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版本的《人口論》在經過翰林院的那些詞臣潤筆之後,很快就傳遍了天下。
也不是所有人都和葉向高這種能接觸無數信息的高層,他們未必能看穿大明遭遇的危機,相信大明還很堅挺的人也不少,這個《人口論》推論出的可怕景象,很快就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隨著朱皇帝出版的介紹外來作物和農業技術史的書籍傳播開,推廣美洲作物的呼聲在各地都是越來越高。
很快的,朱皇帝還召開了一次廷議,討論如何加快新作物的推廣工作。
很快,就有一大堆人開始提自己的意見,甚至有人提出要把推廣新作物的成果列入地方官政績考評中。
吏部尚書周嘉謨聽到這個智障意見還有一堆人附和後,立刻就頭大了。
“啟奏皇上,臣以為,此議怕是難以施行。番薯、土豆和玉米等物,皆不如麥稻等中國物產。此議若推行,州縣官吏怕是會強逼百姓以上田種植這等雜糧。”
朱皇帝當然知道這主意傻透了,他都懶得對這種主意表態。
他也沒指望在大明當下官府體系下做成這事,就是要召開個廷議,順帶給新作物打打廣告而已。這一次廷議,朱皇帝的目的是要成立專門的農業研究機構——皇家農務研究院。
前陣子,朱皇帝已經在和內閣、吏部和戶部通氣。
這個機構,成立的目的是研究農業科學和技術,首要目標是推廣美洲新作物,之後會陸續展開對多種主糧、牲畜、水產和經濟作物的研究。
掛個朝廷的牌子,當然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做什麽都給掛上個錦衣衛的牌子,實在不好。
大臣們一聽這名字,再一看這機構的作用,最後一聽,這機構只是打著個官方機構的牌子,但是就連領導都連個官身都沒有,這算個什麽?
很快官員們就發現,內閣、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等幾位大佬都點頭同意。
葉向高等人點頭,當然是因為這機構沒官方編制,經費也不由朝廷出,反正內帑裡錢多了,他們也怕皇帝拿去搞事,現在用來鑽研農務,也沒有什麽不好。
大佬們都點頭了,還是皇帝提議的事情,就算有點不合成例,和他們沒什麽利害衝突。很快,這個奇怪的組織就在皇帝的力主下成立,並開始向整個大明招募合適的人才。
新的一年,去年錯過播種期間的許多新作物都開始種植工作。
湖廣鍾祥的皇莊,還有徐光啟的家鄉松江府,適合長江流域的美洲陸地棉的育種工作也隨之展開,在京師附近,適合黃河流域的陸地棉育種工作依舊由徐光啟主持,皇帝還派出了人手,前往西北河西走廊地區,開始了美洲海島棉的育種。
朱皇帝給了內廷製作的標準尺子,讓農業技術人員們嚴格按照要求控制植株密度,按照發給他們的手冊上的要求栽種。
目前由於人才缺乏,除開京師附近有皇帝親自指導的還好說,其他地區的所謂育種倒不如說更多的是建設種苗生產基地,做做推廣前的準備而已。
要培養出合格的農業科技人才,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對於大明的官僚體系推廣這些新作物的效率,朱皇帝是不大指望的。除開新作物,和農業技術本身,開發荒地自然也是重中之重,遼東的安全局勢穩定下來之後,朱皇帝很自然地就盯上了遼西走廊這片有著大塊荒地的地方。
廣寧之戰開始前,完成了運糧任務的高邦佐,
就被朱皇帝調去了這一塊,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寧遠,主持山海關到錦州一帶的屯田工作。主要任務是安置因為執行堅壁清野命令而後撤的,廣寧附近的軍民。 上任之後,高邦佐就很快將這裡巡視了一遍。
