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中醫見聞錄》中醫思路閑談
  中醫閑談

  孫森:你好今日頭條上看到你的,感覺你講的不錯,我也在學習針灸,取經的路上,結伴而行。

  我:哈哈你好,共同學習

  孫森:你好師兄我想請教你個問題,臨床你用五腧穴多嗎?

  我:髒腑辯證補瀉都是使用五腧穴,離開五腧穴就沒有五行了,運用五腧穴進行生克制化,可以補瀉髒腑使針灸達到中藥的療效。

  孫森:就拿井舉例子,是春刺井,還是冬刺井?

  我:你講的這個我不太常用,我主要是運用裡面的生克制化關系。

  孫森:能給我一些相關醫案嗎,看起來更具體

  我:古人的東西吧,也不能糾結,我個人的感覺就是怎麽順手怎麽來,只要自己用著舒服管用就是對的,但很有可能與書上寫的不一樣,但大道三千各行其道,誰知道誰對誰錯呢,只要自己可以靈活運用而且有效,這就是真正的道。

  我覺得瀉法最好的是放血、實證、熱證、淤證等放血效果立竿見影。

  虛症的話可以用呼吸補瀉加行針補瀉,還有虛則補其母,在原穴補,在針刺得氣後向上提針少許然後留針一段時間也可以取到補的作用,等等這一些方法,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運用。

  比如我之前寫的在自己身上治療唇風的一個用針思路:

  這兩天得唇風了,嘴唇疼的厲害,我便想用針灸治療,但思來想去沒有治療唇風的穴位啊,我想到了五腧穴,大腸經繞嘴一圈,脾其華在唇,於是遵循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的理論下進行補瀉,尋找到大腸經的合穴與脾經的經穴進行了瀉法行針然後在大腸經的商陽穴放血,第二天早晨便好了很多,第二天下午基本就沒什麽明顯感覺了。

  孫森:確實,聽說了放血效果好,但是有點緊張。

  我:建議買本經絡與腧穴學,開始就看經典的話容易迷茫,現在的教科書也是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整理而成的一本書,絕沒有別人講的那麽不堪入目。

  這是我自己領悟的就是五行補瀉,沒有跟別人學過,對於否我不知道,但在我手裡可以靈活運用,我想這就是我的道。

  孫森:我說下自己的理解,您看對嗎

  通常來說扎本穴,比如肺金經渠,胃土三裡

  再看虛實,通常七天以後都是虛症,實則瀉其子,比如心經,瀉其土穴。虛則補心經的木穴。

  我:虛實還是要通過辯證,並不是超過七天就是虛症,雖然說久病多虛但不是這麽回事,中醫的根就在辯證,很多經驗用語需要自己臨床驗證。

  孫森:如果是生克,再按照剛才您說的那種,本經找生克的穴位,扎針之前要把脈嗎?

  我:對,望聞問切,都不能少的,我辯證的過程是把脈心中能了解大體病機,在望診確定一下,在通過問診看看還有沒有兼顧不到的地方。

  孫森:我也在學把脈,大體病機,我讚同啊。

  我:我也經常見一些大夫針灸不怎麽辯證,只看表現出的症狀就下針,很多確實可以做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不治本啊!

  很多病機明了的問題可能幾根針就可以解決了,病機複雜的可能需要標本兼顧,用的針就多了,十多根,複雜中風後遺症我也用到過三十幾根。

  針灸裡面也有很多特效穴,比如合谷可以治療牙疼頭疼,腰痛點可以治療腰疼,曲池可以治療膝關節疼痛,足三裡可以治療腹痛,我指的標就是這種特效穴。

  給你分享個醫案,患者男20歲,是我們中醫系的同學,患有抽動症,身體瘦長身高190 少語,診斷為先天肝氣太盛,後天肝風內動尚有肝氣犯脾胃之像,有時心中煩悶,治以舒肝滋陰健脾行氣,在肺經原穴太淵行針數次不留針,心包經內關行針數次不留針足厥陰肝經取子穴行間穴行瀉法,原穴太衝行瀉法以舒肝,再取太陰脾經三陰交穴滋陰健脾,最後取胃經足三裡穴行燒山火溫陽手法以調其脾胃之氣,行針後身見微汗。

