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永不墜落的飛鷹》第35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
哎...高天翔輕歎一聲,從前世的回憶中醒來。

正當他要進一步講解駝峰航線的危險之際。

一個人匆匆跑來,張嘴叫道:“天翔,大事不好,戰戰爭又爆發了。”

聞言,高天翔心中一驚,道:“煥生!長話短說。”

呼呼呼...徐煥生微喘著氣,道:“中國遠征軍在同古正與日寇激戰。”

聞聲,高天翔臉色變得很難看,立刻轉身跑向指揮室...

——————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籲或者東瓜,人口11萬。同古距仰光260公裡,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衝,城北還有一座永克岡軍用機場,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2年1月日軍攻佔仰光,試圖攻佔滇緬公路,同時也對駝峰航造成直接的威脅。

所以,著名的同古大戰就在這裡拉開序幕。

第5軍入緬的先頭部隊第200師,是一支機械化裝備的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勳的部隊,先行入緬,士氣高昂。

當時,軍運卡車身上,貼滿了用中、緬兩國文字書寫的標語:

“中國軍隊為保衛緬甸人民而來!”

“加強中英軍事合作!”

“緬甸是中國最好的鄰邦!”

“驅逐倭寇,揚威異域!”

“為國爭光,不勝不還!”

1942年3月7日200師日夜兼程,到達戰鬥第一線同古。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裡,北距曼德勒320公裡,是仰曼鐵路的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西北還有克永岡機場,是日軍“必須迅速佔領”之地。

而中國遠征軍司令部則認為,它與西線普羅美和東線毛奇互相呼應,構成阻止日軍北犯的屏障。尤其是3月8日,仰光失陷後,同古爭奪戰,就顯得更為重要。

駐守在同古一帶的英緬第1師士氣極為低落,既不了解敵情,又未作迎戰準備,隻準備安全後撤,保存實力。

於是,1942年3月18日,日軍向同古推進,英軍同時撤往普羅美。從19日起,日軍第55師團第112聯隊向同古發起攻擊,第143聯隊於20日投入戰鬥,雙方激戰12天之久,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未曾遇到過的猛烈抵抗。

這時,皮尤河前哨戰我遠征軍先遣第200師附騎兵團和工兵團的一部,先頭部隊於1942年3月8日到達同古,9日接受英軍防務完畢,11日騎兵團附工兵一部,步兵一連,推至皮尤河及其南12公裡處擔任警戒,由騎兵團副團長黃行憲指揮。

隨即,騎兵團團長林承熙鑒於英軍與敵作戰月余尚不明了當面的敵情,想到前哨部隊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搜索敵情,應該設法獲得敵人的有關文件。

於是,他根據連日偵悉日寇大膽追擊英軍的戰術,在皮尤河南12公裡處先構築假陣地,又在皮尤河南岸構築埋伏狙擊陣地,皮尤河北岸構築主警戒陣地,並準備好皮尤河大橋下的爆破工作,等待敵人行至北端,即用電氣導火爆炸。

所有陣地都偽裝的十分巧妙,不易被敵人發覺。

19日晨,敵果然采取追擊英軍的姿態,以一大隊輕快部隊冒進,不知在皮尤河岸以踏入我遠征軍前進部隊預設的埋伏陣地。當敵軍用汽車數輛行至橋北端時,全橋轟然陷落,敵車盡覆。

但敵兵仍下車企圖頑強掙扎,後續車輛霎時擁塞於南岸公路上。這時我軍槍聲四起,埋伏的機槍從頭至尾,反覆射擊,打的敵人落花流水,向公路兩側逃竄。

至此,企圖頑抗的敵人多被智勇雙全的王若坤排長予以消滅。敵後援不濟,大部被殲,僅有少數向森林內逃竄。

良久之後,中國士兵搜索敵人屍體時,發現擊斃敵人中有聯絡軍官名叫機步一經,虜獲地圖、日記、望遠鏡、文件、武器、車輛甚多。

從繳獲的文件得知:從泰馬入緬之敵為十五軍之兩個師團,是從泰國經毛淡棉進犯緬甸。

中路仰緬公路為日軍55師團;其進入仰光向西路普羅美英軍進攻之敵為三十三師團。

東路為敵十八師團,尚在泰國景邁至毛淡棉間,日軍原企圖分三路向曼德勒進攻。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午後日軍增加兵力並以步炮聯合向我皮尤河警戒陣地進攻,這時我騎兵團已達成任務轉移至後方既設陣地,皮尤河岸僅留少數狙擊兵遲滯敵人前進。戰鬥至深夜,撤回既設陣地。

不過,由於西線英軍始終沒有采取積極行動配合,加上英方延誤,中國遠征軍後續部隊未能按預訂計劃運送到同古前線,第200師苦戰12天,傷亡2000余人,內缺糧彈,外無援兵,面對增援後4倍於己的敵人,困守孤城, 形勢危急。

這時,杜聿明認為:“在此形勢下,我軍既不能集中主力與敵決戰,以解同古之圍,而曠日持久,仰光登陸之敵勢必參加同古戰鬥,坐使第200師被敵殲滅。如此,則我遠征軍將被敵人各個擊破,有全軍覆沒之虞。因此,我決心令第200師於29日晚突圍,以保全我軍戰力,準備在另一時間、另一地點與敵決戰。”

於是第200師在戴安瀾指揮下安全突圍,連一個傷兵也未丟失。

歷時12天的同古大戰終於以中國軍隊主動撤退而告結束。

日本人佔領一座空城,中國軍則退守100英裡外的彬文那。

戰鬥尚未結束,中日雙方都迫不及待在各自首都發布戰報,都稱自己取得重大勝利。

於是,雙方輿論為此沸沸揚揚,國民情緒跟著振奮鼓舞。事實上該戰役雙方損失基本相等,日本人付出重大代價攻佔一座廢墟,中國人雖然後撤100英裡,卻阻滯了敵人攻勢。

因此公正的結論應當是:雙方都取得了應有的勝利和遭到了不應有的失敗。

但是,同古戰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西方人對中國抗戰軍隊的看法,史迪威說:“近代立功異域,揚大漢之聲威者殆以戴安瀾將軍為第一人。”

與此同時,對於日軍來說則是一次緬甸戰役中最艱苦的一戰,東條英機在日本議會上承認,同古之役為旅順攻城以來從未有過之苦仗。

此時此刻,站在地圖前的高天翔腦中回憶中國遠征軍的種種事跡,輕歎一聲,道:“為時尚早啊!”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