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個“上天”,即不是國人經常掛在口邊的“老天爺”,也不是荷蘭人口中的“S帝”,而是天上的月亮和太陽。
造成漲潮現象的主要力量,來自於與地球關系最為緊密的這兩個星體。
通俗點講,就是月球和太陽的自有引力,會對地球上的物體造成影響。
這種影響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只不過佔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的海洋,最能直觀將這一影響力,匯集成潮汐現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兩相比較的話,質量雖小但離地球更近的月球,在引潮力上的貢獻要比太陽更大。
高出2.17倍,而在每個月總有那麽兩天,太陽和月亮,又會和地球處在同一條線上,合二者之力,將潮汐推至最大。
這種有別於平常潮水的大潮,被稱之為“天文大潮”。
至於日子,就更好記了。
就是國人最喜歡的初一、十五,也有可能是十六。
不過海洋實在太過廣闊,海洋把天文大潮的力量推至海岸邊,通常要花個一兩天。
也就是說,如果是太陽和月亮遙相呼應的日子,是在初一的話,那麽海邊之人看到漲大潮的時間,則在初二或者初三。
明鄭大軍抵達鹿耳門的那天,正是當年陰歷四月初二凌晨。
此時呈現在將士面前的,還是只能通行小船的狹窄水道。
不過等到中午時分,情況就完全變化了。
在兩股強大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平時漲潮時只有7尺的水道,被推高至一丈有余。
同時變化的,還有猛增數十倍的水面寬度。
如此天差地別的視覺衝擊,加上天塹變通途的實際效果,對軍心的提振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天朝有生絲、倭國有白銀,然後自傲的Z央帝國,又不認為倭國是個可信的貿易夥伴。
於是這其中的空間,自然就被東南海商,以及秉持商業思維,開拓海上之路的歐州諸國所利用了。
然而這種轉口貿易能不能做成,本質上取決於天朝市場是否有穩定供給。
從貿易鏈的構成角度來說,無論參與其中的西方國家是荷蘭還是葡萄牙,天朝方面的合作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荷蘭人與鄭Z龍的關系來說,雙方即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者。
雖然在鄭Z龍整合天朝民間海上勢力之後,荷蘭人在合作中的話語權變弱。
但總得來說還是能夠壓倒葡萄牙、西班牙兩個直接競爭對手,獲取不少貨源。
問題出在清軍入關之後,由於我朝崩潰過快,這個朝代更迭之際,並沒有階段性的形成南、北分治格局。
清軍在入主燕京之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拿下了江南的門戶金陵。
此後席卷東南的戰事,使得天朝的生絲生產,遭遇了嚴重的破壞。
即使明鄭軍隊仍願意與荷蘭人進行貿易,荷蘭人也無法拿到之前數量的生絲。
以至於荷蘭東印渡公司,不得不嘗試從其它地區尋找貨源,以供應歐州和倭國市場。
一個比較大的認知誤區,是只有天朝才出產生絲和絲綢。
然而蠶寶寶的秘密其實並沒有辦法被保守。
一個廣為人知的傳說,是東羅馬帝國曾經在公元6世紀,通過幾名來自印度的伴侶,得到了來自天朝的蠶種和技術。
實際上,諸如古代印度的K什米爾、M加拉地區,以及安南北部等地區,很早便從天朝方面得到技術,開始了生絲及絲綢生產。
當然,現在這些傳J士也通過他們的X徒,盜竊了我們的技術。
在天朝生絲貨源不足之後,
荷蘭人曾經從M加拉、安南等地大量進口生絲,以彌補貿易缺口。當然,這並不代表天朝的生絲,會失去自己在世界貿易的重要地位。
由於桑蠶養殖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並且蠶種很容易受到疾病影響包括退化。
孟加拉的養蠶業後來就因此消失了,國人“男耕女織”的經濟特點,保證了我們,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使得天朝所出產的生絲,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來自天朝的生絲被稱之為“天朝白絲”,以區別於其它地區出產的生絲。
一旦Z治趨於穩定,天朝白絲是很容易奪回市場的。
只是當時的這種情況,一定程度影上,響了大員在荷蘭東印渡公司內部的地位。
畢竟這個殖民點的設立,初衷很大程度是為了從天朝獲取生絲。
一旦大員不能因此而創造利潤,勢必會影響到荷蘭大員當局的支出預算,以及巴達維亞當局力保的決心。
在預感到鄭C功有可能攻島,而荷蘭方面的備戰情況不盡如人意,很大程度便是因為此。
通過上述解讀,大家可以發現。
大員島的被開發,並不是一個簡單環Z國海地緣Z治博弈的問題,而是從一開始就融入了全球貿易鏈。
不過這種融入也讓大員內部的穩定,有可能受到全球其它地區的影響。
17世紀40年代,隨著巴X內部的穩定,以及恢復蔗糖的出口。
大員蔗糖出口及生產,曾遭遇了很大的衝擊,並直接影響到了蔗農的利益。
以及至1652年,作為大員生產、貿易中心的赤嵌城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國人武裝反抗事件,後稱“G懷一事件”。
關於這次事件,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Z治解讀。
然而蔗糖貿易的不景氣,才是一切發生的根源。
很多在經濟景氣時被掩蓋的矛盾,都會在經濟不景氣時集中爆發。
從這個角度看,與88年後,即1740年,發生在印泥巴達維亞的“H溪慘案”,則又是一次“G懷一事件”的翻版。
在1652年的這場衝突中,大約有4-5000名同胞被殺。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同胞都參與了起事。
有相當部分在軍事衝突中,向荷蘭方面尋求保護,甚至事前通風報信。
至於原住民,P埔族方面亦是如此,部分站在了起事者一面。
而荷蘭人在剿滅起義的過程中,同樣征召了2000名原住民。
正因為如此,荷蘭人在大員的經濟生產,並沒有就此受到毀滅性打擊,而是在不久之後,又恢復了正常。
此前,荷蘭人一直認為,只要通過控制大員水道便可控制大員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