還意猶未盡。

 “劉永平,你來回答。”張籍在上面看得真切,一個曾經的同窗有些躍躍欲試,但許是礙於經義中的中庸之道不想第一個出頭作答,表情甚為糾結,於是張籍直接點了他的姓名。

 “稟……稟先生。”面對曾經呼兄喚友的同窗變成自己的先生,劉永平稱呼上有些不適應,“此案當判傷牛者賠死牛者牛,死牛者為傷牛者醫治,如此兩家當可滿意。”

 聽到劉永平的答案,張籍聞言一笑也不說是對是錯,卻言道:“戶律一卷調訴訟,裡糾紛,其意皆出於《禮》……”

 諸生聽到張籍的點撥,均發現了劉永平判詞中的缺點,這不符合錢債法條文中調理陰陽,中庸維和的禮治精神啊,按這個判罰,傷牛者要賠一頭牛,死牛者要賠一筆錢,時值春耕牛價高昂且甚少人賣,一時半會兒兩者的訴求都滿足不了,更會誤了春耕,簡直是雙輸雙敗的格局。

 有人開頭了,學子中敢於發言的人也稍多了起來,張籍又提問了幾人,所做判詞越來越接近大明律的法律精神。在自己的啟發下學子們進步很快,張籍見此頗覺欣慰。

 “砰!”張籍一拍案上呼尺道:“汝等判詞尚可, 但或有不嚴,或是拖遝,皆不盡完美。今有絕佳判詞兩則,諸君且聽來。”

 略作停頓環視堂下,張籍朗聲道:“其一為:兩牛相爭,一死一活,死牛共食,活牛同耕。”

 踱步至堂下,張籍又道:“又有:兩牛相鬥,一死一傷;傷者共耕,死者同分。如何?”

 兩則判詞不過寥寥數語,在敘述了案情的同時又做了無可辯駁的判決,雙方都能不誤春耕農時,利益不傷,合理而簡單,更是符合調理中庸的精神,可謂極為妥帖。

 眾學子聽了張籍所做的判詞,再對比自己所做,盡皆稱妙讚歎不已。...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