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學會靜
一年讀了約三十余本中醫古籍和幾本古代術數一類的書(祝由,周易,五運六氣,六壬,符籙命理)等,然而細細回味時卻感覺似乎什麽都沒有學到,突然醒悟是我學的東西太多太雜,什麽都沒有學到精髓,大多隻瀏覽一遍,為了讀書而讀書。
但又似乎學到了許多,一些東西在閱讀時不知不覺融入了我的身體,豐富了自身,但遺憾沒有學好任何一門,那麽多東西在我腦海中翻來覆去雜亂不堪時我放下書,靜靜地去回味“靜”雜亂的知識像是一杯渾濁的水什麽都看不清,毫無章法,但當杯內的水平靜下來時又變得清澈見底,水內的渾濁歸於原來的位置,真正靜下來時大腦會很完美的幫你融合所學的知識,領悟就是這樣來的。
“悟”只有沉寂在靜的狀態時到來(全神貫注做一件事也是一種靜)
所講的“頓悟”是在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剛好進入了一種靜的狀態時水到渠成。
我對看書的感受是當雜亂的醫書看到一定程度後一定要靜下心來冥想,當思維放空後會有神奇的思路到來。
以前一直聽前輩們說中醫經典的重要性,但一直沒有認真品讀,在課堂上老師多次強調經典,我便拿起《黃帝內經》《傷寒論》細細品嘗,與第一次看時的感覺截然不同,體會到了醫理玄妙,很感謝點撥過我的老師讓我很快就明白經典的魅力,少走數年彎路,縱觀自古以來各大醫家不是師承家傳便是熟讀岐黃經典。
在當今浮躁的大環境一定要學會靜下來。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誦讀。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歸本位,各司其職,則氣足,則血旺,氣血通暢,有病則可以去病,無病可複其損,今病可去,未病可防,此為靜矣。
與大哥在路上走的時候聊到了心存善念不殺生的觀念,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殺生,我認為的不殺生是當你有能力不去傷害生命的時候盡量不去傷害它,比如走路時誰沒踩死過幾隻螞蟻呢,但你看見螞蟻了,可以順便躲過,如果你看見了還要踩那就是殺生,但也不能趴在路上注意每一步腳下有沒有生命,這就偏離了,有蚊子在叮咬你完全可以拍死它這是生存法則。
逆天改命?命由天定緣自我求。
《易經》是一本揭示宇宙變化規律的書。包括天體、行星、日月、磁場軌道、人的生命變化周期……
可以稱之為:規律,或者定理。古人稱之為:定數。
凡事皆有定數,這個定數,是指規律,不是玄乎的東西。
預測符合規律的人或事物這是算命。
凡事皆有定數,人也有定數。
比如《奇門遁甲》、《大六壬》,本質上,都是講規律變化的東西。
算命就是根據你報的信息,往規律的公式上套,符合規律的,就算得準;規律之外的,就算得不準。
把命算準了,有什麽用?能把命改了,才叫高人。
想要改寫命運不是沒有方法
首先把你的認知抹掉,回到一張白紙的狀態,隨機而變,就是改寫命運。
一個成年人的認知,是怎麽形成的?
