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齊霸春秋》第24章 0乘之國
  莒君賞賜給小白的十乘車馬很快被送來了。這兒的十乘車馬,就是四十匹馬,十輛車。在這個年代堪稱重禮了。

  在春秋時代早期,生產力不夠發達,即便強如齊國發動戰爭也動員不起兵車千輛。史書上說在管仲改革後,才有士三萬,車八百乘,勉強算作千乘之國罷了。

  如果小白有一兩乘車馬,就有資格稱為小貴族了,有了十乘車馬,基本上可以算作中等貴族了。如果有兵車百乘,那妥妥的是有封地,有封臣的封君大貴族。

  莒君現在送小白車馬也不過是見小白奇貨可居,有希望回國爭位才主動示好罷了。所謂的獻豆腐和華麗的馬車不過是個引子。

  但即便如此,莒君願意拿出十輛車來做人情,小白還是很承情的。要知道,如今莒國舉國之力不過有兵車三百乘,甲士千人,剩下的車馬只能用來代步、運輸。十輛車對莒國來說也不算小數。

  由此可以推測莒國的國力了。莒國有兵車三百乘,就意味著有至少一千兩百匹成年戰馬;

  每車上有士三人,也就意味著有九百名甲士;每車徒附十人,就意味著至少要三千名士兵。

  要供應這麽多車馬步兵出國打仗,就意味著至少要有五千民夫隨軍。這就算是個中等國家的常規軍力了。

  要想供應一支如此大軍,一兵需要十戶來支持,才能保證基本生產。也就是說全莒共約十萬戶民眾。

  每戶平均起來約有五到七人,也就意味著全莒國人口不過七十萬。這已經是春秋時代早期的中等強國了。

  而同期,魯國兵車四百乘,人口不過百萬。齊國兵車六百乘,人口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萬。這已經是當時有數的大國了。

  也許拚湊一二還能再多上百乘,但那顯然就超出國家的負擔能力了。

  而供養這麽一支萬人大軍,莒國還是靠眾多的大小貴族來承擔。這些甲士算是莒國的成年貴族,身上有鎧甲,有上戰場的能力和資格。

  而每輛戰車身旁還有十個徒附,也就是無甲步兵。

  起初,他們一般是作為戰車前方的敢死隊,就如同紂王在牧野之戰前征發的號稱七十萬的奴隸一樣。

  這樣的人上戰場,士氣高昂還好,一旦沒了戰鬥欲望,就容易倒戈相向。衝亂了自己戰車本身的隊形。

  後來,隨在時代的發展,戰法的革新,在鄭莊公時代發明了“魚麗之陣”,就要求步兵環繞兵車了。因為戰法的革新,鄭莊公因此而小霸中原。

  春秋後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晉國已經擁有四五千輛兵車,楚國也和晉國差不多。齊秦稍差約有三千輛兵車。就連魯國也可號稱千乘之國了。

  戰爭的發展,武器的進步,特別是弩的發明,使得步兵的地位不斷提高。更發展到一輛戰車,七十二個徒卒。甚至上百個徒卒一輛!

  至於戰國,車兵雖未被淘汰,但明顯地位大降,被重步兵和騎兵趕超。稱不上具有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力量了。

  而此時的戰爭因為較原始,烈度緩和,還只是貴族們的戰爭。追求的是讓對手求和納貢,而非追求斬首數量,以殲滅對手的主力軍為目的。這是春秋與戰國戰爭的根本性不同。

  而春秋之前的西周時期,周王室權威猶存。大概宋襄公所描述的戰爭更符合那時的戰爭要求。

  那時候,大家都還是親戚朋友,即便戰敗了也不會亡掉國家社稷,一次戰爭死傷的人數不會太多。

因此,戰爭的禮儀還被沿續了下來。  比如,不鼓成成列,就是不去進攻還沒排好隊的敵軍。

  不能去俘虜對方的國君,見到對方還要行禮。

  君子不擒二毛,不重傷,醫藥歸之。就是對老人孩子們寬容,不殺不抓。對因為受傷而被俘的士兵要治療後送回去。

  不在對方國君治喪期間進攻,不去進攻受災的國家。

  聽上去很文明,很有道德。甚至比現代戰爭更文明。

  但這樣的情況在旗鼓相當的大國之間照此做還可以,在大國與小國間呢?宋襄公照此做的後果大家也知道了,被楚軍打的幾乎亡國。

  只有晉、楚兩國最先破壞掉這些條條框框。而晉國是受到戎狄的影響;楚國本身就號稱蠻夷。他們對周禮從來實行功利主義,有用就遵從,沒用就扔掉。

  但在小白看來,所謂古典的貴族之間的仁義禮法不過是為了在臉上塗脂摸粉,粉飾自身罷了。

  怎麽沒見大國吞並小國時用這種禮法,從來都是直接滅掉,佔領小國國土,兼並小國國民。

  而周禮只要有一個國家在戰場上扔掉了,其他國家也必須跟進。否則,國家衰弱乃至滅亡就可以預料了。

  在歷史上齊國空當了四十年霸主,卻成為了周禮的維護者,喊的口號是“尊王攘夷”而始終沒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雖然在後人看來差別不大, 但在晉文公時敢叫周王陪他田獵,而齊桓公敢嗎?他只是借周王的旗號罷了。連接受天子致胙都要再三感謝。

  平白幫周王室當了幾年好打手,但卻不符合齊國的國家利益。打退威脅諸姬姓侯國的戎狄,只是滿足了齊桓公個人和他手下大貴族的私人願望。聽上去很有正義感,但只是空得其名,不得其實。

  看上去很威風,但齊國國力被大量消耗,卻沒有足夠的利益。在物質上沒有半點有價值的東西。這使得齊國始終處於東方一隅,再也沒能向西方一步。

  然而,這也是歷史時代的要求。在戰國時代,老祖宗們已經把人性丟的差不多了,誰對敵人最野蠻,最殘酷,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那時,不斷想要吞並諸國,不惜用盡手段的人叫野心家。在諸侯間挑撥離間的人叫縱橫家。施展陰謀詭計,用手段不斷高效率殺人的叫兵家。

  用嚴刑酷法逼你當兵納糧的叫法家。提供軍糧要靠農家指導生產。製造攻城工具的是號稱非攻的墨家,因為守城的工具也能用於攻城。

  而在戰後進行恢復生產的叫道家。為勝利者塗脂摸粉,進行粉飾的叫儒家。

  只有在和平時期,仁義禮智信這些美好的東西才被不斷宣傳。雖然上層照樣爾虞我詐,喪盡天良。

  而再沒有比那尊至高之位更能惹人心動的了。為了這看似最好的東西,人類從不介意突破底線,無所不用其極,去追求,去搶奪。

  而小白就在這條路上。一條兩邊是懸崖的不歸路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