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移民全球》第544章:沿海狀況(7)
所謂“T皇”一稱,其實正是在“大化改新”後,被從天朝引入倭國政治體系的。

最先在Z治上采用這一稱號的,是唐高宗李治。

公元674年,在武則天的建議下,李治與武則天開始分別使用“T皇”、“T後”的稱號。

這一改稱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抬高武則天的政治地位。

只不過倭國在模仿之時,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只是單純的引入了“T皇”尊號罷了。

作為歷史的非常態,技術上要求更高的Z央J權製,實施起來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倭國在依托T皇製建立“Z央J權”道路上,遇到了地方貴族勢力的強大阻礙。

12世紀末,T皇及Z央貴族最終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

從1185年至1867年,一共682年,倭國就此進入了由地方軍事貴族,武士階層掌握實權的“幕府”時代。

這意味著,倭國走Z央J權嘗試以失敗而告終。

“封建”本身並不意味著混亂,真正的混亂源自於權L中心的不確定。

從這點來說,不管是站在權L頂點的是“T皇”,還是幕府的“將軍”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能掌控大局的政治中心。

幕府時代鮮明的“軍政府”屬性,無疑加重了權力中心的不確定性。

伴隨著權力的爭奪,幕府時代中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混亂時期:

從1336年至1392年,是初代幕府“鐮倉幕府”,向二代幕府“室町幕府”更迭的“倭國南北朝”時代。

從1467至1585年,則是更加知名的,二代幕府向末代幕府——“德川幕府”轉進的“倭國戰國時代”。

武士階層在倭國的上位,以及其所引發的權力鬥爭。

不僅對倭國國內政局的穩定造成了影響,同時也對中、倭關系造成了深遠影響。

對於倭國來說,來自天朝的商品,是其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從天朝的角度來說,其實並不排斥在朝貢體系之下,以“公對公”形式開展貿易往來。

問題在於,倭國境內軍事封建勢力林立的現狀,很大程度的影響了,這一官方貿易體系的穩定性。

那些在權力爭奪中失意,無法從官方貿易體系中獲益的軍事貴族。

希望獨自組織力量,前往我國沿海貿易,而這種混亂局面,又恰恰不是中國方面原意看到的。

鑒於從14世紀30年代到16世紀末,倭國國內基本都處在混亂的戰爭狀態。

對應這一階段的我朝政府,更原意采用一禁了之的簡單方式,來避免為此傷神。

然而,這種針對倭國貿易的封禁,反過來又加劇了東南沿海的混亂。

並且影響到了中國商人的利益,以至於造成了延綿200余年的倭寇之亂。

順便說下,在地緣政治層面,中倭關系的走弱,卻為另一個東海國家——琉球,贏得了發展良機。

在我朝建立之後,當時還處在三國分治階段,三山時代的琉球,便主動加入了天朝的朝貢體系。

在1429年,隨著統一琉求王國的建立,大明帝國與琉求的貿易往來進入了高峰期。

通過琉求輸入倭國的中國商品,一方面為琉求獲取了大量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讓倭國產生了吞並之心。

在我朝解決倭寇這亂的歷史中,最為知名的當屬戚少保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了。

從公元1559年成軍義烏起,至1567年,戚少保退出抗倭前線為止的8年間。

戚家軍在東南沿海地區,

與倭寇接戰數百次,無一敗績,成就了一段抗倭神話。然而這一勝利的背後,卻隱藏著很大的無奈。

因為針對來自海洋的威脅,最好的防禦手段,並不是在自己的領土與之決戰。

而是通過強大的海洋實力,將風險控制在海上,甚至把防線推進到對手的海岸線。

問題是,在我朝決定銷毀鄭和艦隊資料那一刻起,大明帝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海洋的控制力。

雖然倭寇對於東南沿海的侵擾,一直讓帝國Z央感到頭疼。

不過真正讓王朝統治者憂心的,還是來自於長城以北的威脅。

因此在倭寇之患得到有效控制之後,從公元1567年,戚少保被調往了長城防線續寫輝煌。

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此時的我朝已經意識到,用軍事手段維系東南沿海的安全並不劃算。

與調防戚少保相配合實施的,是一項重要的外交決策——開關。

所謂“開並”,就是解除海禁。

更準確說,是承認民間海外貿易的合法性。

由於這一政策始於隆慶元年,因此史稱“隆慶開關”。

在我朝內部,關於是否要開放海禁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息。

對於東南沿海地方來說,海禁不僅意識著減少收入,還意味著需要為安全承擔更多的支出。

這種由東南沿海向帝國Z央傳導的壓力,最終在我朝迎來自己200歲生日時,落實成了海禁的開放。

對於當時作出決策的帝國Z央來說,海禁的開放更多是一種試錯。

一旦局面得不到改觀,甚至如保守官員所想象的那樣惡化,那麽要求重新閉關的力量,將很快佔據上風。

然而事實卻是,海禁的開放,不僅從根本上化解了倭患的土壤。

同時倭國進入政局穩定的德川幕府時代,更為我朝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收益。

隨著海上貿易活力的迸發,帝國出口商品的規模和廣度出現了質的飛躍。

由此對世界經濟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影響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作倭國產出的絕大部分白銀。

以及美洲所生產的半數白銀,被通過貿易途徑輸往我天朝。

倭國和美洲也是當時最主要的兩大白銀產地。

從此以後,天朝在貨幣流通方面真正進入了“白銀時代”。

如果說葡萄牙人在16世紀50年代,取得澳M的居住權。

還算是與地方官員的灰色交易,同時也代表了地方的態度的話,那麽隨之而來的開關政策。

則真正讓他們坐實了在澳M的存在,並迎來了發展良機。

盡管西班牙在16世紀後半葉,取得了菲律賓的控制權。

荷蘭人也在大員獲得了,通往大明帝國的貿易跳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