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移民全球》第699章:大國崛起(99)
這個印度港口,不僅是很多阿拉伯航海家抵達印度的首站,也是15世紀初鄭和船隊,繼續向非洲阿拉伯海岸航行的起點。

 這位偉大的航海家,甚至在第七次航海之時病故於古裡,結束了他乃至整個華夏文明的古代航海史。

 鄭和並不是第一個抵達古裡的華夏人。

 在他之前,生活在元朝時期的華夏人汪大淵,已經隨船隊完成了,他的個人印度洋之旅(著有《島夷志略》)。

 這位天朝航海家的知名度,遠不如鄭和大的原因,在於主導元朝海上貿易,並打通航路的,是那些服務於蒙古人的色目商人。

 汪大淵作為隨行人員的探索之旅,很難有地緣層面的意義。

 雖然鄭和及我朝,能夠爆發如此強的遠洋航海能力,無疑是建立在,元朝海上貿易興旺的基礎上,

 同時,鄭和的船隊中,也有許多水手為之服務,但作為我朝政府的官方組織背景,

 決定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屬於華夏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沿著鄭和甚至汪大淵的航海之旅,解讀從天朝到非洲東海岸航線的地緣結構,應該更能激發國人的自豪感。

 比如,就有研究者認為,汪大淵曾經到過澳洲,發現澳洲的功勞應該記在國人頭上。

 然而,問題在於,汪大淵即使到過澳洲,於後來的世界地緣格局,也沒有任何影響,更何況他只是隨行人員。

 鄭和的突破雖然有意義,但於華夏文明來說,只是一個意外。

 我朝的航海史,也在鄭和身故之後,宣告終結,甚至為了避免後人仿效。

 文官們認為是勞民傷財,與國家無益,而銷毀了航海資料。

 其實真正的目的在於,士紳集團不容許國家和小民插手航海,和他們搶奪財源。

 因為這幫人的破壞,所以非常遺憾,我們失去了改變世界的機會。

 相比之下,從歐洲那些,強盜航海家的探索之旅來看,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後世的世界是怎麽形成的。

 回到馬拉巴海岸上來。

 馬拉巴海岸,是位於西高止山脈與印度洋之間,那條狹長沿海平原帶的南段。

 這條為德乾高原圍邊的山脈,位於後世印度果阿邦南部的中點,與印度洋的距離最近,

 天然將整條沿海平原,分割成了鏡像效果般的兩部分。

 其中北段大部份,屬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南端為果阿邦)。

 南段則是我所說的“馬拉巴海岸”,大部屬喀拉拉邦(北部屬卡納塔克邦)。

 馬拉巴海岸的主體M族,是泰米爾人的近親,“馬拉巴人”(馬拉雅拉姆語)。

 這一地區最早的政權代表,是與朱羅、潘地亞,爭奪古泰米爾地區霸權的“哲羅”國。

 馬拉巴人開始顯現出D立的M族屬性,是在公元9世紀中葉。

 一方面,朱羅帝國開始崛起,並長期稱霸南印度,打破了哲羅國舊有的統治結構。

 另一方面,阿拉伯帝國興起後,商人建立了一系列斯瓦希裡城邦,將貿易線覆蓋至,包括東非海岸在內的整個北印度洋。

 基於地理位置和結構,背山面海的馬拉巴海岸,成為了商人,登陸印度的首選之地。

 這些商人的到來,為馬拉巴人和他們的語言,注入了新的元素。

 背山靠海的狹長海岸,一般是很難一家獨大,而是容易產生一系列貿易城邦的。

 這些貿易城邦,彼此之間的競爭以及開放性,更能夠促進貿易的繁榮。

 就馬拉巴海岸來說,卡利卡特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南部距其150公裡處的“柯欽”。

 在我朝的記載中,在柯欽立國的城邦,被譯作“柯枝”。

 哲羅國的統治解體之後,以古裡國、柯枝國為代表的,以貿易立國的城邦,開始出現在地緣Z治舞台上,並接受朱羅帝國的統治。

 海外貿易的日漸昌盛,也使得立足於馬拉巴海岸的“國家”,不再糾結於參與南印度霸權的爭奪。在維賈亞納加爾王國稱霸南印度後,這些城邦也轉而臣屬於,這個新的印度J大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維賈亞納加爾王國(毗奢耶那伽羅),在意識X態上,

 跟北方的蘇丹國們是死敵,但在具體的宗J政策上,卻十分的寬松。

 事實上,北方那些蘇丹國,一般也不會,強迫治下之民改變X仰。

 這本質上,與印度複雜的地緣結構有關,寬容的宗J政策,有助於新統治秩序的快速建立。

 對於以貿易立國的馬拉巴海岸來說,寬容性顯得更為明顯也更重要。

 在整個阿拉伯海周邊地區,都為所據的情況下,土地狹小的馬拉巴海岸,在經濟上,

 比之南印度其它地區,更依賴於與商人的合作。

 好在對南印度產生地緣Z治威脅的,是從北方而來的突厥人,包括部分普什圖人,

 而海上貿易的對象,則主要為阿拉伯人,包括部分波斯人。

 兩者之間,最起碼在Z治上,不是利益共同體。

 就像不能簡單認為,同為TZ教徒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就利益一致一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又必須適應地緣環境。

 由此,在馬拉巴海岸,也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景象,那就是古裡、柯枝等城邦,最上層及最底層的,

 民眾的地緣屬性為X仰印度J,也包括佛教等本土宗J的達羅毗荼人。

 經濟及政府機構的運作,卻由X仰的阿拉伯人所掌控,這種妥協,甚至影響到了當地的飲食結構。

 無論是徒所忌食的豬肉,還是印度J徒所尊奉的“神牛”,都不會出現在,當地上層社會的菜譜之中,羊就沒那麽幸運了。

 事實上,在朱羅帝國崩潰之前,商人對整個北印度洋貿易,並沒有達到壟斷的程度。

 最起碼,在南印度和M加拉灣地區,同樣以貿易立國的朱羅,曾經做得風生水起。

 問題在於,的建立,本來就帶有很強烈的商業基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