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移民全球》第705章:殖民戰爭(16)
由於都城設立在,南距M谷約60公裡的“阿瑜陀耶”,當地華人稱之為“大城”,

這個泰人屬性的“羅斛國”,被稱之為“阿瑜陀耶王朝”或“大城王朝”(1350年—1767年)。

15世紀初,大城王朝吞並素可泰王朝,完成了整個湄南河流域的統一。

這個“泰國第二王朝”,也是泰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王朝。

在它的存續期間,緬人也在M甸,解決了北方撣人和南方孟人的問題,再次完成了統一。

包括有:“M甸第二王朝”——東籲王朝(1531—1752年)。

“M甸第三王朝”——貢榜王朝(1752~1885)。

這也使得M甸,開始成為T國西部最大的壓力源。

上述兩個緬人王朝在崛起之初,都曾經向T國方向擴張,並攻破M谷。

後者更是直接終結了大城王朝。

大城王朝被緬人終結之後,泰人很快便建立了“泰國第三王朝”——吞武裡王朝”( 1769年―1782年)。

只是,這個王朝有點類似於,天朝的秦、隋兩朝的過渡王朝,很快就為不滿其統治的,貴族、宗J勢力所顛覆。

替代吞武裡王朝,統治泰國的“泰國第四王朝”,就是延綿至後世的“M谷王朝”了。

之所以在這裡,要特別提一下“吞武裡”,這個過渡王朝,倒並不是因為它,挽救了T國的國運,

而是因為王朝建立者“達信”的父親,原籍我國潮汕,還有一個叫做“鄭信”的中文名。

他出生在泰國,母親為泰人。

以至於這位“達信大帝”,不僅在T國歷史上,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更在華人圈,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實際上,大城王朝的開創者烏通王,也有傳說是個華人。

究其背景,概因為自宋朝而開始,興旺的海上絲綢之路,為東南亞帶入了大量華人移民,

並有機會憑借經濟優勢,深入影響東南亞的Z治結構。

當然,王朝的開創者,是否具有天朝血統,其實是完全不重要的。

就像後世T國幾乎每任總理,雖然都能找到清晰的天朝血統,卻也不能寄希望於,就此對中泰關系,產生積極影響,還可以想想X加坡。

同樣的,在T國的內部權力爭奪中,華人血統也不會產生負面影響,鄭信的失敗,也不是因為他的華人血統。

相比那些權力之爭,我們更關心的是,T國地緣結構的變化。

所謂素可泰、大城、吞武裡、M谷,其實都是都城之名,吞武裡在M谷西鄰。

除了素可泰以外,其余三都,都在湄公河三角洲。

從這一變遷也能看出,自15世紀起,湄南河三角洲地區,就已經成為暹羅的中心。

Z治中心的南遷,不僅有利於泰人發展海洋經濟,更對湄公河下遊平原的高棉人,構成了直接威脅。

這其中,有個有趣的位置關系,除了孤懸東北角,與天朝地緣關系更近的紅河平原以外(安南北部),

中南半島南部的三大衝積平原帶:伊洛瓦底江平原、湄南河平原、湄公河下遊平原,位置上並非為平行狀態,而是自西向東傾斜。

簡單點說,伊洛瓦底河下遊平原(下緬甸),對應的是湄南河上遊。

湄南河下遊,對應的又是金邊平原的北沿。

在整個大陸地區,都盛行的“北方壓力”規律,在此也有所體現。

緬人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完成統一之後,對湄南河的泰人構成了壓力。

而統一湄南河流域的泰人,

又對位置更偏南的高棉人,構成了巨大威脅。由於湄南河三角洲,與金邊平原北部的吳哥一帶,並沒有天然山脈以為屏障。

大城王朝自南向北,統一湄南河流域之後,吳哥王朝的都城,就被泰人攻破(公元1431年)。

這使得高棉人,不得不將都城南遷至金邊,以依靠西北方向的洞裡薩湖,以及沿海的豆蔻山脈,來保護王朝中心的安全。

由於人口南大量遷,盛極一時的吳哥城,逐漸在東南亞充沛的雨水作用下,重新恢復成了一片叢林之地。

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殖民J埔寨的法國人重新“發現”。

而在安南人從紅河三角洲南下之後,J埔寨更是面臨著雙重北方壓力。

在失去了湄公河三角洲之後,豆蔻山脈的沿海平原,甚至成為了J埔寨僅存的海岸線。

曾經的中南半島霸主,也因此退步成為,一個東南亞二流國家。

三大平原並非是中南半島國家,唯一的博弈舞台。

在那條向M六甲方向延伸的突出部上, 博弈同樣精彩。

基於位置和海洋經濟關系,無論是誰佔據了湄南河三角洲,都很自然的會沿著海岸線,向克拉地峽及馬來半島方向,延伸控制力。

在泰人南下之前,孟人、高棉人,都曾經這樣做過,泰可素、大城這兩個泰國王朝也是如此。

然而,下緬甸的控制者,在這個方向也擁有同樣的機會。

從地理結構入手,會比較容易明白這點。

山脈跟河流,都是非常好的地緣分割線。

相比於河流的主航道,基於山脈分水嶺的分割,會更為合理。

M甸和T國基於歷史而形成邊境線,就是一條連續性山脈,包括:北部的“他念他翁山脈”、南部的“比勞山脈”。

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延伸段,這條北起撣邦高原、南至克拉地峽的山脈,

不僅是泰緬兩國的國境線,更是中南半島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簡單點說,他念他翁-比勞山脈之西的河流,包括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等河流,皆流入隸屬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緬甸海)。

以湄南河為主的山脈以東河流,則注入歸屬於太平洋的“T國灣”(暹羅灣)。

由於比勞山脈兩側,並沒有對應的高大山脈,與之合圍成大片的衝積平原。

這條山脈本身便孤獨的,成為了中南半島南部的一個突出部,並天然在東西兩個方向,形成了兩條海岸線。

先來看看西側的情況。

位置上看,緬甸境內的伊諾瓦底江平原,並沒有接受他念他翁山脈之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