從你出生之前,就開始了,點點滴滴的小事,編織成你的命運,包括:你父母的基因遺傳、出生的時間、地球上的經緯度、你的家庭環境、成長環境、接觸到的人、接受到的教育、社會的閱歷、個人的見識……
每一個因素,
都是變量。決定你命運的,往往是你的優勢,或者你的短板。又或者,是任何一個可能的變量,比如一個對你影響很大的精神導師或朋友。 人們的固執,源自認知的穩定,成年人的認知,基本是穩定的,所以成年人的命運,基本是注定的。除非特殊機緣巧合能頓悟。
有一種狀態,神鬼不測,那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把我們的認知抹掉,回到一張白紙的狀態,隨機而變,就是改寫命運,這種做法就叫不按常理出牌。
《易經》就是易,變化,《易經》有64種變化。《奇門遁甲》由四千多種變化,簡化成陽遁九局和陰遁九局,共18種。而《大六壬》由上萬個式子,簡化為九種課式。
由此可見變化是無窮的,表象五花八門,而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規律。
如果我們能和天道規律一樣,不停地變化,神鬼都測不到下一秒鍾會如何,更別說算命先生。
千萬條理,道不明白。有覺悟,自然知道。不要把隨便自己的命運,拱手轉讓給別人算。
我們的命運,需要自己去經歷,去修正,去淨化,正所謂命由天定,緣自我求。
世間萬物皆有同氣相求之理,若想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看看身邊的朋友便知。
如果身邊全是善良的人我們又能壞到哪去。
如果身邊全是壞人我們又怎會是好人。
當自己境界提升的時候你會發現以前接觸的壞人慢慢的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遇不到了。
我本人就有深刻體會到,以前我抽煙喝酒打架紋身,身邊遇到的人皆是如此,後來我有了一些頓悟,誠心向上向善,回過頭卻發現這些人早已在我的生活中消失,融入我生活的朋友卻已變成文人墨客。
講一個袁了凡逆天改命的故事:
袁了凡,明朝人。他小時候遇到一位姓孔的老者,老者會邵子皇極數,給他算命。老者告訴他說縣考童生能考第14名,府考第71名,提學考第9名。沒想到的是此後應考,每一個都應驗了,一點都不差。
這下袁了凡相信人皆有命。
後來又經過數次的驗證,袁了凡徹底死心了,因為你追求得來的,都是本來你命裡有的,都是定數,所以他對人生,再無任何非分之想了。
後來袁了凡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告訴他說,只要這個人被起心動念所轉,他就被陰陽造化所縛,這樣的人就有定數。
但是凡人之中,極善、極惡之人,卻都能改變定數。因為大善或者大惡,都會在現世就召來報應,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現世報”。普通的小善、小惡則很難在現世就改變什麽。
雲谷禪師告訴袁了凡要改惡修善,還給了他功過格(是一種記錄每日善惡行為的表格,以便自我監督)並且教他念準提咒以及念咒的要領。
袁了凡聽後,就發誓行三千件善事求登科第,並且對雲谷禪師的每一句話都盡心竭力地踏實去做,不敢有半點馬虎。
結果從這開始, 姓孔的老者原來算出來的都不準了。第二年科考本來算他該考第三,結果竟然考了第一。本來算他命中只有中秀才的份不能中舉人,結果他秋天就中了舉人,他命裡沒有的,竟然被他求到了。
袁了凡倍受鼓舞,行善更加真誠,去惡更加徹底,總是把眼光放在改正自己的缺點上,總是看自己善事有那些做得還不到位,就這樣十年如一日。
袁了凡本來命中無子,他後來發願再行善三千件求子。結果第二年就滿願了。
他就又發願行善一萬件求中進士。結果他家人覺得一萬善事太難了,照他的進度,不知道哪年能完成。結果一天夜裡袁了凡夢到一位神人,袁了凡就請教這件事,結果神人說,你隻減糧一件事,就已經抵得上一萬件善事了。
原來,當袁了凡做寶坻縣長的時候曾經給農民減過租,從原來的每畝田收二分三厘七毫減到一分四厘六毫。這個減租的幅度是很大的,全縣的農民都得到他的好處。
袁了凡醒來後就去問幻余禪師,禪師說,善心真切,一善可以抵得上萬善,你這一個縣何隻一萬農民得到你的好處,這一萬件好事不就夠了嗎?結果三年後他果然進士及第。
姓孔的老者算他的壽命只有53歲,結果袁了凡實際活到74歲才去世。他在69歲的時候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書,就是著名的《了凡四訓》,裡面詳細地介紹了他具體是怎麽去“轉”的全過程。
他的一生印證了印光大師的名言:“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