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戎馬的永樂大帝深知,騎、射為遊牧帝國力量的來源。
在無法戰略性補上“馬”,這塊短板的情況下,發展遠程武器,是抵禦騎兵衝擊的重要手段。
在火器成熟及大量裝備之前,承擔這一重任的主要是弓和弩。
公元1410年,我朝軍隊在南征安南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火器技術。
永樂大帝隨之組織了,以火器為主的“神機營”,作為我軍的主力之一。
神機營被列入禁軍三大營之列,另兩營為“五軍營”、“三千營”。
對火器的一貫重視,使得佛郎機的仿製品,很快成為了提升官軍戰力的特種武器。
並在陸防、海防兩線發揮重要作用。
在二三十年前的壬辰倭亂中,這些西式火器,亦對侵朝的倭賊造成了重大殺傷。
以葡萄牙的人口和國力來說,想要挑戰中央帝國,還是有些自不量力的。
這一階段,歐州人在火器和船隻的建造上,的確已經開始領先東亞。
但領先幅度,還遠達不到拉平整體地緣潛力差的地步。
我朝在接戰之後,能夠迅速吸收佛郎機,和槳帆船兩頂技術便是明例。
只不過古老的中央帝國內部,並沒有適合創新的環境。
300多年後,當這一差距拉大到“代差”之時,大門被打開也就再所難免了。
事實上,即使在控制M六甲和X港群島貿易問題上,葡萄牙人也並非一帆風順。
新崛起的亞齊蘇丹國,以及為之提供政治和技術支撐的奧斯曼帝國。
他們聯合起來,不斷在M六甲海峽發起對葡萄牙人的挑戰。
盡管葡萄牙人終於還是艱難的保住了M六甲城,但實際並沒辦法,做到壟斷整個貿易線。
以香料貿易為例,16世紀70年代後,無論是在產地香料群島,還是貿易線。
葡萄牙人都已經開始邊緣化,大量香料,通過綠教商人和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被輸往地中海周邊地區。
當然,在這一貿易中,也並非沒有歐州商人獲益。
最起碼威尼斯人是非常樂見這種情況出現的。
葡萄牙陷入衰弱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作為歐州的一部分。
除了力主將重心,放在海外貿易的勢力之外,希望在地中海更有作為的國內保守勢力,始終還是非常強大的。
對於大多數葡萄牙貴族來說,海外貿易及控制的那些港口,存在的意義僅僅是財政上的。
這種觀點認為,葡萄牙只有在歐州,及其地緣利益區中取得成績。
才有機會,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並在戰略上與西班牙抗衡。
類似的觀點並非只有葡萄牙人才有。
後來的英、法爭霸的海洋時代,英國人之所以走得更遠。
就在於它在戰略上,已經放棄稱霸歐洲的想法,而將大英帝國的存亡系於海外。
一個印證雙方這一思維差的典型事例,是拿破侖將法國在北美剩下的殖民地,賣給了米國。
以集中精力,包括換取資金,支持其在歐洲的爭霸事業。
雖然從戰略上看,拿破侖的這種做法,可以被理解為釜底抽薪。
即通過控制了“世界中心歐州”,來控制整個世界,但決策當中的重心所在是一目了然的。
在米國從俄G手中購買“阿拉斯加”這件事上,俄G的大陸屬性,對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歐州爭霸事業中,僅有一個陸地鄰國的葡萄牙,暫時沒有在歐州大陸擴張的想象空間。
要想在被西班牙壓製的情況下,謀得一個反製的身位。
而西臨大西洋、東臨地中海的摩洛G,是葡萄牙唯一能夠有機會,控制地中海周邊地區。
最起碼從戰略上看,如果葡萄牙一定要在北非擴張,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從地理結構上看,如果拿下來摩洛G。
意味著在地中海直通大西洋的通道上,直布羅陀海峽在手的葡萄牙人,將擁有與西班牙一樣的發言權。
更別說這場全歐州都看得見的S戰,將為之帶來多大的Z治聲譽了。
事實上,葡萄牙人一直都沒有放棄控制摩洛G的想法。
恩L克王子的海洋事業,就是由葡萄牙攻戰“休達”一役開始的。
只不過在此之後,這位大航海的先驅敏稅的感知到,葡萄牙的發展空間並不是地中海。
而在葡萄牙本土,希望在摩洛G有所作為的勢力,則一直很強大。
甚至在恩L克王子離世之後,一度放緩海外探索之旅。
15世紀末、16世紀初,憑借海外貿易帶來的豐厚利潤,葡萄牙一度在摩洛G控制了多個港口。只是在綠教國家的反擊之下, 這些據點,在16世紀中葉幾乎損失殆盡。
公元1578年,葡萄牙人在國王的帶領下,再次開啟了對摩洛G的入侵戰爭。
在這次針對異J徒的S戰中,葡萄牙人總共集結了2.5萬人的軍隊。
盡管這當中大部分是雇傭軍,但考慮到葡萄牙的人口總量,這樣的規模,完全可以用傾國之力來形容了。
由於摩洛G方面先後有兩位國王,包括一位被廢庶的國王參與戰爭。
因此這場決定葡萄牙命運的戰爭,被稱為“三王之役”。
也被稱為“馬哈讚河之戰”或“葡摩戰爭”。
戰爭的最後,以葡萄牙人的慘敗而告終。
葡萄牙國王及8000人戰死,其余的遠征軍,幾乎全部成為對手的俘虜。
這場戰爭,不僅宣告了葡萄牙人控制摩洛G的戰略終結,更成為“葡萄牙帝國”走向衰弱的轉折點。
戰爭結束後不久,坐山觀虎鬥的西班牙,順勢吞並了葡萄牙。
這個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此後迎來了,長達60年的西班牙統治時期,從公元1580年-1640年。
直到17世紀中葉,西班牙自身陷入衰弱之後,葡萄牙才通過一場新的戰爭重獲獨立。
需要說明的是,西班牙對葡萄牙的吞並,並非完全的控制。
而是通過取得葡萄牙王位的方式,組成“共主聯邦”。
一位君主身兼數國國王,是歐州王國兼並中最常見的方式。
比如在英格蘭吞並蘇格L的過程中,同樣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從公元1603-17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