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醫應該怎樣入門
在學校周末時經常抽出一下午的時間給我們社團講課,有一次在講脈診和針灸的時候一個同學加了我微信,過了一個學期左右在朋友圈看到一個陌生的名字詢問她是哪位,她告訴我她是在我上學期講脈診課時加我微信的同學.
閑聊一兩句她表示很期待我下次的講課。大一下學期受疫情影響,在校時間很緊張一直沒機會開課,她問我假期的時候都在怎麽學習?
我假期的時候也不怎麽休息,平時在自家診所幫忙,也經常去中醫醫院找醫生跟診學習,早晚兩頭讀會書。
又問我平時在看醫案的時候是怎麽看出來裡面用了什麽方子進行加減,我跟她講把《中醫方劑學》和《傷寒論》裡面的方子背熟,常用的古方大多出自這兩本書,也有很多醫生擅長運用時方,跟隨這種醫生學習的話不必拘泥於是何藥方,主要搞明白醫生處方的用藥思路,正所謂師其法而不泥其方。
對她的了解她是入學才開始接觸中醫的學生,基礎方面肯定要薄弱一點,我看她太早開始研究醫案有些為之過早,給她說了一點我自己學中醫的經驗,建議剛開始多以鞏固基礎為主,根基一定要夠堅固,根基夠厚對中醫才能有更好的領悟.
病案的話基礎牢固以後在看才能有更好的見解,現在的學習中醫基礎就是四本書《中醫學基礎》《中藥學》《中醫診斷學》《方劑學》,學完後在摻和著中醫古籍四大經典深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神農本草經》。
在民間中醫界一直有聽到現在中醫教材毀了中醫這一說法,但我不怎麽認同這個觀點,我學習完現代中醫教材後在繼續學習中醫古籍的過程中發現古籍中的精華部分還有對中醫理論整體的描述現代教材都有很好的整理收錄,學好現代教材後再深入學習古籍經典會省下很多力氣,古籍中提到理論內容的咱們現代教材基本都有收錄,而且已經翻譯和整理好順序規律,可以更簡單明了的學習。
她對我的看法比較讚同,她說她看郝萬山老師講的傷寒也沒什麽效果,感覺她只有這方面興趣,好像沒啥天賦。
我跟她講我的學習方法:中醫學基礎和中醫診斷學熟看幾十遍甚至上百遍,不必死記硬背,看的熟了自然就會建立起中醫的思維模式,只要只要掌握了中醫基礎學什麽都很快,再學別的中醫知識時如囊中取物一樣簡單。
這些年遇到過很多同學訴苦中醫難學,我發現很多學不好中醫的同學都是連中醫學基礎都沒看幾遍。
這幾年路上也遇到很多人說中醫難學,不好入門,我就問他們你《中醫學基礎》或《黃帝內經》讀了幾遍,很多都是了了幾遍或者只是需要考試的時候背一下,坦然一看就知道他們為什麽學不好中醫了,根基都沒掌握談什麽學中醫。
掌握好中醫基礎在熟背《中藥學》《方劑學》這兩本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掌握好這些後學習中醫內外婦兒時如囊中取物般簡單。
我跟她說天賦來自於愛好,只要真正的喜歡中醫就一定會有天賦,別的也是如此,她若有所悟般給我說:即便不行,開始我也得相信我自己,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要先回走才能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