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資料引用左武衛將軍的博客,和鐵血網作者華夏軍。
另外,親愛的書友們,收藏收藏吧,收藏太可憐了,才200多個收藏。
——————————————————————————————————————————————————
後世的研究報告表明,中國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種族,連猶太人都排在我們後面,也是最勤勞的種族,沒有之一。
可以說,中國人下決心要做成一件事情,就沒有做不成的,火箭軍訓練用紙箱、原子彈演算靠算盤。
中國當年窮的讓人心酸!但就是在這樣艱苦貧窮的條件下,我們用智慧和勤勞,做成了讓所有人不敢相信的事情。
陳遠宏相信,只要方向正確,自己也能帶領大家慢慢的小步工業化,但是這需要人才、時間和金錢。
看著屋裡的一百多人,陳遠宏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劉甲,去把常委們請來,再把各工坊負責人和王盼,黃龍,張炯,任千······。
都叫過來,理一理大家的思路,大家充分探討,決定以後我們的路該怎麽走?剛才我們討論的都記下來了嗎?”
劉甲點了點頭,“再多派幾個人來記錄,然後整理出一份文件來,會後分發給大家。”
午飯後,討論繼續,只是人員擴大到了將近三百人。
“拿破侖是誰?公子怎麽老提這個人?”趙元奇嚴肅的問道。
“呵呵呵!這人是校長寫的一本《理想國》書裡的一個法蘭西的英雄人物。”王盼笑呵呵的接口道。
“劉甲,會後給沒有的大家們發一本。
咱們接著上面的話題說,我為什麽要說拿破侖呢?因為它是步槍和步兵方陣結合史上一個最典型的經典案例。
拿破侖和咱們的孫尚書(孫承宗)在遼東的兵製改革,可以比較來看。
比如,孫尚書的騎兵隊中,編有大炮手2人,三眼槍手10人,弓箭手13人。
步兵隊中,車副執牌刀,編有佛郎機手6人,鳥槍手2人,三眼槍手6人,火箭手2人,弓箭手2人,長槍手2人,而炮弩手俱兼短兵。
戰鬥時,步隊則鳥槍、郎機在前,而三眼、火箭在後,騎兵則弓箭、三眼大炮連環疊用。
為此,在火器配置上,步兵則鳥槍、郎機在前,三眼銃、火箭在後,騎兵也要配屬三眼銃和火炮。作戰時,步、騎才能更出迭入,不僅騎與騎、步與步自相更疊,而且騎之與步,步之與騎也互相更迭。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一營之馬、步、炮、矢,無一人一器不更番疊陣。
所以,只有疊陣才能使長短兵器,冷熱兵器連環疊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火器威力的發揮。
再看看拿破侖的步兵編制,和咱們有什麽區別?又有哪些共同之處?”
陳遠宏對劉甲點了點頭,劉甲開始把萬陳遠宏畫的世界地圖放大版掛了出來。
這是陳遠宏在《坤輿萬國全圖》上的改進版。
同時還掛上了孫承宗和拿破侖的步兵圖,大家圍在這些圖旁邊,嘴裡嘖嘖稱讚。
陳遠宏指著拿破侖的步兵軍陣,侃侃而談道:“步兵是拿破侖時期軍隊的主體。
相較於其他兵種,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傷亡,但又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那時的步兵通常分為三類:普通步兵,又叫燧發槍兵;擲彈兵;輕步兵。
擲彈兵會由最為“英勇”“健壯”的士兵組成。
個人認為,“擲彈兵”就是重步兵,“擲彈兵”只是名稱而已,並不會真的“擲彈”。
輕步兵則由“身材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組成。
西夷各國對輕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蘭西叫獵兵,英格蘭的叫輕步兵或來複槍兵。
前兩類步兵通常排成較緊密的隊形,從而發揚火力。
輕步兵則會形成“散兵線”,己方進攻時,用來動搖敵人防禦陣線;己方防禦時,用以打亂敵人進攻節奏。
這些步兵大多數裝備的都是大口徑滑膛槍,各國滑膛槍的原理構造都沒有太大差別。
我們就以滑膛槍為切入點,到此講的都是滑膛槍。
而當時有膛線的更為準確的來複槍,其實已經在各國軍隊中出現。
法軍對來複槍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試驗,但到了1807年拿破侖命令禁用來複槍,而其他國家都有小規模的輕步兵或獵兵裝備來複槍。
來複槍的高命中率使得散兵線的作戰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其主要缺點是裝填時間較長、容易阻塞。再考慮到製造成本,以及特殊的訓練所需的時間,來複槍就明顯不如滑膛槍適於裝備大兵團了。
所以,連較為接受來複槍的英格蘭軍隊,也僅有兩個輕步兵團裝備來複槍60和95步兵團。
無論滑膛槍還是來複槍,火石都是必不可少的。
開采火石通常是在潮濕的天氣裡進行,乾燥後,由熟練工人粉碎、整形。
英格蘭出產質地上乘的火石,不但自用而且提供給歐洲大陸上的盟友們。
法蘭西的香檳省和皮卡第地區也出產火石。
薩克森是歐洲大陸上的另一火石產地。
相比之下,普魯士就缺乏火石資源,在沒得到英格蘭援助之前,隻好使用效果較差的代用品。
不知具體是什麽?由於火石的重要性,士兵們基本上都有一塊備用,每個營部還都保有相當數量的儲備。
戰鬥前,火石是必檢的項目之一。
奧斯特利茨會戰的前夜,拿破侖親自提醒近衛軍:“換一塊新火石,明天會有大用場的。
另一項必檢的項目是彈藥。
一個硬紙包裡裝有大概 150格令,約為10克的黑火藥和一顆鉛彈。
這是他們發明的一種紙殼彈,在我的理想國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及。
在兵工廠製成後,以每箱1000包出場,配給部隊。
連裡的軍官負責每天早晨檢查士兵的彈藥情況。
此時各國步兵的基本隊形;當時火器的種種局限,使得這時的軍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隊形來提高滑膛槍的射擊效果。
法蘭西人革命初期,由於缺乏訓練、紀律渙散的志願兵為數眾多。
防禦時尚能形成傳統的三列橫隊,進攻時則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隊形作戰。
指揮官們隻好增加散兵線的規模,有時甚至整營的士兵都成了“散兵”。
同時期的歐洲大陸各國,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卻還都保持著18世紀流行的線性橫隊。
這些國家沒有改革,是因為法國的“散兵”戰術,對他們的隊形不能構成威脅。