  取肺經原穴是為了牽製肝經,也用上了經絡之間的生克,以上除了足三裡穴都沒有留針,又選了足臨泣調達一下肝膽氣機。

  第二天同學給我反饋感覺比之前舒服了很多,尤其是脾胃這一塊。

  孫森:點個讚

  我:中醫更多的還是要跟隨自己的經驗,理論只是給咱們一個方向,中醫畢竟是醫學,醫學不可能和理論完美無缺匹配的,理論可以完美的解釋很多東西,但應用起來卻不是那麽回事了。

  很多大師就是理論搞得好出名,但實實在在的臨床卻一塌糊塗。

  孫森:太淵和經渠,這兩個你扎過嗎?離脈搏很近,我不敢。

  我:太淵這個穴位我很常用,針刺的時候用手指甲撥移開血管,針刺後在放手就行。

  太淵,這個淵字一看就是深淵,這個部位找最深的地方就是。

  孫森給我發了一張他針刺太淵穴的照片,我看他的手細長,而且大魚際這塊偏青色,皺紋很多沒有肌肉充盈的感覺,便由此推斷,他的體質偏於木象,木行人的身體大多都是偏於瘦長型,木曰曲直嘛。青主寒主痛,而且魚際這塊主脾胃,皺紋多不充盈說明虛,結合起來看就是有肝氣犯脾,脾胃虛寒的病機,有時候簡簡單單的看一下手也能推斷出大體病機。

  問他是不是容易著急,肝氣太盛,而且不能吃涼的,容易拉肚子,怎麽吃都不長肉,容易怕冷,乏力缺乏青年積極向上的感覺。都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孫森:你太厲害了,單純一個手也能看出來那麽多信息。

  我:我建議你平時可以在足三裡等穴位使用燒山火的手法進行溫補一下脾胃,正所謂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如果手法不到位咱可以使用溫針灸,也就是在針灸柄上加個艾灸,也可以代替一下手法的療效。

  孫森:瀉肝補脾,可以嗎?

  我:可以

  孫森:幾百度的溫度直接通過針傳導,這個行嗎?

  我:我很常用,一般選用粗一點,長一點的針灸,我常用三寸×0.35的針。感覺太熱就在下面墊個紙一類的,別讓落下來的灰燙了,這就是物理溫補辦法,也可以做到燒山火的效果,咱們手法不到位可以用物理技術解決,辦法總比困難多。

  孫森:脾濕的話,還是以補脾為主吧。

  我:對,健脾利水滲濕,可以使用下三皇穴,董氏奇穴裡面的理論經驗。互相結合運用,不必拘泥,管它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孫森:那平時,你還看傷寒嗎?

  我:這個我都背下來了,傷寒論和內經是中醫的根啊,只有夠結實的根基才能走的更遠。

  孫森:你居然是個經方派,讓我很驚訝,還以為你只會針灸。

  我:哈哈,剛開始主攻的就是使用中藥治病,後來感覺針灸治病也很方便,而且比中藥經濟實惠,在很多情況下也可以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所以我針灸的思路也含有開方子的思路,也經常結合治標的方法。

  當代年輕中醫人,不應該拘泥,正所謂有容乃大,推拿正骨刮痧也常用,艾灸點穴也不少用。

  我覺得現在學都是不是學習技術了,而是學習裡面的思路,融合進自己的腦海後往往可以碰撞出很多東西,只要基礎夠厚,這些東西一看就會,並沒有什麽太深奧的理論,現在常用的針灸思路不外呼,對應取穴,壓痛點,局部針刺,奇穴,全息針刺,傳統針灸循經調理髒腑補瀉等,其中除傳統針灸以外都可以速成,但這只能稱為技術,很難深入更高的層次,但這些可以速成的針灸治療方法卻可以解決大部分常見疾病,尤其是以疼痛症為主,涉及髒腑還是需要傳統針灸裡面的五腧穴與經絡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來補瀉治療,只要弄明白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學起來也是一目了然。

  學習中醫不能固執鑽牛角尖,靈活運用,很多古人的東西看不懂不必糾結,可以試著放下讀一讀別的書,或許隔一段時間在看就明白了。

  自己的運用中醫治病不必模仿任何人,我個人的感覺就是怎麽順手怎麽來,只要自己用著舒服管用就是對的,不必拘泥,大道三千各行其道。

  孫森:我想學好針灸夠臨床用的,就去學傷寒論。

  我:初學者可以先看一遍原文,然後在看醫中金鑒上冊,裡面有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注解,而且是清代官方醫家整理歷代注解,而整理出來的。

