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國之名士崛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我將
幾日之間,一晃而過。

眼看著就要到了出征的日子,這場戰爭雖然不是衛國挑起來的,但是衛國上下卻表現出難得勇氣。明知道打不過趙國,還是決定螳臂當車,個中的原因就不說明了,反正衛國有不得不打一場的理由。

對此國君姬頹是有過深思熟慮的,他發現太子訓過於軟弱。一旦衛國連最起碼的自保都沒有,甚至面對戰爭沒有一絲一毫的反抗能力,衛國被吞並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還不像是鄭國被滅國,韓國和鄭國早就打了二三十年,兩家人基本上都是你來我往,打得不可開交。要不是鄭國內部矛盾重重,最終導致了分裂,韓國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要知道,幾年前韓國的國都還被鄭軍圍困過一次。

但是衛國不一樣,要是衛國一直表現出如此軟弱的性格,等到真有諸侯想要吞並衛國的時候,恐怕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將衛國吞的什麽也不剩下。

要打。

一定要打一場戰爭,讓衛人有所警覺,也給衛國帶來一絲安寧。

可是,雖說做出決定的是國君姬頹,但他也心裡沒底的很。按理說,上軍出征,加上各地的城防軍,還有部分下軍的兵力,林林總總算下來,兩萬大軍。加上秦國公子仗義出手的兩千秦軍,看似軍隊數量也不少。

但姬頹心裡卻叫苦不迭,似乎衛國這次派出的軍隊,就那兩千秦軍是有戰鬥力的樣子,其他的軍隊,都是跟著去充數的,壓根就指望不上。這還是大司馬公叔旦親口給姬頹稟告的情況,也怨不上大司馬公叔旦。衛國戰略上,尤其是對軍隊的訓練忽視,一個大司馬還不能隻手遮天。根子還是出在國君身上,中牟之戰,讓姬頹很有感觸。他發現了衛國已經無力靠著本國的軍隊抵擋外敵,而軍隊開支又是一筆耗費巨大的財富。

於是,姬頹刻意的減少了軍費開支,從而將稅收更多的用在民生上。

這也使得衛國的國人比周圍的諸侯都要富足一些,國內商業氛圍濃厚,資產百萬者,不計其數。

當年吳起的父親,就是靠著經商累計了百萬的家產。不過吳起接手了之後,沒有幾年就被敗光了。

但是像吳起這樣的家族還有很多,更多的是保留了下來,比如說苟家,也是這樣的情況。依靠衛國便捷的水運和通商大衢,往來列國之間,賺取驚人的財富。

太祝輕手輕腳的走到了太廟正殿之中,在姬頹身後侍立,稟告道:“君上,一切都已經準備,還請君上主持大典。”

姬頹長歎一口氣,身邊是太子訓,胖乎乎的,給人一種反映遲鈍的樣子,心頭更是悲涼不已:”你們說,寡人是不是做錯了。如此一意孤行,一旦將衛國拖入和趙國作戰的泥沼之中,寡人將是衛國之罪人!”

“君父,要不……”

“你不會想說割地給趙國吧?”

太子訓欲言又止,他也知道自己的辦法不好。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趙國勢大,而且兵多將廣民風彪悍,根本就不是衛國能夠招惹的對象。在盟主魏國無法乾預的情況下,衛國哪怕一丁點的勝算都沒有。

姬頹沉著臉道:“癡兒啊!寡人沒有多少時日了,今後衛國的家還是要你來當。作為太子,懦弱不是過錯,反而是自保的一個辦法。但是國君不能這樣,國君背後站著的是一國江山社稷,還有國人。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你的後背看著。要是國人看到了國君懦弱,那麽他們對衛國就會感受不到安全。如果士大夫看到了國君的懦弱,

那麽在國難來臨之際,他們也不會盡其身為衛國赴死。” “面對趙國的咄咄逼人,寡人義無反顧。當年趙國在中牟建都,那是衛地。不是他趙國的城邑,寡人要是忍氣吞聲了,大河以北的衛土將不複衛國矣。一旦失去大河以北的國土,河南的城邑還如何守護?”

