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我為刀俎》33、格局與眼光
  蘭陵縣城,民夫營所在的坊間,一間沒有被毀壞的鐵匠鋪內。一個身材中等,肌肉虯結的蒲大錘帶著三個身材還沒有完全發育好的赤膊少年正在開火燒爐。

  那一屋子見證過何珅煉鋼的是個鐵匠則站在一旁,手裡拿著他們配好生熟料鐵,這個比例是何珅走後他們琢磨出來的,雖然時日尚短,可是卻已經實踐過,並且取得了成功。他們發現,灌鋼法一樣可以打出百煉鋼的材質,加上雙液淬火,這樣的刀甚至比百煉鋼更加耐用。

  蘭陵縣城裡只有一條小河支流穿城而過,沒有條件設立水排,他們只能利用人力來推動排囊鼓風,因此在鐵匠鋪的外面,還有八個民夫在推動排囊,雖然不像水排那樣可以全年無休,但是人力推動起來的排囊爆發力卻十足,很快爐火就吹了起來。

  何珅讓十個鐵匠加入一條條早就用鐵片包好的熟鐵條壓著一塊生鐵放進爐中。

  在這個過程裡,任峻和典韋一直在旁觀看,所以這間鐵匠鋪裡一共有十七個人,分別是典韋、任峻、何珅、十個鐵匠、蒲大錘和三個少年。

  屋外還有八個推動排囊鼓風的民夫。

  過了一會,鐵匠們就把爐中被燒得融成一塊的生熟鐵拿出來捶打,典韋在叮叮當當地錘鐵聲中大叫:“老子當年也打過些農具,還是第一次見這鋼是可以越煉越大的!要是早知道,我就去做鐵匠了!”

  任峻在一旁看著默不作聲,火光映照在他的雙眼裡,不知道在想什麽。

  一陣捶打之後十個鐵匠把自己那部分鋼又放到了爐子裡燒,再度拿出來捶打,就這樣反覆敲打一陣之後何珅讓這些鐵匠各自把這些鋼打造成環首刀,而他自己則拿出了任峻給他的百煉鋼環首刀讓蒲大錘放熟鐵進入爐中燒。

  熟鐵燒軟之後何珅用鉗子拿了出來,再蒲大錘和三個少年的幫助下,你一錘我一錘地把熟鐵砸得抱住了環首刀的刀身,只剩下鋒刃。

  後來的事情就跟他上次鍛煉橫刀一下,不停地捶打、燒鍛。最後再用追備好的馬尿和豬油雙液淬火,完事之後用早已經配好的黏土覆在刀身上面露出刀刃放到火力煆燒,最後利用冷水淬火。

  做好這些事情之後已經是三更時分,那十個鐵匠用灌鋼法打造的環首刀此時早就已經完成,這些刀之經過了雙眼淬火的過程,沒有經過覆土燒刃的工序。

  任峻劍何珅打造完畢,首先接過一個鐵匠用灌鋼法打造的環首刀細細觀察之後連連稱奇:“好刀!好刀!這品質居然堪比百煉鋼!而且刀身柔而固也!”隨即對何珅問道:“此刀經雙液淬火之後方能如此?”

  何珅恭敬回答:“正是!”

  因為鐵匠們新造的刀沒有開鋒,所以任峻接過了何珅手中那把用包鋼法打出來的橫刀觀看:“百煉鋼的環首刀刀身已經跟熟鐵融為一體,加上雙液淬火,剛柔相濟!而刀鋒卻依舊鋒利,那是因為覆土於刀身之上,淬火的時候刀刃在外,受激變冷的速度比刀身更快,是也不是?”

  “都尉明察,正是如此。”何珅回答。

  “灌鋼法、雙液淬火、覆土燒刃!真乃巧思也!”任峻說完用橫刀朝著鐵匠鋪中一個木桶隨手一劈,“刷”地一聲,木桶輕而易舉地被破開了。

  “好刀!好刀!好刀!”任峻連說了三聲,抬頭看著何珅:“永曾從何處學得此法?”

  “少年時曾經撿到過一卷殘破的書簡,上面記載著灌鋼法、雙液淬火、覆土燒刃之法,

別的一無所有。”  任峻聞言對身邊的典韋說道:“黃巾賊和陶謙不用永曾,錯失平定天下之良機耳!”

  典韋聞言一愣:“有如此大用?”隨即一想又自己解釋道:“也算實情,這灌鋼法煉鋼的速度可快得要死,加上雙液淬火,就算不用覆土燒刃,這兵器都比眼下的什麽百煉鋼好上一大截。”

  任峻轉向身邊的蒲大錘問道:“看清楚了?”

  蒲大錘立刻拱手躬身:“回都尉,看清楚了,吾三個學徒都是聰慧之人,也看清楚了。”

  任峻點點頭說道:“退下吧。”

  蒲大錘立刻帶著三人退下,何珅心念一動,想到了什麽。

  任峻對典韋跟何珅說道:“今夜有勞都尉和永曾了,來日我軍手持利刃、身披寶甲,保天子,平賊亂都是都尉和永曾之功。”

  典韋連連搖手:“那是永曾之功,不是吾之功。”

  任峻笑了笑,說道:“天色已晚,都尉和永曾就早些回營安睡吧。”

  隨即何珅跟典韋向任峻告辭,何珅謝過了任峻給他地方鑄刀,拿著新刀離開,典韋則拿著何珅原來的橫刀。

  兩人離開鐵匠鋪之後發現城中已經沒有聲響, 知道大戰已經打完。於是便往營寨走去,典韋說道:“我要送你回去,不然子孝知道爾脫離行伍恐怕要軍法伺候。”

  何珅道謝,隨即笑問:“校尉是要新刀還是舊刀?”

  典韋答道:“老子還是喜歡舊刀,不過這已經不打緊了,蒲大錘嘛!我也可以拿自己的俸祿讓他給我打兩把!”

  “他們專事鑄器之事,琢磨一陣之後打出來的兵器定然比我的好。”何珅笑道。

  “那是自然,蒲大錘是我們這兒最好的鐵匠。不過那十個鐵匠之前受過你指點,又看來一次之後說不定會比蒲大錘想的深一點。”典韋說道。

  何珅搖頭:“那十個鐵匠,還有外面的八個民夫,恐怕活不過今夜了。”

  “為何?”典韋愕然。

  “灌鋼法、覆土燒刃、雙液淬火這些鑄造之術比起眼下的鑄造之術更加精妙,我軍得之,日後可以造出無限多的利刃寶甲,可是若給北邊的袁本初、益州的劉君郎、荊州的劉景升得之這寫鑄造之術,憑借他們如今的積累,恐怕立刻就可以造出大量的利刃寶甲,這樣一來,吾等還有何先機可言?”

  其實何珅在任峻詢問蒲大錘和其弟子記住與否的時候已經有了這樣的猜測,這個蒲大錘應該是曹操和任峻認定不會背叛之人,而那十個鐵匠卻未必如此,手握這種奇術,難免不會待價而沽。

  至於那八個民夫,那純屬倒霉,誰讓他們被選了在屋外推排囊。

  典韋一拍腦袋說道:“老子就沒想這麽遠,我說了,永曾你跟文若先生很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