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移民全球》第643章:大國崛起(43)
資料出自於溫駿軒的《誰在世界的中心》京東,淘寶網,當當網,亞馬遜,上面有賣。

 非常好的一本書,本人看了受益匪淺,這是一個真正的大伽,這本書妙趣橫生,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買來看一看。

 溫駿軒:

 與鄙視搶沙發的的對話:寫書的時候要用到您的資料,可以轉發或引用您的文章嗎?

 (時間:2018-10-0519:43:52)鄙視搶沙發的:沒事的,我寫出來就是分享用的。只要注明來源就行,不然讀者容易誤會

 老少爺們小夥伴們,厚顏無恥的求月票,推薦票,什麽票都要,如果能訂閱的話就更好了,謝謝大家。

 —————————————————————————————————————————————————

 一如葡萄牙、法國等國家一樣,在德國的非洲擴張之路上,與大西洋相接的摩洛哥,是重要的前進基地。

 為此,英國承認法國在馬格裡布的Z治權力之後,德國人以維護摩納哥D立、利益均沾為名。

 先後在1905年、1911年,在摩洛哥挑起外交、軍事衝突,史稱兩次“摩納哥危機”。

 最終,法國以割讓部分法屬剛果的土地為代價,換取了德國在1912年,對其控制摩納哥的承認。

 德屬喀麥隆的領土,也向東北方向,擴張到桑加河及烏班吉河口,與比屬剛果相接,乍得、中非而因此與剛果布、加蓬割裂。

 當然,沒有誰會真正滿意這個結果。

 一戰結束後,終結“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英、法兩國,瓜分了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

 而二戰時期,“德意志第三帝國”又把它最優秀的統帥之一隆美爾,送到了北非戰場。

 想要全面了解非洲,還需要把視線漸次擴張到整個大陸。

 基於葡萄牙人先行者的地位,我們還是回到這條主線上來,看看已經航行到安哥拉的葡萄牙航海家,接下來會遇到什麽。

 從位置上看,他們離發現好望角及印度洋已經為時不遠了。

 不過就像西遊取經到了最後,還要遭受一次磨難一樣,葡萄牙人之後的航海之路,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

 水是生命之源,對於大多數探險者來說,沙漠都算得上是極危之地。

 即使開拓的是一條海上航行之路,沿海沙漠帶的存在,也會對人類的探索決心造成致命影響。

 一直以來,西撒哈拉地區延綿上千公裡的沙漠海岸,都讓從海路探索黑非洲的航海者感到絕望。

 在迦太基羅馬時代,來自舊大陸海洋貿易者,就曾經沿摩洛哥海岸線向南進行過嘗試。

 一直到兩千年後的15世紀中葉,葡萄牙人才算替整個舊大陸文明,跨越這條沙漠海岸“發現”西非。

 這其中最致命的因素是沒有人告訴你,這片沙漠的盡頭在哪裡。

 在擺脫撒哈拉沙漠的影響之後,葡萄牙人接下來的探索之路,可謂是順風順水。

 盡管葡萄牙王國在Z治上,對黑非洲並沒有企圖。

 甚至將接下來的探索、開發工作承包給了商人,但利益才是最好的驅動力。

 僅僅用了不到30多年時間,在商業利益驅動下的葡萄牙人,就完成了從塞內加爾到安哥拉,長達6000多公裡海岸線的探索工作。

 王室與承包商的合同當中,除按比例上繳貿易收入外,承包者還必須每年為王國,探索100海裡海岸線。

 簡單計算一下,大家就會發現,這份合同,算是被精確執行了,1海裡約等於1.852公裡。

 任何方法都有其兩面性,雖然商業探索,在效率上有其可取之處,但計算商業風險也是商人本性。

 最簡單的案例就是,如果突破西撒哈拉沙漠海岸的工作,沒有得到恩裡克王子,

 所代表的國家機器支持的話,葡萄牙人將很有可能,失去大航海時代啟動者的榮譽。

 現在,在黑非洲西海岸的商業探索,持續了30多年後,同樣的問題又擺在了葡萄牙人面前。

 因為,它們在同樣的緯度,又碰到了一條沙漠海岸。

 這條沙漠海岸就是之前提到的,覆蓋納米比亞海岸線的“納米布沙漠”。

 後來喜歡用土特產來標注岸線、水域的葡萄牙水手,也為這條海岸,取了一個特別的名稱——骷髏海岸。

 骷髏當然不是受葡萄牙人青睞的商品了,這個名稱所透露出的,是葡萄牙人對這條海岸線的恐懼感。

 不過,在北半球,面對環境相仿的西撒哈拉沙漠海岸,葡萄牙人也沒有如此,暴露出心中的恐懼感。

 由此看來,這段航線,應該還有其它令航海者感到恐懼的因素存在。

 事實上,沿途缺少天然補給地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探索時期。

 在探知沙漠海岸的長度之後,隨船帶足補給品便可有效的規避風險。

 對於後來的航海者來說,納米比亞海岸線最大的風險在於,變幻莫測的風向和風力,緩急不定的洋流以及暗礁。

 試想一下,一旦船只在海風和洋流的作用下不幸觸礁,僥幸逃生的水手好不容易遊到岸邊,

 卻發現面對的,是一片極度乾旱的沙漠,還有不少船隻殘骸和人類遺骨,會是什麽樣的絕望心情。

 大家就能夠理解,為什麽這條海岸,會有“骷髏海岸”之稱了。

 仔細觀察納米布沙漠在地球上的緯度,會發現它與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位置,其實是相對應的。

 主體都存在於,北南緯20°——30°的區間內。

 再進一步擴展視角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包含南回歸線(23°26′)在內的區間內,並不僅僅存在這兩片沙漠。

 包括納米布沙漠東部,主要分布於博茨瓦納境內的卡拉哈裡沙漠。

 阿拉伯半島的內夫德魯卜哈利沙漠;南亞次大陸的塔爾沙漠(印度大沙漠)。

 北美墨西哥的奇瓦瓦沙漠;南美智利沿海的,阿塔卡馬沙漠在內的世界主要沙漠,都在這個區間。

 這條橫跨回歸線的沙漠地帶,也由此被稱之為“回歸沙漠帶”。

 然而就國人自身的感受來說,這一區間內的氣候,應該屬於溫潤多雨的亞熱帶氣候,北回歸線南北更是植被茂盛之地。

 為什麽那麽多著名的熱帶沙漠氣候區, 卻又都同時存在於這個區間內呢?

 如此“巧合”,用睿智的話說就是:此事必有蹊蹺。

 一片土地屬於什麽樣的氣候類型,本質是一個溫度和降水的問題。

 就這些身處熱帶地區的沙漠而言,降水稀少,無疑是它們成為乾旱之地的共同原因。

 而這一切,又是由一種常見於,後世氣象預報中的氣候現象——副熱帶高壓,又稱“亞熱帶高壓”所決定的。

 解讀這一專業氣象名詞的來龍去脈,相對有些複雜。

 簡單點說,就是這條脊線,主要在南北緯20°——30°之間擺的高壓帶,

 在冬季會使得氣流下沉,並向緯度低、氣溫高的赤道地地區輸送,水氣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凝結成雨。移民全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