  基礎夠牢固學什麽都快,都是一個根基的東西,原理都是相通的,準確的辯證才是治病的王牌。

  孫森:醫宗金鑒我很認可,它上面對脈的形容,真是精準,換個詞意思就變了。

  我:診脈可以推薦診家樞要這本書,這本書很薄一般和瀕湖脈學合成一本了。

  我說的都是我自己的個人習慣,不代表針灸,方法太多了,怎麽用的都有,沒有對錯,只是個人應用不同,大道三千各行其道。

  按著自己領悟的運用不會錯,靈感一般是不會騙人的。

  對於把脈我覺得,把脈能把出病來不叫本事,能把出別人沒病來才是最難掌握的,正所謂欲識病脈先識常脈。

  孫森:一氣周流你有研究嗎?

  我:看了一兩遍,覺得裡面的理論太完美了,不是我尋的醫學,我認為的醫學肯定是有缺點的,不可能存在完美無缺的理論。

  孫森:你的醫學三觀很正啊。

  我:不然的話怎麽還有那麽多病治不好,中醫的落幕跟這些不切實際的理論也有很大關系,很多淨搞普通人聽不懂的東西。

  孫森:就好像傳統武術謝幕一樣。

  我:真正的東西絕對沒有那麽花裡胡哨,有些觀點不能亂說,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針灸給我的感覺是,各種新興的很多針法之類的的很難治本,療效持續時間短,治療根本的話就是傳統針灸入手,掌握好辯證,補瀉。

  不懂的人看到可以立竿見影就以為遇到神醫了,可很多情況下就是起到了暫時麻醉的作用,根打麻藥有什麽區別呢。

  孫森:很多培訓又以這種方式招學員斂財

  我:能忽悠的人太多了,把中醫理論講的頭頭是道,也算是中醫的一大悲哀吧。

  孫森:說得好。

  我:更困難的是很難讓一些醫生也能認識到這個問題,自古以來文人相輕,醫生之間也是這樣,先搞個速效的忽悠患者。

  孫森:你現在臨床經方用的多嗎?

  我:經常使用經方,但我也經常使用時方加減,不太拘泥一門一派,變化較大。

  孫森:感覺各個都是高牆。。。

  我:有一個患者腳背痛,在第大腳趾與第二腳趾之間,給他對應取穴合谷,在加上針手背對應的地方取穴,最後在局部三針,給太衝加了個溫針,這個沒有太多的理論,就是個簡單的對應取穴和局部針刺,兩三分鍾立竿見影。

  孫森:真的是大道至簡啊,能教教我怎麽打基礎嗎?

  我:一定要使勁讀基礎,中醫的基礎就是《中醫學基礎》這本書,最起碼要熟讀個幾十遍甚至上百遍。只有基礎夠厚才能建起大樓,道理是那麽個道理,事也真是這麽個事。

  孫森:現代教材啊,越讀越暈。

  我:現在的教材也非常好,結合了百家之精華,而且就是簡易版的黃帝內經,沒辦法,這就是根啊,中醫學基礎就是黃帝內經裡面講的東西,整理好了通俗易懂。

  這就是中醫的根,如果中醫底子好熟背黃帝內經也行。根基如果不牢固,學再多也就那個樣了。

  孫森:哎,所有人都在努力複興中醫,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我:前一段時間一個大哥,學中醫好多年了,我們聊天的時候他總是感覺自己沒入門,在門口徘徊,這個人到處拜訪名醫,很多中醫藥大學的教授,甚至國醫大師都有拜訪。

  聊天的時候我就問他你中醫學基礎,或者內經看了幾遍?

