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活在明末夾縫中》第42章:傳國玉璽和插漢部
  劉雪華是崇禎六年年初來到平陽的。

  作為一個深受西學影響的學子,在唐溪東大量招收像他此類人之時。

  劉雪華第一時間投奔山西。

  他是京師地界人。

  在山西待了半年的事件,從一個學校的教書先生,劉雪華開始走入唐溪東行政圈子裡。

  如今在工業部任職。

  掌管紡織廠籌建工作。

  但,劉雪華還有一個身份,那便是錦衣衛暗探。

  一個在京師有錢有房有家室的人,為什麽要選擇一個天災不斷的窮苦之地?

  只有一個說法,那便是他有自己的目的。

  半年的時間,潛伏在山西唐溪東身邊,劉雪華算的上的漸漸取得了唐溪東的信任。

  半年時間之中,劉雪華未曾聯絡過錦衣衛駐山西暗使。

  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小心。

  一邊不斷記錄自己在山西所看到見到聽到的一切。

  一邊劉雪華也在吸收汲取山西更為超前的行政觀念。

  例如學校的建設、例如百姓就業的合理劃分、例如對於工商重視鼓勵、例如商業稅的收取、例如鼓勵工匠對於工業技術的改進並予以獎勵等等。

  半年的時間下來。

  劉雪華親眼見證了一個貧苦落後的山西,開始成為北方最富裕最安寧的強省邁進。

  在不斷觀察分析暗查當中,劉雪華漸漸開始改變對於唐溪東的看法。

  此人所有的作為中似乎都能體現:以人為本、百姓為先的思想。

  這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大才,是個真正能夠救世的良才。

  但,同時在了解越深之後,劉雪華對於大明朝廷也越發擔憂。

  因為此刻就在大明朝廷與陝西反軍不斷耗費精力、時間、財力、兵力糾纏在一起之時。

  唐溪東得到了充足的時間來壯大自己。

  他手中已經有了三十萬敢戰精銳,糧餉充足、兵卒重紀、戰備完善、火器犀利。

  這樣的山西,已經遠遠超過了大明京師一地之力。

  甚至比大明在整個北方的實力都相差不多。

  如此下去,萬一某一天,這頭潛伏著的雄獅要張嘴撕咬獵物之時,大明是否真的能夠扛得住他的力量?

  劉雪華心中藏著重重的憂慮,他是天子親軍。

  身負重要責任。

  劉雪華在山西待得時間越長,就越覺得自己被大海包裹著,一種強烈的窒息感壓迫著他的精神和肉體。

  八月底。

  無意之中,劉雪華得到一條令他震驚到內心顫抖的情報。

  原來之前唐溪東北上援助蒙古插漢部是為了謀取傳說中遺失許久的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被唐溪東得到了?

  劉雪華,意識到事情的重要。

  他是個古人,對於傳國玉璽的概念,實在是太過於根深蒂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得傳國玉璽不一定得天下,但得到傳國玉璽的人必然會被誘使爭奪天下權主的野心。

  劉雪華坐不住了。

  他需要去聯系錦衣衛暗使,將重要情報傳達朝廷,上達聖聽。

  一讓朝廷早做準備。

  劉雪華知道,與反軍相比,唐溪東對於大明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反軍。

  甚至要比後金還有大。

  一個實力雄厚的一方霸主,還得到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信的傳國玉璽,宛如雄獅插上了雙翼。

  八月。

  張夏海率大軍全部返回山西。

  同時帶回的還有四萬插漢部老少青壯。

  同時還有源源不斷的蒙古其他小型部族不時會請求遷移山西。

  插漢部的遷移,是唐溪東能夠想得到的。

  因為後金已經將他們視若仇敵。

  草原已經不適合他們生存。

  身邊隨時有一群惡狼窺視,遷移草原以西又會觸動其他部族的利益,爆發部族之間的戰爭。

  插漢部如果不想被滅族,就只能南下山西。

  相比於傳國玉璽,唐溪東更加看重,插漢部一乾蒙古部族。

  這是大量的人力資源,還是自己即將到手的數萬精銳騎兵。

  唐溪東一邊安置這些蒙古族遊牧族人,一邊開始思考如何解決蒙古人的生計問題。

  離開草原,南下山西,便預示著他們要徹底放棄堅持數千年的遊牧生活,開始走向農耕生活。

  顯然,這是從根子裡改變他們。

  唐溪東自認自己暫時沒有好的辦法。

  所以他在苦思之後,有了決定。

  不改變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在幫助他們給以他們武力保護的同時,還要讓他們繼續以前的遊牧生活。

  於是唐溪東將靠近河套地區的河曲周邊劃分給他們居住。

  給他們提供兩個選擇。

  一個便是放棄遊牧,幫助他們開始開荒農耕,二便是開放邊境關口,任由他們隨意出入草原。

  之後,在統計插漢部的意願之後,唐溪東開始進行下一步部署。

  插漢部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了留在河曲地區,進行農耕。

  這些人大部分是老弱,不願意也不適合不斷遷徙,需要一個安定的地方來度過晚年。

  其他人便是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傳承。

  選擇了繼續遊牧。

  唐溪東在給與他們邊關出入證明同時,還以保護他們不受襲擾為由,大量征召蒙古騎兵,令他們分插在北地各個駐軍大營,而後分批分隊由軍隊之中的排長帶領,不斷在草原巡遊,防止戰亂襲擾。

  如此一來,即為插漢部提供了武力保護,同時還能征收大量的蒙古騎兵為自己所用。

  一石二鳥之計。

  其實,從內心深處來講,蒙古人繼續自己的遊牧活動才是對於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他還需要依仗蒙古人遊牧繁衍的牛羊來支持自己的貿易,另一方面,雖然名義上蒙古人還沒有臣服他,但是通過貿易捆綁和依仗他的武力保護。

  插漢部實際上已經被他實際控制。

  在解決了蒙古人的事情之後。

  唐溪東才有時間,開始認真考慮眼前的這件燙手山芋: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好東西嗎?

  對於很多人來講,是的,因為他是控制天下人心的魔物。

  但對於唐溪東來講。

  眼前的傳國玉璽,不但不是好東西,還是一件埋藏禍害的老古董。

  他不想與大明開戰,因為他需要暗中擴大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因為他不願看到大明在於自己的戰鬥中不斷消耗最後的國力,最後的結果便是對後金有利,在加速了明王朝走向敗亡的步伐的同時,也將後金推上了歷史的寶座。

  傳國玉璽被自己得到。

  唐溪東知道這樣的事情,做的再隱秘也會被人所知。

  因為知道這件事的並非只有自己和有數的幾個人,還有插漢部、有後金。

  所以這樣的事情瞞不住,唐溪東也沒準備藏著掩著。

  良久思索之後。

  唐溪東有了決定。

  他看向了東方,希望這件東西對於崇禎皇帝有所幫助。

  崇禎皇帝是個聰明人,相信他會明白自己的意思。

  唐溪東不想做個對於歷史有罪的人,他只希望能多一個人在由他在的歷史中多過一日好日子。

  所以傳國玉璽對於他沒有吸引了。

  他是個後世人,做皇帝的吸引力似乎真的沒那麽大。

  反倒是希望能夠在歷史中證明自己價值和貢獻這樣的心理更為誘人一些。

  一個人活著,體現自己價值的夢想都需要落在更多的別人身上,需要別人身上的改變來體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