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說過了,在荷蘭人決定軍事征服西加裡曼丹時,代表主戰勢力北部“和順總公司”。
試圖尋求英國人的幫助,或者說納入英國的貿易網,以擺脫荷蘭人的控制。
然而問題在於,荷蘭人之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前後軍事登陸西加裡曼丹。
直接原因就是英國在這一階段,開始在馬六甲及其周邊地區布局。
這一威脅使得原先一家獨大的荷蘭,不得不加速控制那些原本被視為雞肋的地區。
英荷雙方快速達成和解的消息,對於華人公司來說並不是好事。
盡管最初顯示的消息,英國人願意與之進行貿易,甚至曾經派人來島上考察,(19世紀30年代)。
但基於不引發新矛盾的考慮,英國人還是放棄了介入西加裡曼丹事務的想法
最終在19世紀50年代,荷蘭人徹底征服了以和順總公司為代表的,力圖維持獨立的華人勢力。
在整個荷蘭人的征服過程中,以蘭芳公司為代表的,希望用接受荷蘭人統治。
交換自治權的華人公司,還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改變,即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組織模式來改造原有架構。
也就是說,正是從19世紀20年代起,傳統社團性質的華人“公司”,開始與西方意義的“公司”接軌。
將西式商業組織稱之為公司的做法,在中國本土的記錄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也就是Y片戰爭轟開中國大門之後。
這一概念的傳播者,應該就是已經在南洋接受西方制度改造的部分華人采礦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概念更替的階段,仍有傳統社團以“公司”之名自稱。
比如1853——1855年在S海縣起事的天地會式組織——小刀會,對外聲稱自己為“興義公司”,就還是傳統的社團組織。
蘭芳公司所做出的妥協,使其得以存續到到19世紀80年代。
然而一如之前在巴達維亞(H溪慘案)的情況一樣,荷蘭人並不打算把華人,培養成幫助他們統治土著馬來族群的政治助手。
從荷蘭人的角度來說,更願意讓馬來蘇丹們輔助他們進行政治管理,而讓華人施展經濟才能,以此來相互牽製。
鑒於華人在西加裡曼丹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能力,這種選擇並不算錯誤。
日後英國人在馬來的統治,大體也是遵循這一分而治之的模式。
在得知自己所據有的土地,將被荷蘭人劃歸馬來蘇丹們管理之後。
蘭芳公司和其它留在西加裡曼丹的華人社團,曾經進行過一系列武裝反抗。
只是這些抵抗,並沒有改變政治屬性的華人社團徹底消失的命運。
盡管此後西加裡曼丹仍然留有大量華人,並客觀上主導著當地經濟,但西加裡曼丹華人政治的終結,已經再所難免了。
在華人生存空間受到荷蘭人擠壓之後,一場以此西加裡曼丹為起點的新遷徙活動也拉開了序幕。
不過那些不願意接受荷蘭人統治的華人,並不用離開已經熟悉了的馬來地區。
畢竟荷蘭人並沒有統治整個南洋,甚至還沒有拿到全部的婆羅洲。
在其它尚未被西方人入侵的馬來蘇丹那裡,包括英國人的勢力范圍內,華人還有希望找到新的機會。
1824年的英荷條約直接決定了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包括荷屬東印度基地性質的爪哇島的歸屬。
在整個條約中,X加坡海峽作為馬六甲主航道入口,成為了英荷劃分勢力范圍最重要的依據。
以X加坡海峽所處的緯度來為參照的話,
我們會發現,爪哇島——帝汶島一線的大/巽他群島、蘇拉威西島。以及曾經為各方爭奪焦點的“香料群島”(馬魯古-班達群島)等南洋主要島嶼。
最終都成為了荷屬東印度的一部分,並為後來的印度尼西亞所繼承。
不過英國人在馬來半島以外並非一無所獲,後世整個婆羅洲呈現馬來、文萊、印泥三足鼎力的局面,就是英國人介入的結果。
其中文萊以及被統稱為“東馬”的沙撈越、沙巴兩州,合稱北婆三邦,在獨立之前都屬於英國殖民地。
如果以X加坡海峽為切割所處的緯度為切割線的話,會發現整個“沙文沙”地區大部都處在這條線的北部。
在英荷正式簽訂條約之前,英國人已經開始嘗試與北婆羅洲地區蘇丹們接觸,試圖將這一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
可以說,X加坡海峽這個座標的確立,從法理上讓荷蘭人無法在婆羅洲獨美,並最終導致了一島分三國的地緣政治奇觀。
文萊蘇丹國在之前的行文中已經多次出現。
根據我們的史書記載,作為島上最強大及最早皈依綠教的國家,其最早的名稱為“渤泥國”。
公元1408年,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率眾前往金陵朝貢,後病故於我國。
在傳說中,這位被我朝厚葬於金陵的國王。
其實是一名叫作“黃森屏”的中國人,以至於後世文萊首都還有一條路以“黃森屏”命名。
當然,傳說只是傳說,也無法得到文萊王室的認證。
即使中國人真的曾經在文萊建國過程中發揮作用,也不會影響文萊的馬來屬性。
不過基於文萊蘇丹國的位置,有機會率先與中國發生地緣聯系是可以肯定的。
前面我們也說過,前往西加裡曼丹采金的華人,就是從文萊而不是中國招募的。
相比立國日久的文萊蘇丹國,西加裡曼丹那些小型蘇丹國的控制力顯然要弱小得多。
反之則自主空間大,這也使得西加裡曼丹迅速成長為華人匯集之地。
在荷蘭人強勢登陸,並開始以武力奪取反抗華人的礦場之後,同時將這些礦場交給配合的公司開采。
西加裡曼丹北部的華人采礦公司被迫開始轉型農業以自救。
然而這顯然無法與采礦的利潤相提並論。
為此,部分華人開始把目光向北,投向當時屬於文萊蘇丹國范圍的沙撈越地區。
從和順總公司分裂出來的“三條溝公司”,即為北上勢力的代表。
與西加裡曼丹的情況類似,文萊蘇丹在整個沙撈越地區,也面臨統治達雅土著的問題。
華人入駐之時,正逢達雅人大規模“叛亂”之際。
從這個角度說,華人采礦公司的引入,亦有文萊引入外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