  他說中醫學基礎現代人的東西看不下去,問他那內經呢?他說內經太高深了看的有點慢。

  瞬間就明白他為什麽不入門了,基礎不過關,訪遍天下名醫皆惘然,我就建議他讀中醫學基礎,讀個幾十遍在不入門來找我。

  我覺得中醫學基礎就是整理好的黃帝內經,學好中醫學基礎在讀內經就很明了,基礎夠厚,什麽都一目了然。

  我從15年就開始學中醫學基礎,到現在熟讀了也近百遍了,期間也夾雜著讀黃帝內經,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尤其是藏象裡面的五髒所主要背下來,深入熟悉基礎的時候,學什麽都如囊中取物一樣。

  孫森:你這麽說,哪本書都能入道。

  我:大道三千各行其道,我入的就是基礎。

  一個月後。。。

  孫森:在嗎?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我這一個患者舌淡苔白,脈虛數,上眼皮微腫,有微齒痕,胃口目前正常,我打算給他用四君子湯,可以嗎?

  我給他要來患者舌頭照片看了看,發現並非如他描述一樣,患者舌尖紅,舌苔黃白夾雜,齒痕不是很嚴重,舌根白苔嚴重。

  我跟孫森說,這個患者看起來有點上焦火旺,不太適合補啊,你為什麽想用四君子湯呢?

  看起來像上熱下寒,想辦法轉動中焦樞紐,清上溫下,我只看到了一個舌頭,和你描述的一些症狀,沒辦法做出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可以跟你聊一聊我的思路,你自己結合一下運用。

  孫森:嗯,主訴關節疼痛,肩關節,膝關節。**潮濕,上眼皮有點腫。那用針灸怎麽治療呢?

  轉動中焦,針中脘,溫下:太溪,大都,對嗎?

  我:選腹部四神穴,就是肚臍上下左右旁開兩寸。在取四關,就是雙合谷,雙太衝。加上足三裡,三陰交,溫下需要灸湧泉穴,剛好也取到引火歸元的效果,正所謂同氣相求,浮在上焦的火會受到艾灸的吸引向下行。

  太衝穴最好能放點血,得知患者有糖尿病,傷口不易愈合,沒有采取放血。

  刮痧的話可以大面積刮,三陰經從足走腹,順泄逆補,你看看自己思考一下,正所謂雜合以治。

  患者關節疼的話可以對應取穴,取一個治標的方法也能減輕患者的痛苦。

  孫森:說真的,你的思路真開闊,以後應該是國醫大師。

  我:哈哈,你太高看我了,能做一輩子中醫就已經很知足了。

  我建議你掌握思路之後自己摸索,你全問我的話跟著我的思路走是把握不了東西的。

  孫森:真的,你心平氣和,遇事不急也不拒,思路也開闊。

  陰陽,表裡,虛實都能用經絡解釋,剛才說的寒熱,我理解不了,也不知道怎麽配穴。

  我:比如手法來說,燒山火,透天涼就是一個溫一個寒,針法來說,留針就是平和偏向補一點點,放血就是瀉,可以將身體裡面的熱走血裡面引出來。

  拿這個患者來講,標是上熱下寒,本是中焦運化不利,咱想辦法給他轉動中焦, 上下調和一下就好了。

  得給它一點助力,可以用四關,就是太衝,合谷,在配合辯證所得到的進行一下補瀉,上面有熱可以使用引火歸元,用火在湧泉,取同氣相求之理。

  先針中焦四穴調和中焦,在開四關調節全身氣機,輔助自身陰陽調和這是打底。

  然後就是足三裡,湧泉一類的選穴,上面有熱,下面是寒,想法把上面的熱引下來,下焦也溫了,上面也不熱了。

  也可以采取放血,促進氣血循環,讓他調和更快一點,取到推陳致新的效果,也可以使用艾灸湧泉,取同氣相求,把熱引下來。

  其實中醫核心就那麽點,大道至簡,真正的東西很簡單,就一扇門,進來了就通了。

  孫森:謝謝你你平時不厭其煩的教我中醫。

  我:其實我覺得中醫治病的優勢就是變化多端,但是變化多端有一個根源,根源就是陰陽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規律,在結合上八綱,只要融會貫通了這個,剩下的一看就會。

  孫森:有道理,我會按照這個思路去看書,看醫案。

  我:只要基礎貫通了,學什麽都不費事,所以就要開闊思維,見得多了思維也就廣泛了,雜合以治,治病方法有很多,可以結合一下患者的情況,或者各種條件影響選取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也可以幾種結合運用,但也不能太雜反而影響了療效。

  比如中藥可以外敷、內服、丸、散、膏方等。

  外治有針、灸、推拿、正骨、拔罐、刮痧、氣功導引祝由等方法。靈活運用,不必拘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