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殖民非洲問題上的地緣優勢,也體現在了對中、西部非洲板塊的爭奪上。
傳統的跨撒哈拉商路,以及葡萄牙人開拓的海上航線,法國人成為了西非的最大贏家。
統治之下的“法屬西非”,包括有後世的:
毛裡塔尼亞、塞內加爾、尼日爾、馬裡、幾內亞、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貝寧,以及尼日爾。
可以說,除了西撒哈沙(西屬)、幾內亞比紹-佛得角(葡屬)。
塞拉利昂/貝寧/尼日利亞(英屬)、多哥(德屬),這幾個沿海地區以外。
整個利比亞-乍得湖以西的非洲西部地區,幾乎都成為了“新法蘭西”。
法國人在非洲西部統治秩序的建立,也為他們在乍得湖-阿達馬瓦山脈,以東的非洲中部地區擴張,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一方面,法國人可以在內陸,從西北方向滲透,後世為尼日爾、乍得兩國所有的“乍得盆地”,進而南下剛果河流域。
另一方向,還可以像英、德等國一樣,遵循傳統的海洋擴張路徑,從加蓬登陸向剛果滲透。
正是基於這雙重優勢,法國成為了歐洲三強中,唯一能夠把自己在非洲,大陸部分殖民地連成一片的國家。
與剛果盆地,同屬地理中非范疇的“乍得盆地”,也同樣是各方爭奪的焦點。
後世乍得湖周圍,呈現出的四國分列的格局,就是各方妥協的結果。
其中乍得湖西南的尼日利亞,屬於英國殖民地。
南部的喀麥隆屬於德國殖民地;西北的尼日爾、東北的乍得,則為法國人所有。
不僅如此,乍得湖也是法屬西非和法屬赤道非洲,兩大殖民板塊的分割線。
湖以西的尼日爾被劃入“法屬西非”,以東的乍得則屬於“法屬赤道非洲”的范疇。
事實上,純粹從原始的地緣關系來看,橫跨撒哈拉沙漠-薩赫勒地帶、熱帶草原氣候區的乍得。
也屬於跨撒哈拉貿易涵蓋板塊,跟西非、北非板塊之間的接觸,遠比比跟剛果盆地緊密的多。
在法國人滲透乍得地區的19世紀後期,從東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而來的綠教徒,剛剛在乍得湖盆地,成功的建立了統一王朝。
兩大地緣勢力,在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博弈的結果,也在後世乍得宗J結構上,也有所體現。
後世的乍得共和國,綠教徒的比例約為44%,JD徒的比例則約為33%,剩余為原始宗J信仰者。
很顯然,前者主要分布於中北部的乾旱地區。
後者及遵循原始信仰者,則生活在南部濕潤的熱帶草原地帶。
基於雙線出擊的地緣優勢,在爭奪乍得盆地的博弈中,法國人最終取得了勝利。
由此,英國人無法把自己控制下的尼日利亞,與東、北非的英屬埃及、蘇丹等地連成一片。
而法國人,則可以將自己的控制線,從地中海向南,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區。
由於在柏林會議上,未能取得剛果盆地的控制權。
法國在中部非洲所擁有的“法屬剛果”,有些形單影孤,並且隨時有被德屬喀麥隆,割裂其與北部殖民地聯系的可能。
為此,法國人在1910年決定,將乍得與南部的法屬剛果板塊,整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法屬赤道非洲”。
所謂的“法屬赤道非洲”,在地理上涵蓋兩大地理單元:乍得盆地和剛果盆地。
為了連接這兩大板塊,法國人在乍得湖流域,與剛果河流域相接地區,劃分出了一個叫作,“烏班吉沙裡”的Z治單元。
其中的“烏班吉”,
指的是剛果河上源的“烏班吉河”。“沙裡”則指的是乍得湖的主源“沙裡河”。
兩條河流都有很長一段,為這個政治體充當其與,乍得、剛果(金)兩國的邊境線。
這個標注顯著的,地理特征的地緣Z治標簽,也為你們了解,這片土地的地緣歸屬提供了方便。
不過,現在大家在後世全球國家序列中,是看不到“烏班吉沙裡”這個國名的。
因為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找到了一個,更為高大上的Z治標簽——中非。
法屬赤道非洲地區擺脫法國直接統治,獲得D立的時間,是20世紀50年代末年。
與其它殖民地區一樣,法國人本希望,法屬赤道非洲四大政治單元,加蓬、剛果布、中非、乍得之間。
能夠繼續以聯邦的形式,留在其為延續海外影響力,而成立的邦聯組織——“法蘭西共同體”中。
不過很顯然這種努力沒有成功,為此在1958-1960年之間,
一個叫作“中非G和國聯盟”的Z治體, 承擔了幫助法屬赤道非洲四個國家,向D立過渡的任務。
在四國分獲D立,而其它三個國家,又都有彰顯自己地緣屬性國名的情況下,
對自己名稱不太滿意的烏班吉沙裡,順勢接過了“中非”這筆地緣Z治遺產。
以自身的潛力來說,人口不到500萬的“中非G和國”,著實有點受不起“中非”這頂大帽子。
不過這並不妨礙它的統治者,曾經因此而懷有一個帝國夢。
這個曾經短暫存於,1976-1979年所謂“帝國”,它的嗜血皇帝博K薩,在這片土地上做過的荒唐夢。
法國人在中部非洲的成功擴張,並非沒有受到過挑戰。
在喀麥隆站穩腳跟的德國人,就曾經用圍魏救趙之法,擴張了自己在喀麥隆的殖民地,並成功的將法屬赤道非洲一分為二。
大家要知道,就海外殖民這件事來說,德國屬於後起之秀。
如果說16世紀,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主力,是西、葡兩國的話。
那麽19世紀的世界,則主要是英、法兩國博弈戰場了。
基於法國在地中海的優勢,以及英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海洋優勢,二者在20世紀初達成了共識。
即:英國承認法國在非洲西海岸的優勢;而法國則認可,英國在非洲東海岸的主導地位。
體現在北非,則是法國得到馬格裡布,英國得到埃及,中間的利比亞則由意大利緩衝。
英法兩國的這種做法,很明顯會影響到德國的利益。
尤其此時的德國,已經將非洲作為了海外擴張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