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南亞,甚至天朝西南地區,每年5-10月份,都會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
海洋吹向陸地的西南季風,為上述地區帶來來充沛的降水。
盡管這些降水,經常會造成洪澇災難,但在掌握自然規律之後,這些地區的人民,
還是依靠西南季風的潤澤,成為了全球重要的農業地區,以及人口密集區。
達伽馬是在1498年4月抵達肯尼亞,並於當月24日從馬林迪啟航。
馬林迪的位置距離赤道,僅有約250海裡的距離,這意味著幸運的葡萄牙人,
恰好能夠趕上,北印度洋即將刮起的西南季風,抵達他們夢寐以求的印度。
隨著達伽馬一步步的迫近印度,令葡萄牙及整個歐洲為之沸騰的“發現”,終於要在,這個世紀相交之際到來了。
無論對於貿易者還是掠奪者來說,一處文明之地,遠比一片荒蠻之地,哪怕資源豐富的荒蠻之地,要更有吸引力。
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地區的人口更加密集、文化、技術更發達,Z治體系更成熟的話,那麽它所積累的財富,也必將是驚人的。
在歐洲人的思維裡,印度早已被描述為一片黃金遍地的土地,不過很顯然,他們還需要花很長時間,來了解這片土地。
這對於後世的國人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問題。
雖然佛教、種姓、雅利安、寶萊塢等種種源自印度的標簽,已經深深的印在了國人的腦海中。
之前隨著亞歷山大、成吉思汗等征服者的征程,我們也多次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從西北方向觸及過這片大陸。
但這些碎片式的信息,還不足以幫助我們,形成一個關於印度的大歷史架構。
更何況,這次達伽馬登陸的地點,是之前內容並沒有觸及過的“南印度”。
技術上看,大英帝國的登場,將是一個解讀,印度地緣結構的最好契機。
畢竟後世印度-南亞次大陸地緣Z治結構的形成,也與這個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史,有著直接的關系。
然而,做為大航海時代開啟的直接動因(尋找印度),借助葡萄牙人的登陸,來梳理一下印度中世紀及之前的歷史,也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印度比之黑非洲那些尚處在文明前,或初級階段的地緣板塊,看起來要強大太多。
隨著歐洲列強,在印度洋及其周邊地區的擴張,最起碼大家會感興趣,
印度本土文明有沒有機會,遏製這一勢頭,又或為什麽沒有做到這點。
基於天朝、印渡兩國,都是屹立於亞洲的兩大文明古國,從大歷史的角度,將兩大文明的變遷史,
及地緣Z治結構的變化做一個對比,將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古老國家的前世今生。
尤其,兩者似乎在各方面,都走向了完全相反的兩條道路。
首先,就“印度”這個標簽的初始含義來說,並非指向的是後世的印度,而是大部為B基斯坦所有的印度河平原。
最初,在“印度”這片土地上創造文明的,也不是大家熟悉“雅利安人”,
而是後世生活在南印度的“達羅毗荼人”,這些黑皮膚土著所創造的文明,被稱之為“印度河文明”。
西南季風所帶來的水氣,從印度河流域東側滑過,滋潤了後世屬於印度的恆河流域、德乾高原等地區。
卻沒有給印度河平原,帶來多少降雨,同時被錯過的還有阿拉伯半島。
整體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的印度河平原,純粹從氣候角度來說,本該是一片沙漠的。
不過幸運的是,印度河平原的西、北兩部,是由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青Z高原,
所組成的高地集水區,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天然水塔”。
上述高地匯流下來的河水,在印度河平原的北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衝積扇。
因其主要有五條大河,所以被稱之為“五河之地”。
20世紀20年代,考古學家就是在五河中,“拉維河”流域的哈拉帕城,
第一次發現印度河文明的遺跡,印度河文明也由此,又被稱之為“哈拉帕文明”。
在後世的地緣Z治劃分中,五河之地的“上印度河平原”,通常被稱之為“旁遮普”地區。
旁遮普就是“五河之地”的意思。
五河合流之後,向西南方向衝破沙漠的阻隔注入印度洋,這段下遊河道所衝積出來的綠洲,
則是“下印度河平原”,也被被叫做“信德”地區,B基斯坦信德省。
需要說明的是,旁遮普地區,後世大部分屬於B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但也有小部分屬於印度的旁遮普邦。
之所以會這樣,無他,實在是因為這片土地太過富庶,且地緣位置及其重要。
當年印B分治時,印度不願意將之全數讓給B基斯坦,就像印度同樣不能放手K什米爾一樣。
相比之下,信德地區的情況,就簡單多了。
與諸多大河滋養的沙漠綠洲帶一樣,印度河下遊地區少有補水,導致綠洲平原的體量,較五河地區要小。
這使得“下印度河平原”的東面,還存在大片的沙漠地帶。
這片被稱之為“大印度沙漠”,或“塔爾沙漠”的乾旱地帶,成為了印度與B基斯坦的天然分割線,並使得B基斯坦能夠獨佔信德地區。
有更多陽光和熱量, 同時又有高山補水的地區,總是最有機會發展灌溉農業的。
灌溉農業技術所帶來的農業產量劇增,又是大多數文明產生的基礎,印度河河流域也不例外。
哈拉帕文明所留存的遺址,在上、下印度河平原都有所發現,文明存在時間大致在公元前2500年-前1700年。
就這個時段,並結合它的位置來說,很顯然是受到了公元前3000-4000年,就憑借灌溉農業而興盛的兩河文明影響。
另一個可以提供參考的證據,是這兩個地區,都屬於有高地補水的熱帶沙漠氣候區。
共同的物理背景,使得印度河流域,更容易消化來自波斯灣的技術。
基於兩大文明的位置,兩河文明很有可能是通過海路,向印度河平原輸入文明因子,考古方面的證據,也證實了這一點。移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