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移民全球》第594章:我們的航路(50)
對潛在合作者的陌生感,是荷蘭人放棄努力的主要原因。

直接向荷蘭人寄信表達合作誠意的,是清廷在福建的主政者,兩位在關外便已降清的漢八旗官員,靖南王耿繼茂、閩浙總督李率泰。

即使不考慮他們,已經成為韃靼人一員的身份,僅僅是來自天朝北方的地緣背景,已使他們難以在短時間內,取信於荷蘭人了。

此前在與我朝的交往過程中,西方諸國已經深刻感受到,相比那些身處帝國北方的官員。

出身於東南沿海的本地官員,在處理對外合作的問題上,要務實靈活的多。

從清廷角度,無論是與西洋諸國進行外交往來。

還是以戰爭方式打擊明鄭,最好的辦法都是啟用熟悉東南沿海地緣環境的本土官員。

20多年後,源出明鄭的S琅,成為清軍攻陷大員的主帥,就是最好的例證。

以這次與荷蘭人的合作來說,建奴最好的代表,其實應該是已經降清的鄭Z龍。

畢竟早在荷蘭人登陸大員之前,這位鄭氏海上帝國的建立者。

便憑借他的語言和組織天賦,與荷蘭人建立良好關系了。

除了彼此間的熟悉度以外,另一個讓荷蘭人,能夠相信鄭Z龍的原因。

是鄭C功向荷蘭人索取大員的理由,在於這是其父親先一步開拓的土地。

在鄭C功看來,大員只是鄭Z龍暫借給荷蘭人使用的。

而荷蘭人則認為,他們當日與鄭Z龍簽訂的合作條約中,並沒有此類意思表達。

假定鄭芝龍代表清廷出面談判,以承認荷蘭對大員主權。

為前提謀求合作的話,那麽精於計算的荷蘭人,是有很大可能相信對方合作誠意的。

然而雖然天朝D南沿海地區,當時已幾乎已經盡數清軍所有,但以鄭C功為核心的反抗力量,仍然活躍於D南沿海。

此前的歷次戰爭中,出現過多次戰敗投降清軍,其後又複叛的案例。

甚至連S琅這位最後的平T者,亦是兩度反覆。

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和歸附者之間,需要時間來建立互信關系。

至於鄭Z龍本人,在1661年11月24日,清朝福J當局的信使出發後不久,便被失去耐心的清廷誅殺。

而此時的荷蘭人,甚至還在激烈討論要不要寄希望於這一聯盟。

清廷在明鄭與荷蘭人開戰半年之久,才向荷蘭人發出建立聯盟的信號。

實際也證明了來自天朝D北地區的征服者,對與這些跨海而來的西洋人打交道,同樣充滿著疑慮。

與其說鄭Z龍的死,是因為清廷沒有意識到,他有可能在爭取外援的問題上發揮作用。

倒不如說對海洋感到陌生的滿洲人,更希望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這種認知下,鄭Z龍的Z治作用,就只剩下招降他那位忠於前朝的繼承者了。

一旦意識到,鄭C功無法被說服的話,那麽鄭Z龍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了。

彼此間缺乏信任的基礎,使得潛在的荷清聯盟,剛剛有點征兆便胎死腹中。

至此,荷屬大員在戰略上的失敗,已是無可逆轉了。

在對抗明鄭大軍的過程中,荷蘭人的表現其實並不算差。

除了憑借火炮和城堡固守以外,荷蘭人甚至還多次主動出城攻擊,以爭奪北線尾島等戰略要點。

只是在對手的數量優勢面前,這些軍事行動無一例外的,都遭遇了重大失敗。

在整個相持過程中,情報工作顯得即重要又不重要。

說重要,是因為雙方都想知道,對手是否比自己更先到達崩潰的邊緣。

說不重要,是因為在這個比較意志力的過程中,彼此都不缺乏對手陣營的俘虜和叛逃者。

荷蘭人的頑強抵抗,使得這場戰爭成為了一場跨年之戰。

不過對於以月亮運行周期來計算年份的國人來說,戰爭還是在當年結束了。

1662年1月25日,農歷臘月初七,最後的決戰打響。這天距離天朝新年還有23天時間。

顯然,鄭C功和他的部下們,非常希望能夠在熱蘭遮城,迎來他們登陸大員的第一個新年。

在這場最後的戰鬥中,海戰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了。

明鄭水師的火炮,除了被用來監控荷蘭船隻以外,還被用來支援陸地戰鬥。

看起來,戰爭什麽時候結束,取決於明鄭的炮彈,何時能夠擊垮熱蘭堡的城牆。

一個事關軍事地理的細節,在於決戰勝負手,其實並不系於熱蘭遮城主城之上。

一如長城並不僅僅是一道牆,而是一整套由城牆、墩堡、營城、衛所等軍事設施。

相互配合而成的防禦體系一樣, 西方人在設計棱堡時,同樣會有輔助設計。

在主城周圍布設一些小型堡壘互為依托,是一種常規手段。

利用城堡間的交叉火力,對手將更加難以逼迫城牆之下。

並不是所有棱堡,都會修築附屬堡壘,但如果主城左近有製高點。

那麽在此製高點上,修築堡壘就是必須選項了。

否則一旦為對手所利用,防禦方將暴露在對手的視線甚至火力之下。

為此我們會有無數戰場上,看到雙方投入巨大兵力,去爭奪一個以數字為代號的高地。

在關於製高點決定戰場勝負的戰例中,最為經典的當屬後世,倭俄戰爭中的“203高地爭奪戰”。

這個與獅子口(旅順)市區和港口近在咫尺的高地,讓身為進攻方的倭軍,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包括指揮官N木希典兩個兒子在內的上萬倭軍,在此失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盡管這場戰役在戰術層面上爭議頗多,但取勝後的戰略成果卻是極為顯著的。

倭軍在203高地上建立的炮兵觀察哨,讓被封鎖於旅順港內的俄太平洋艦隊,成為了倭軍的靶子。

一個月後,旅順俄軍被迫投降,整場戰爭乃至倭俄在天朝D北角逐的天平,開始倒向倭國。

在熱蘭遮城的西南方向,同樣存在一個製高點。

為此荷蘭人在上面修築了一座堡壘,並以荷蘭城市“烏特勒支”(Utrecht)命名。

1568年,西班牙統治下的荷蘭諸省,紛紛爆發起義,荷蘭D立戰爭拉開了序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