去年上任的時候,經過遼西,這位高參議就被山海關之外的遼東地界的衰敗感到震驚。
“去歲經過遼西,出山海不遠,便只見田地荒蕪,嘗有一路行百余裡而不見村落,如今總算是有了些人煙。”
隨行的官員也不由歎道:“如今朝廷正商議如土默特部故事,開互市,給予虎墩兔汗等撫賞。沒有北虜劫掠之患,遼西如今可以休養生息一陣。”
另一位卻是恨恨地說道:“李成梁此輩,實在當誅。此輩在遼幾十載,斬獲無數,卻是從不顧軍民死活。致使近邊牆之處,軍民逃亡,田地大多荒蕪。更不需說東虜成為大患,便是他養寇自重所致。”
眾人聞言都感到十分氣憤,一時間場面都有些沉默。
只不過,現在再說這些有什麽用呢,李成梁都死了,李家剩下的人也在去年,被皇帝下令斬首。
起了這個話頭的,也自覺無趣,很快又說道:“罷了,如今再說這些也沒有什麽用。”
高邦佐見話題有些跑偏,開口說道:“如今廣寧糧價飛漲,長此以往,朝廷財計恐怕難以支持,正需要列為與某勠力同心,將這屯田的差事辦好,好為朝廷節省糧餉,為天子分憂。”
眾人都紛紛點頭,這個事出政績就是大功一件,他們都不傻,自然是要辦好的。
萬歷朝大明的遼東變成一個巨大的負擔,除開衛所徹底倒退為農奴製,軍屯廢弛,主要還是軍事上的失敗和土蠻汗反覆劫掠造成的。
李成梁從起家後不久,就斬首不斷,看起來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他的打法,根本就是只求斬首,完全不顧遼東軍民的死活,左翼蒙古反覆劫掠之下,在努爾哈赤起兵之前,遼東就遭遇了嚴重的危機。
李成梁不斷獲得軍功的同時,遼東卻是被蒙古人摧殘得不像樣子。
遼東所有靠近邊牆的地區,都時不時地被左翼蒙古入侵,軍民逃散,田地大部分都被拋荒,就連政治中心廣寧附近,到了努爾哈赤起兵前,村落分布都只能用如同晨星形容。
整個遼東只有遼河以東,遼陽以南地區,生產還沒有遭遇大的破壞。這片地區三面臨海,較少受到蒙古的直接威脅和騷擾,在其他地區經濟殘破之時,這個地區反而成為“全遼根本之地”。
熊廷弼說李成梁該殺,可以說是沒有半點錯誤。
讓高邦佐去主持的屯田,朱皇帝只希望救救急,不徹底解決衛所制度的問題,遼東就不可能真正獲得新生。要解決遼東問題,也要不了多久, 等滅了後金,他就會派出欽差和廠衛的人,在東江新軍的武力威懾下,清洗遼地剩下軍頭和官僚們,徹底改革遼東都司的體制。
遼東是不設布政使司的軍管體制,這裡經濟文化都十分落後,士紳等舊封建勢力本就薄弱,又被後金清洗了一遍,可以說是十分接近於一張白紙,內地複雜的土地問題在這裡很好解決,在朱皇帝看來很適合用來舊瓶裝新酒,直接上馬近現代的管理體制。
薛國用去職後,他下的聖旨是暫時不設巡撫,實際上那會他就打起了把儒生的勢力徹底從遼東清除的主意。
在研究了大量的資料,並考察了遼東的農業現狀之後,朱皇帝發現就是在小冰河期,遼東的農業也是大有可為。
另一時空,南方農業增產,其實和清代對遼東的開發也有著莫大的關系。到了乾隆時期,遼東每年就能向江南輸送百萬石的豆餅,使得江南獲得了寶貴的肥料,大大提升了產量。那會柳條邊封禁沒有解除,遼東的農業開發還遠不夠。
而此時,遼東的農業還非常落後,主糧惟種一黍,也就是黃米,其他作物的種植也十分落後,就是淪陷之前,也並沒有多少大豆能輸出。
奪回遼東,再打垮左翼蒙古,就算是在小冰河期,一樣能安置下原有的遼民不說,還能安置大量北直山東流民,將水稻、大豆和玉米的種植在遼寧地區普及,配合新的體制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遼東還有希望成為糧食輸出區,以豆餅作為肥料支持內地糧食增產,靠本地的糧食支持大明開發渤海國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