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經典必背在異界》第124章 坐而論道(上)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過是通告之後的三個日升日落,與燦燦晨光中,百名新晉學子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文韜閣中的論道殿內。

 論道殿是文韜閣兩大正殿之一,和陶朱台的金光閃閃充滿土豪氣息不同,這裡靜謐且古樸,充滿了書香氣。

 殿外有三座石雕,每座雕像都代表著文韜閣的一個研究方向。

 那位於中間的是四國輿圖石雕,其代表著上至統籌全局下至基層事物的治國韜略之學,這也是當今首輔司馬安平在書院時攻讀的方向;

 位於左側的是刀劍與兵書石雕,這代表的是那運籌與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戰陣之學,學成後多為軍師或謀士;

 位於右側的是九卷八十一章道經竹簡石雕,這代表的是神書探究之學,也是大多文韜閣先生們研究的方向。

 “嗡……”

 “所有學子,列隊入殿。”

 鍾聲響起,話語聲落下,在書院督導的指引下,百名新晉學子井然有序的步入了論道殿。

 大殿正前方的講台上有一溜書案,案後已有六位黑袍教習和十二講郎就坐。大殿中是一百張標準的學子書案和蒲團,其上筆墨紙硯齊備,並不需要與試學子們在做準備。

 依著各自考牌號碼就坐,許年來到了位於左側邊角處。

 雖然是在邊角上,但因為論道殿的設計很是巧妙,所以也並不顯得背光,略作收拾後許年便正身而坐靜待開考了,對於接下來的神書破題,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咳。”

 講台上居中而坐的黑袍教習來自文韜閣,其並非是學子們所熟悉的盧有春,而是文韜閣另一位頭髮花白略顯蒼老范教習,在這一聲咳嗽中,范教習開始了考前講話,“麥有秋收,是為百姓之大考;交鋒戰陣,是為軍卒之大考;吾輩求學亦當有考,考較之為用,明進度,知進退,定高下三者也。今歲爾雍熙三年學子進學已有月余,為明進退知所學,故有此考較。月考季考歲考皆為鞭策爾等,故不可不慎而答之……”

 這位范教習平時只在書齋中研究典籍做學問,並不常在人前出現,是個學究型的人物,從其適才那古井不波的面色和他古板的一番話中可見他是個學究型的先生。

 學究型的先生往往書生氣很濃且較真古板,這種特質隻認成績不論人情能保證公平,用在監督考試上還是很好的,想來這也是書院安排其作月考主考官的原因之一。

 “……考較開始,發放試題。”

 長長的講話終於停止,隨著范教習的命令落下,三名督導將一個個密封的紙袋放到學子們的案頭。

 紙袋呈淡黃色,有中封紙條,上書“雍熙三年八月試”七個小楷。

 接過信封,許年小心將其裁開取出了內中試題,和三日前的通告上公布的內容一致,裡面都是節選自神書典籍中的片段。

 不做製藝全文觀細節,隻做破題看思路,這種方式簡單快捷,也相對簡單,是以一隅定全貌的方式,對學子們的靈性要求很高,對許年而言,這是正是他的強項。

 打開試題,上有三道題目,其一為“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這第一道題出的有些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說生產財富也有正確的途徑;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產的人勤奮,消費的人節省。這樣,財富便會經常充足。

 此句和財貨及與民生息之事有關,既有陶朱台的教授范疇也有文韜閣的研究內容。

 首題並不難,許年也沒有打草稿,當下提筆便在程文紙上寫道:

 治其事而善理財,得其道而自裕焉。

 這一破題中規中矩,雖無驚世之語但也算的上是極其恰當,將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歸納的很是準確。

 再看第二道題目:吾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自從來到這雙月照耀之所,許年就聽到過這句話,當今世人將所有神書全歸於聖賢所言,但並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位,這句話也是如此。

 這句話在當下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關於修行境界的劃分就出於其中,想來這次的破題也當從此處入手。

 志學到而立,而立到不惑,再由不惑到知命……每個層級都是境界的突破,故而這破題之句當是……

 略作思考後,許年心下已有了答案,舉筆再次蘸墨而書,片刻之後一行小字躍然紙上——聖人所以至於道者,亦惟漸以至之也。

 其意為修行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即便是修行到那至高的境界至聖先師也是循序漸進經過一步一步的努力積累而成的。用這一句破此題,意境和道理皆備,這就顯得頗為高妙了。

 前兩道題都是普普通通,淺顯易懂,難度不大,對大多數學子而言,其回答只是好或者很好的區別,區分度並不高。因此這最關鍵一題便是最後的這個了。

 依舊是審題,其實這最後一題也沒什麽好審的,只有“趙時春”三字,看上去很是簡單,到好似個人名。只不過越是簡單的題乾,破題起來越是麻煩,因為其無定例可循,也無太多詞句可依。

 看來先生們為了出一道有區分度的題可是煞費苦心啊,只是苦了我等小小學子。這是許年看到此題的第一反應。

 活動微酸的脖頸,許年抬頭看了下左右,同時也是理清下思路,但見同年們也都是在皺著眉頭冥思苦想, 恨不得把薄薄的試題紙給看透,恨不得要想個空前絕後的絕妙詞句把趙時春這三個字給破出花來。

 趙時春、趙時春……

 有什麽特殊含義麽?莫非真的是個人名麽?

 按照什麽思路去破題呢?

 人名?

 春景?

 趙、趙,趙德昭,趙德秀?眼前浮現出自己兩個出身王府的同年,他的思路莫名的就有些跑偏了。

 對!大宋官家姓趙,春天又是四季之首……

 有了!

 靈光乍現之下,許年提筆疾書:

 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時之先!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