“太祝!”

“臣在。”

“準備祭祀。”

“諾!”

檀香點燃,昭告上天,很快,大殿之內煙霧繚繞,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要不是有辣眼睛的青煙掃興的話,或許真的會讓人有這種感覺。衛公姬頹略顯低沉的聲音在大殿裡想起:“衛國詐六百余年,諸先君明鑒,非寡人之罪,而招大夫羞辱,起兵戈實屬無奈,望祖先庇佑我大衛雄獅痛擊來犯之賊寇,彰我大衛之國威。”

衛國一直不承認趙國的諸侯身份,而沒有獲得諸侯身份的趙氏,不過是晉國的卿大夫家族而已。這也是趙氏對姬頹恨得牙癢癢的原因之一。你丫憑什麽就認定了魏國的諸侯身份,卻不把爺們也當成諸侯?不行,必須要削他!

隨後,姬頹身後的士大夫們開始低聲吟唱起來: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饗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這是三頌之中源於周頌的詩歌——《我將》。這首詩主要的意思就是祭祀的人供奉了祭品,乞求神靈的庇佑。然後通過文字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從頭到尾沒有彰顯國君武功的詩歌,同時多半也應承著衛國上下君臣之間的心虛。

以一己之力,在戰場上戰勝趙軍,這個荒唐的念頭,衛國君臣從來沒有生出過。可見,衛國君臣對於趙軍的心虛是不言而喻的。之所以面對趙軍的咄咄逼人,還要作戰。一多半是打給魏國看的,讓魏國認識到衛人這個盟友還是有點用的,同時也讓魏國對衛人的實力有所高看。只要做到了這一點,衛國在戰場上就算是失敗了,也是雖敗猶榮。從國君到臣子,都有了台階下,不會因為戰爭失敗而愧對國人。

沒辦法,要是衛公硬氣一點,他絕對不會選擇《我將》作為祭告神靈的禱文,而是直接選擇《烈文》這首詩,因為相比《我將》,《烈文》從頭到尾都在述說文王當年的功績, 然後作為子孫,要去追隨文王豐功偉業的遠大志向。

這也是衛國的無奈,廟堂之上,已經心虛到根本就沒有信心戰勝對手,連逞口舌之利的勇氣都匱乏了。當然,這也是因為魏國不給力的原因。魏國不出兵,衛公真的是一點底氣都沒有。要是在中山的五萬魏軍能夠駐扎在中牟,並表示成為上軍的堅強後盾。衛公肯定要讓人唱《烈文》這首彰顯勇武的詩。

好吧,衛人是慫了一點,但禮不可廢除。甚至在一旁觀禮的魯公和宋公都覺得有點臉紅。好兄弟沒有遠大志向,這可怎麽辦?

禱告諸天之後,鼓樂響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武》在大殿之外開始舉行。《武》不是詩歌,也沒有歌詞,歌舞鏗鏘有力卻以乾戚為節拍,律動之間無不充斥著戰爭的蕭索味道。這是戰舞,是大型祭祀之中,尤其是關系到戰爭的祭祀過程之中絕對不會缺少的流程。

舞步踩著鼓點,緩慢,卻宛如一下一下,都擊打在人的心頭似的,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但是這種震撼的舞步,卻沒有能夠提振衛國君臣哪怕一絲一毫的自信。

隨著宗廟內的祭祀結束,拜將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壘土封將台,這需要到城外去辦理儀式。而在封將台周圍,一萬貳仟伍佰衛國士卒全副武裝,枕戈達旦,準備出征之前的最後一步。

邊子白站在車上,眯起眼睛,眺望著朝歌的方向。當一面屬於衛公的國君大纛出現在城門外的那一刻,邊子白對身後的傳令官揮手示意。

後者扯著嗓子大喊:“擂鼓,聚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